中国商务迎难而上

2014-4-2 10:00:00 来源:国际商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中国商务工作面临着来自外需不振、劳动力成本上升、世界贸易新规则等方面的压力。如何化危为机,是每一个商务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一个大调整、大变革和大转型的时代。面对世界经济的调整,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沉着应对,抢抓机遇,化危为机,趋利避害。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通过改革努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体现新时期外贸发展要求的外贸促进、质量效益导向的贸易促进体系,并深化与之相关的财税、投资、金融、外汇、流通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外贸主体活力。要着力提升我国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继续拓展市场空间。围绕着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这一目标,把推动发展与改革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激发发展新活力,形成创新新动力,增强长期发展的后劲。东部地区特别是像上海这样的经济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准。内陆地区要依托本地优势,增强吸纳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能力,加快发展特色外向型产业。继续鼓励加工贸易向内陆地区有序转移,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支持保险、通信、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出口,扩大文化艺术、新闻、教育、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扩大市场采购贸易,形成外贸新增长点。要抓住当前发达经济体复苏、新兴经济体调整的契机,重振和重塑我国的外贸,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第二,优化投资环境,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引进来”和“走出去”水平。国际产业分工面临新变化,一些中高端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服务外包和服务投资成为国际经贸合作新热点。要抓住当前经济低迷,跨国公司更看重中国市场和发展前景的时机,加快引进高端生产要素,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向我国转移,以加快结构调整和提升技术水平。要放宽外资行业准入,推进服务业有序开放,完善外商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要把利用外资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内市场竞争相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要以建设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为契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建好境外经贸合作区,支持国内开发区和企业参与投资、建设和管理。规范企业境外竞争行为。健全投资合作保障机制,制定和实施重点国别、区域和领域规划。加强国别风险评估和安全预警,完善对外投资合作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增强担当意识,以开放促合作促发展。贸易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国应该而且必须更多地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的影响力,我们要增强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要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旗帜鲜明地坚持贸易自由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推进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大力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提升我国对区域合作的引导力和影响力。面对世界经贸格局新变化,我们必须着眼于我国的全球经济利益谋篇布局,全面参与重大经贸合作谈判,在新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规则制定中抢占先机和战略要地。既要加强和发达国家协调贸易政策,也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贸易能力建设。
  第四,实施自贸区战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要积极主动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中韩、中日韩、中澳自贸区谈判,开展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探讨与美、欧建立自由贸易安排的可行性,力争与重要经济体能谈成一两个大的区域贸易安排。在区域层面,要积极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以周边为基础,提出议题并参与谈判,形成面向周边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在次区域层面,深化大湄公河、泛北部湾、大图们江等地区合作,形成于我有利的地缘经济和政治新格局。还要扩大对港澳台地区开放,加快推进与港澳基本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争取早日完成海峡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协议商签,落实服务贸易协议,提升两岸制度化合作水平。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而在我国境内,则要重点、高标准建设好上海自贸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以向全国更好地推广,全面开创我国新时期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