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输配系统和管道网的现状

2013-8-21 8:2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董秀成
    目前国内的LNG接收站的主要气源来自澳大利亚、印尼、卡塔尔等国家。LNG接收站的建设也是我国平衡油气资源的一种方法。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天然气的发展现状,天然气储备设计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建立天然气国家战略储备;二是建立城市应急储备;三是调峰储气,满足日常供应需求。
    中国天然气消费市场基本形成了八大区域,主要是西北部、中西部、东北、环渤海地区、华东、中南、西南和南方沿海八大地区性市场。主要的消费区域集中在东部,中部也是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区域,同时也距离天然气产区较近,能够自给自足。
    环渤海经济区是中国主要的供热区域,因此天然气需求量非常大,应该建立大量的天然气来源渠道和储备设施以保证该地区的经济稳定和首都的全面供气。
    我国天然气管道迅速发展。起步阶段(1949~1969年):这一阶段我国油气管道建设非常缓慢,年新增油气管道不足200公里。
    稳定发展阶段(1970~1995年):一些油气田不断被发现,国家对油气的逐步重视加速了油气管道的发展,年新增油气管道里程约700公里左右。
    快速发展阶段(1996至今):随着塔里木、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等油气田纷纷上产,我国油气消费的上升促进了管道的迅速发展,2012年油气管道达到94000公里,其中天然气管道达到55000公里。已经初步形成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连通海外的天然气管网,基本形成“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天然气供气格局。在川渝、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管网。
    在LNG接收站项目的建设上,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到2009年底,我国建成投产的LNG接收站有3座,分别位于广东深圳、福建莆田和上海洋山。另外,处于建设中的接收站2座,分别位于江苏如东和辽宁大连;批准建设的接收站4座。规划中的接收站10座,共计19座。随着更多的LNG接收站的建成,我国LNG接收能力将不断提高,以满足国内天然气消费的需求。
    在完善天然气储备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方面。储备设施的建设是保证管道运行效率和稳定的重要环节,包括储气库、LNG调峰站等。储气设施是完善的天然气管网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国较为正式的地下储气库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
    1999年大港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地下储气库;到2006年该地区又分别建成了其他五座储气库。这六大地下储气库工作起容量达到30亿立方米,确保了环渤海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满足了该地区冬季天然气的调峰需求。
    为了确保西气东输管道的正常运行以及保证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国家在江苏金坛建立了国内首个盐穴地下储气库。
    目前,我国储气库建设多由中石油负责,另外两大石油公司则相对起步较晚一些;全国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的调峰能力只占总消费量的2%;而美国、俄罗斯这一比例都在15%以上。
    尽管各国储气量应由各国的天然气产业发展状况而定,但这也反映出我国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相对落后,2009年11月出现的“气荒”凸显了我国天然气储气能力的不足。因此,加快建设天然气储气设施,配套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