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并举跨 “雄关”——对当前铁路物流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3-7-5 10:04: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评论员李国伟
“雄关在眼前,跨越是关键。”铁路人的2013年注定是一个风云激荡、浪潮叠起的改革之年。铁路的转型发展成为举国上下高度关注的一大焦点。几十年一贯的铁路货运如何迈向现代物流业的新领域,实现全行业的华丽转身?笔者认为,面对旧体制的“围城”与“雄关”,只有拿出“壮士断腕”的改革勇气与“破立并举”的改革智慧,在全行业进行一场体制创新,真正做到面对市场,转理念、变体制、重人才、铸品牌、推文化,如此铁路改革才能迎来第二个历史上的春天。做好理念转换
今天的理念决定明天的发展。当前,铁路人理念转换存在三难:高层要转变,难在从政府执政到市场经营,从集权到放权的角色转换;中层要转变,难在从管理“货场”到开发“市场”的功能转换;基层要转变,难在从多年“座商”到“行商”、从轻松到艰难的岗位转换。
铁路人到物流人的转变,重点要贯穿“五个放开”:
一是“眼界”要放开。从狭窄的“两条钢轨”之间放开自己的视野,观察思考国内外大物流的发展趋势,吸取精华、融会贯通,从而形成铁路转型发展的大思路。
二是“头脑”要放开。立足自身转型发展,广泛借鉴路内外各个行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科学求实,理性谋划,优化改革的顶层设计,让转型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航向。
三是权力需要放开。在职能转变的同时,以有利于转型发展、有利于自身经营、有利于市场拓展为主线,将应该放开的权力全面下放,实施集约管理、科学管控、放活基层,在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确立的前提下,重点放开运输货运计划权、车流调控权、行政人事权、设备采购权、金融投资权、企业合资合作权等,只有权力放开,活力才能到来。
四是政策要放开。要转变旧的思维方式,清理简化数年来积累的不适应市场规律的一系列过时政策,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进运价市场调节机制、物流发展投融资机制、人才引入机制等机制的形成,让本次改革形成一种崭新的市场化推进机制。
五是“手脚”要放开。思维是导向,关键在创新。要围绕铁路的转型发展,充分调研市场,准确把握自身优势,科学整合内外资源,以“破立并举”的改革魄力,在大宗物流、采购物流、全程物流链项目开发、公铁航合作、高铁物流等各个方面,勇于实践、敢于推进、善于总结、完善改革。创新经营机制
新思路必有新平台,新平台决定新作为。紧盯市场、转型发展、创新体制、做大做强是铁路高层进行货运体制改革、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正确决策。围绕市场物流链条实施“一体化”经营模式,做到全程物流有序化、无缝化、高效化、规范化服务,是当前铁路货运改革的主线之一。
一是注重结合自身和市场两个实际,重点构架“一体化”工作平台。要在前期充分调研市场实际需求、铁路自身特点及现代物流要素等基础上,科学规范地构架路局、站段两个层面的“一体化”物流工作平台。突出“前店后场”功能区别与对接,围绕“一个窗口、一张票据、一条龙作业、一体化考核、一体化运作、一体化清算”等几个关键要素进行综合设计构架,实现营销、物流、货运、调度、运转、收入等相关部门的一体化运作。路局营销中心、地区营销中心或站段营销中心,互相支持、相互沟通、上下协作、功能一体,从体制上形成上下一体集中调度,从机制上形成各个部门一体化联动,从环节上形成上下呼应,无缝化对接,让客户真正体验到“一体化”、“高效化”。
二是主动总结推广先进模式,在市场实践中不断优化“一体化”平台。要注重建立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定期总结分析完善机制,由企业高层牵头,各个部门参与,并且注意吸取客户建议、基层意见和市场反映。市场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一切围绕客户这个中心,内外结合,举一反三,科学推进,逐步改进完善“一体化”的各个部门、环节的服务功能,并且高度重视市场对“一体化”的综合评价,形成内外结合的“一体化”月度岗位业绩考评机制。使“一体化”服务成为企业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员工的考核标尺,用考核的力量支持“一体化”平台长远运作。
三是注重“多式联运”的有机整合,着力补强铁路物流“短板”。大胆走出多年“围城”,实施“公铁航快运”多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当今物流的发展,企业合作共赢是一条准则。铁路物流有其自身强大的比较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功能缺陷,例如全程物流铁路运输模式单一、市场分拨配送能力低下、客户的“最后一公里”服务难以实施等。在铁路物流方式不能“包打天下”的局面下,必须主动、积极、科学地与公路运输企业、民航企业、快递企业形成“一体化”的市场分工协作模式,实现公路、铁路、民航、快递各种方式之间的“长板”与“短板”的有效互补,要探索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公路、铁路、民航、快递几方高效联动的“一体化”全程物流崭新模式。打造物流品牌
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的具体形象展示,没有一流品牌就没有一流的市场。铁路由传统货运到现代物流的转变,核心是要科学合理规范地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与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物流方式的激烈竞争中,以比较优势为支撑,聚合内外资源要素,重点打造一批自己的具有铁路特色的物流品牌。
第一,科学定位,利用自身优势,实现战略上的有“进”有“退”。在公路、民航、水运几种方式的比较中,铁路物流拥有500~1000公里的中长距离运输成本优势,占据高铁物流运输、大宗物资及重点城市点到点的时效性优势,同时具有时代要求的清洁、环保、经济的优势。同时,各铁路局间还具有传统的跨局合作优势。这几大优势应当是铁路物流在确立新型的物流品牌服务中,必须牢牢把握和深度开发的优势资源。这种比较优势运用得当,科学整合之后,将成为铁路物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对短距离物流和鲜活等特殊物流资源,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实施体现市场规律的“进”与“退”相结合的策略。适度开发,不盲目、不跟风、不攀比,掌握自身资源的重心,才能在市场激流中站稳脚跟。
第二,“合拢五指”,科学整合资源,推出具有铁路特色的系列物流品牌。要十分注重对物流市场的需求研究,立足比较优势,重点打造适应市场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发掘自身优势的产品。一是结合我国中西部矿产与农业资源的市场优势,依托东部、华南地区市场发达的现实优势,研究开行西北、东北、中原地区直达东部、华南地区的大宗物流整列“定日达”项目,实现两大市场资源互补,达到列车“重去重回”的高效利用,让“火车”真正围绕“市场”开行。二是注重开发重点城市之间的公交化、客运化、班列式的快速物流列车,如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郑州-乌鲁木齐、昆明、成都,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实行每周定点、定线、定站的固定化开行模式。在重点城市之间搭建起一座座铁路物流公交化桥梁,极大地盘活铁路现有客货市场资源。三是打造高铁物流品牌,以点带面,建立中国高铁物流网络框架。综合当前高铁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应当逐步建立以郑州、广州、上海、北京、成都为五大支撑点的高铁物流网络框架,运用正在异军突起的高铁运输更快捷、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方便的综合优势,主动与中国邮政快递物流(EMS)、顺丰速运、联邦快递及新兴航空物流建立市场合作模式,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充分利用现有早间确认车及图定动车组,开行重点城市之间的高铁物流专线项目,使快递客户、快递企业、铁路物流等实现共建平台、合作共赢的主动局面,使高铁物流真正成为中国物流业的一个崭新的市场旗帜。同时可以挖潜普通客车和部分高等级客车的运力资源,开展小型化、便捷化的高附加值物流“一日达”、“两日达”小件快速物流平台。
第三,围绕“两条钢轨”,实施多元经营战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围绕大宗矿产、钢材、粮食等资源,着力开发物流环节中的加工、贸易、金融、广告信息、仓储、餐饮等多层次的市场项目。利用现有资源,采取合资、招商、自办等方式,使铁路物流向多元化、宽领域、立体化方向健康发展,为铁路多元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高扬文化风帆
企业是一条大船,文化就是风帆。铁路行业从建立之初就有着引以为豪的优良行业传统。纪律严明、团结协作、吃苦奉献、大局观念,这是铁路企业转型发展中应当珍惜和发扬光大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几代铁路人的精神结晶。面对转型发展,铁路文化建设应当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用文化的力量召唤人、凝聚人、鼓舞人。
一是要以人为本,改进优化人才机制,实现由传统铁路人向现代物流人的转变。要敢于打破旧的用人体制,从政策上、办法上、环境上进行着力突破,构建一个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任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人才的活力不够是铁路行业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高级物流人才、现代信息人才、现代金融人才、营销策划人才、内外贸易等人才的极度缺乏,若从机制上得不到解决,铁路转型发展就难以突破。同时,迅速围绕转型发展和“一体化”工作,形成一套科学、严谨、规范的内部岗位业绩考核机制,实现由“大锅饭”到“市场饭”观念的同步转变。
二是主动借鉴引入现代物流业管理模式,以理念革新带动转型创新。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组织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物流企业的成功模式,在“拿来主义”基础上,注重自我消化、结合实际、改进创新,培养员工敬业、高效、精细、协作的“标尺”精神,选出一批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典型和模范员工,引导铁路人的思想、行动、作为。
三是敢于、善于引导社会媒体的力量,弘扬主旋律,形成有利于转型发展的社会“大气候”。媒体舆论是社会前进的风向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体造势的力量,是铁路人在转型发展中必须重点研究突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用开放的思想、阳光的操作、正确的引导作为文化宣传的一条生存法则。同时,要主动推进主旋律、支持主旋律、唱响主旋律,各企业要科学规范地与新闻媒体建立起定期信息沟通及重大问题协调机制,让新闻媒体的力量变成企业文化的力量,从社会发展的高度大力助推铁路的改革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