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经济”为浙江加油 舟山国际物流岛初显雏形

2013-5-29 10:41:00 来源:新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车行舟山跨海大桥,浩渺的东海,长驱的货轮如巨幕电影的影像冲到眼前。伴随着大桥两畔的风光,长途车上导游词娓娓道来:“这是创下诸多"世界之最"的大桥……” 
  对舟山而言,已经通行的舟山跨海大桥是一轮希望的桅杆:从宁海到舟山,气势不凡、桥型各异的五座大桥,联陆、跨海、接岛,长虹卧波。
  当地人说,如果没有舟山跨海大桥,舟山群岛能否成为国家级新区还是个未知数。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生动比喻:如果舟山跨海大桥是一根“电线”,那么获批国家级新区则是接通了“电源”。“通电”之后,舟山群岛被全面激活了。
  让我们做一回“取经人”,跨过大桥、临海观涛,汲取舟山这位海洋经济先行者的发展智慧吧。
  政策+实干:助推“蓝色经济”发展
  前不久,舟山党政系统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主题是:新区建设,主要靠政策还是靠实干?
  对舟山来说,自上而下的政策的确让“幸福来得有点突然”。
  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是一项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又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使舟山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后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新区的设立,既为所在地的发展带来诸多新的机遇,同时作为探索海洋开发和管理的先行者,也将成为带动整个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浙江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周克非说。
  政策上的倾斜让舟山享受到“天时”,但他们也意识到要做到“地利、人和”,必须靠自身。今年年初上任的浙江省副省长、舟山市委书记、舟山群岛新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景淼表示:“要领悟关怀、凝心聚力、干字当头,以切实可行的举措、真实可靠的项目、坚实有力的行动,大干、实干、苦干、巧干,全面拉开新区建设框架。组织实施新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新区建设初见成效。”
  再回到上文那场研讨会,来自全国业界的专家通过多轮评审,最终还是“实干组”在辩论环节中获胜。思想上的解放,让舟山没有躺在政策的怀抱中坐享其成,而是通过实干助推“蓝色经济”的发展。
  随手翻开当日的《舟山日报》,头版上就有两条建设群岛新区的动态新闻,并开辟了“新区先行”的专栏,第二版则是一整版的新区新闻,多维度地介绍新区各方面发展亮点和潜力。
  “新区”是舟山人的关键词,更是全国发展蓝海经济的关注点。舟山保税区的办公室副主任秦泽江说,自从国家批准设立舟山新区以来,前往采访海洋经济的记者几乎每周都有,南来北往的媒体都有。
  创新+地利:舟山国际物流岛雏形初显
  在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货物吞吐量从去年6月份开始大幅增长。“这标志着大浦口已成为浙江口岸最便捷的集装箱公共出海口之一。”舟山海关监管科副科长张哲峰这样介绍。
  义乌地处内陆,一直以来小商品在义乌完成报关后,大多通过转关的方式从宁波、上海港口发往世界各地,不仅费时,而且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而大浦口码头与非洲、俄罗斯每月定期有18-20航次的集装箱班轮。去年7月,杭州海关下属的义乌、舟山海关联手推出“新区直通车”通关模式,这意味着今后凡是义乌小商品在“家门口”报关后,可直接运抵金塘大浦口码头出口。此举使义乌企业和一些货代公司受益匪浅。一些货代告诉记者,一只集装箱走舟山比走宁波节省了600元钱,而且无需转关就可以直接出港,从舟山出货,不仅省时,通关手续也更加简便,可谓一举多得。
  “我是金塘本地人,2009年9月毕业后来大浦口码头工作,当时一到晚上整个码头就黑灯瞎火的。现在好了,码头变得很繁忙,我的岗位是每天两班倒,经常12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内都很繁忙。”27岁的周栋栋是大浦口码头的龙门吊司机,他见证了大浦口三年来的发展。现今的码头,集装箱车穿梭场区,满载货轮鸣笛远航,站在高处远眺,半小时航程的宁波港(601018,股吧)近在咫尺,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从纸面走向直观,全国第一大港的气势显露无遗。
  浙江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的认识,从最开始的“渔、港、景、油”中海洋渔业排在首位;之后的排序变成了“港、渔、景、油”,突出了港口,更注重港航物流。舟山港域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段54处,总长279.4公里,占全国的18.4%,理论上港口资源可建码头泊位年吞吐量超过10亿吨。
  人性化的制度创新,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建港自然条件,为舟山发展临港产业插上了“双翅”。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功能定位就是“充分利用岸线资源,打造舟山国际物流岛”。代表性的大浦口码头的发展堪称其中最为华丽的一笔,2012年,码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696.8万吨,同比增长93%;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9万标箱,同比增长173.7%。翻倍的数据给予舟山港口物流建设最好的佐证。
  在当地宣传部门印发的图册上,总会选择大浦口码头的照片作为“形象”,“这里也是我们发展海洋经济的典型,也是我们的骄傲。”定海区宣传部负责人笑言,图片上,高耸入云的红色龙门吊和大海蓝天相映衬,的确漂亮。
  科技+集聚:打造海洋工程核心生产基地
  眼下,在舟山甚至国内,水下机器人绝对是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事物。水下机器人依托一个机器人平台,可以衍生出船舶用清洗机器人、船舶用水下焊接机器人等多种不同用途的机器人。“比如想看看水下的海带生长情况,就可以让水下机器人帮忙。安装有高清水下摄像头的机器人,能准确、清晰地反馈海带生长情况。”30岁的海归博士吕广强把他的研发项目建在舟山,因为这里将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水下机器人生产基地。
  前景固然美好,不过,要让水下机器人真正走向产业化生产,还需相当长的时间。但吕广强信心十足,“仅用9个月,水下机器人技术平台已搭建完毕,这种高效率离不开科技孵化器的有力支撑,下一步我们将在科技孵化园区尝试小批量生产。 ”
  吕广强所说的“科技孵化园区”,就是位于舟山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园区负责人介绍说,这里要建成服务生产第一线的中试基地和临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发展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海洋工程项目,努力打造未来长三角的海洋工程核心生产基地。
  去年,浙江省科技周选择在舟山开幕,来自全国的院士专家一起为舟山科技发展把脉。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寿剑刚的一番话令人深思:舟山作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的主战场,迎来了新一轮大开发大开放的历史性机遇,理应坚持科技引领,成为浙江“蓝色经济”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