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双反”折射中国新能源策略之惑

2013-5-14 10:4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欧盟委员会5月8日审议并通过了贸易委员德古赫特提交的建议,拟对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征收“临时性惩罚关税”。尽管欧委会的讨论是闭门进行的,但决定一出,此间媒体便纷纷予以报道。一些欧盟高官也以“不透露姓名”的方式作了评论。 
  欧盟委员会去年9月6日决定对中国出口欧洲的光伏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两个月后的11月8日又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这就是牵动中欧贸易神经的“双反案”。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欧盟对华发起的最大规模贸易诉讼。中国光伏产品的七成销往欧洲,此次涉及的双反光伏的当量达到了204亿美元。这对已入寒冬的中国光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国商务部在今年5月9日对中欧光伏产品贸易摩擦作出回应称,中国与欧盟双方应本着磋商的精神,包括提升磋商级别,进一步化解争端和矛盾。与此同时,欧盟将于本月15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会议上征求所成员国贸易专员的意见,也就是说,在立案快一年过后,欧盟与中国最大的贸易诉讼将最终摊牌。
  回忆去年下半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带来庞大的随行团,欧盟各个部长副部长级别、西门子以及大众集团高管共100多人,又让大陆买空客又让大陆买欧元债。但拿走了中国送出的“经济大礼包”的欧盟,却并没有对中国手软。
  事实上,就光伏产业行业内部,被政府扶持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德国、日本和美国,政府常常每年掏出上亿美元来扶持这样一个被称为“朝阳产业”的高新技术行业。
  我们可以看到欧盟一面在双反中国的光伏产业,一面每年给出巨额“扶持”Solo World Ltd.这样的欧美大型光伏企业,要知道“扶持”从03年开始就已经存在,并非仅仅“为了解救在08年金融海啸中受到重创的新兴科技产业。”
  反观中国,或也有值得反思之处。当年的“朝阳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今却面临着产能过剩、产无可销还要被双反的被动局面。
  曾记得新能源的号角声刚刚吹响,中国大陆大批光伏企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在短时间内相继建立,再加上国际光伏原材料(如多晶硅2012年全年国际价格从30美元下降到12美元)价格下降,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低廉似乎真的是一个必然。
  以多晶硅为例,曾经是中国大陆地区18个省份、100多个城市的“一把手工程”,众多官员闻听光伏、新能源的概念可以拉动GDP的新增长点,一窝蜂似的扩厂扩建,回顾几年前的福布斯中国大陆榜单,“尚德”的施正荣还曾经作为性能源产业新贵荣登首富,如今也是黯然离场。
  在中国光伏产业最热闹的时候,2007年底,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扶持企业,600个全国的大中型城市,300个大力发展光伏产业,100多个光伏产业基地先后建立,用力之猛,可见一斑!
  回顾整个产业链,赚到第一笔的这些欧洲大企业(出口卖给国内光伏企业生产设备和高纯的原材料)反过来对中国的产品反倾销,而我国的光伏产业虽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蕴于其中,然而作为主要以来料加工为主的新能源中下游企业,劳动成本低,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再遇上国际原材料价格下降,产品低价格已是常态。
  化解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其中重要一点是需要发掘内需市场,早日解决国内电力能源并网的难题,为万千光伏企业寻找到国内的销路,才可以避免列强双反的打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