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一季报密集披露利润格局进一步分化

2013-5-11 9: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卫卫
    近期,汽车上市公司一季报密集发布。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信息来看,第一季度国内车企的营业总收入达到3506.07亿元,同比增长9.61%;实现净利润159.95亿元,同比增长4.20%。
    这意味着,在经历了2012年的持续低迷之后,2013年第一季度,伴随着国内车市的回暖以及汽车销量增速的逐步回升,车企的业绩也得以改观。从总体上看,汽车行业的景气程度有所好转,但具体到各细分领域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
    其中,乘用车板块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需求回暖势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7%,成为拉动汽车市场增长的核心动力。“量升价稳”的市场环境也促使多数企业赢利回升。而商用车领域,在第一季度的生存状况却仍然堪忧。虽然轻卡需求持续改善,客车、中微卡保持平稳,但整体受到重卡负增长的拖累,致使板块依然在低谷徘徊。
    数据显示,2012年乘用车总体收入增长7.25%,净利润下滑7.2%,今年第一季度乘用车企业收入增长18.76%,净利润增长22.3%。
    对此,相关人士分析认为,由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乘用车企业的赢利能力近两年来一直处于下滑通道。2012年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6.6%和4.4%,较之上一年下滑1.3和0.7个百分点。进入今年第一季度,受益于行业景气回暖,乘用车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终于得到显著好转。“虽然成功实现开门红,但从重点上市公司一季报情况来看,乘用车企业间的分化日益明显。”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据悉,在乘用车板块中,长城汽车凭借SUV产品的持续热销以及卓越的营销及管理水平,业绩表现持续抢眼;长安汽车得益于福特战略重心向中国的转移,业绩如期提速,第一季度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75%;江淮汽车由于管理改善和SUV新产品上市导致产品结构优化,毛利率大幅提升总体提高了公司的赢利能力,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了93.07%。
    此外,上汽、华域业绩保持稳健增长,且增速较2012年有所提高。但另一方面,部分乘用车公司业绩表现却未达预期,其中广汽集团、一汽富维由于日系需求低迷,赢利同比继续保持负增长。
    而在商用车领域,企业所面临的处境也迥然不同。受到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第一季度,除了中通客车和宇通客车外,其他上市客车公司的利润率均为负,板块的赢利能力有所下滑。其中,宇通客车2012年、2013年第一季度均同比增长,且利润增幅与收入增长基本一致甚至高于收入增幅,龙头地位显现;曙光股份第一季度收入和投资收益均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亏损;安凯客车和金龙客车虽然实现了收入的增加,但赢利能力进一步下滑,净利润同比下滑严重。
    至于轻卡这一细分市场,除江淮汽车外,轻卡上市公司在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均同比下降。但从环比看来,除了东风汽车小幅下降外,其他轻卡企业环比持平或者上升。分企业看,江铃汽车在5个季度的毛利率水平始终保持24%以上。第一季度,其净利润增速高达11%,赢利能力大幅提高。
    而重卡企业的冬天却尚未过去,业绩改善仍需时日。第一季度重卡上市公司的收入与利润同比下滑,仍是行业普遍现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重卡板块的收入同比下滑18.7%,与销量基本一致。除星马汽车收入同比增长外,福田、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第一季度收入均同比下降。赢利能力方面,由于钢材等原材料成本下降,毛利率有所提升。但由于终端需求仍然不够旺盛,销售和管理费用率提升较快,导致板块净利润同比下滑达51.4%。
    除了整车企业之外,经销商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大幅亏损后,随着第一季度市场的回暖,终端销售价格体系的修复,赢利能力大幅提高,毛利率在去年第三季度后步入上行通道,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增长15%,体现了经销商板块高弹性的赢利模式。从数据来看,第一季度,业绩最佳、最稳定的公司无疑是国机汽车。而亚夏汽车和庞大汽车也均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双增长,显示出明显的业绩改善。
    至于零部件行业的大部分企业,在第一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速也有所提高。其中轮胎模具企业巨轮股份、兴民钢圈、以计算机集成技术为主的成飞集成、研发汽车制动系统的亚太股份等收入增长相对居前。
    针对后市的判断,中银国际证券汽车分析师胡文洲认为,4月份之后到8月,乘用车市场进入淡季,同时同期基数走高。随着终端需求降温,经销商库存和促销压力增加,第二季度乘用车销量将承受一定压力,增速或将呈现一定幅度的回落,而相关企业的业绩表现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至于商用车方面,由于春节推迟以及政府换届等因素扰动,重卡旺季有所延后。如果后续各地工程项目相继开工,有望进一步提振工程车需求,重卡销量增长的趋势有望在5、6月份进一步延续,预计第二季度重卡整体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而重卡企业赢利能力的恢复比较缓慢,业绩出现实质性改善仍需时日。“目前国内重卡行业产能接近200万辆,即使今年重卡需求出现复苏,产能利用率也难以提高至40%以上。而且,随着国内重卡行业掀起新一轮的合资潮,重卡行业处于一轮新的提升产品性能和研发实力的早期,成本端上升较快。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国内重卡行业的赢利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光大证券汽车分析师奉玮坦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