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
2013-1-24 9:2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以城镇化拉动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目标应当包括:建立城乡统一市场、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农业高度发达、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将意味着我国今后20~30年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强劲动力。”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中国资源配置调整的根本特点,就是城市比农村更缺乏廉价劳动力,于是,农村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这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主要的、根本的源泉。近十年左右,中国的城市化率每年大约提高1个百分点。我们比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直接原因是我们的城镇化步伐快。
高度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均有很高的城市化率。城镇化必然会推动我国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本质上是以农业为主的居民区与其他以工商业为主的居民区之间完成居民权利的平等化重构。
提出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意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中国和谐发展。根据这个内涵,城乡一体化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城乡统一市场,特别是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根源。我国农产品市场发育较好,但涉及土地、劳动和资本的农村要素市场未能很好发育,相关制度建设也十分滞后。
第二,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农民收入甚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按十八大确立的目标,如果到2020年我国居民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农民收入必须比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更快,才能确保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第三,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特别是社会保障的城乡分离体制完全消除。未来中国农业高度现代化以后,农村会有大量小型专业农户居民点,不能要求这些居民点的所有基础设施达到城市水平,但较大的村庄与建制镇应确保水电路气达到城市供应水平。
第四,农业高度发达,农业GDP比重下降到5%以下,全国恩格尔系数平均降到20%以下,专业农户成为农村的主体居民。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国民吃饭成本越低。国民吃饭成本降低会引起经济行为变化,这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第五,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如果继续保持既有趋势,到2035年,我国城市化率会达到80%左右。届时,我国专业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有可能支撑其收入水平达到或超过城市水平。
城乡一体化的实现过程,将意味着我国今后20~30年的经济增长会保持强劲动力。中产阶层的行为方式将不同于现有多数居民。他们在衣食住行上将有更高的要求,从而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在过去30年里,我们将城市化率提高了约30个百分点,今后我们会在更高质量的基础上再提高约3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们将创造远超过去的财富总量。
城镇化的关键在于提升品质“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首先是要考虑中国的国情特色,充分利用特色和后发优势,鼓励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梳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提供内在动力和有效激励。”
按照常住人口统计,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1.27%。尽管从户籍身份区分,城镇户籍人口比例也许只有35%左右,但从就业结构分布和生活消费方式角度看,城镇化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权重,已经远远超过一半。这一局面将使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开始出现阶段性变化,尤其表明,城镇化的发展正在进入重大的转型期。综观近几年城镇发展面临的诸多新现象、新问题、新矛盾,可以说,在未来若干年的城镇发展转型期,城镇化的规模扩张将会继续,但城镇内部功能完善和管理机制梳理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也就是说,城镇化的外延扩张和内涵充实将是转型期并存的两项主导内容。外延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使城乡历史形成的两个独立发展单元,过渡到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城乡居民共同进入现代化社会。内涵充实主要体现在如何提升城镇的品质,在动态中不断完善宜居宜业的软硬环境。
工业革命是发达国家近代城镇化的主要推动源泉。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地区、美国的大西洋沿岸等地区都是在工业革命中,随着资本、工厂、人口向城市的迅速集中而形成的城市密集地区。
由于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城市成为信息和知识生产、应用和聚散的中心,从而使城市出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和产业组织专业化,城市在全球网络体系中节点性功能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跨越工业化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呈现“软化”趋势,生产要素流动逐步打破城市间、城乡间行政界线束缚,开始融入区域经济中心甚至全球城市体系之中。
中国现代城镇化的发展背景远比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面临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我国仅用了30年就将城镇化率从20%提高到50%多。但是,城镇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东部地区成为城镇化的热土,城镇发展形成明显的“东高西低”局面。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科技带来的经济形态的扩散,以城镇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大为主要特征的东部城镇化道路开始面临种种困难,由于自身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缺少自主创新能力,整体经济结构的抗风险能力弱、稳定性差等压力加大,急需通过提升城镇品质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人才集聚能力。
中西部地区拥有劳动力、土地、农业及矿产资源优势,但目前还没有明显形成与资源环境及产业相适应的城镇化特色,发展大多遭遇缺乏综合支撑的局面。
中国的城镇化不可能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首先是要考虑中国的国情特色,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后发优势,鼓励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梳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提供内在动力和有效激励,在更广范围内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动“城乡产品市场一体化,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城乡公共资源分配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新时期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北京青年报)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