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物流产业
2013-12-10 10:3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黄军
加快湄公河次区域水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湄公河次区域的海路物流通道是开发全球市场和资源的主要通道,从全球角度优化配置海路物流通道是次区域发展所必须的。因此,次区域范围内惟一的中国沿海省区——广西和中南半岛各国通过海路运输形成海路联动系统 (“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次区域沿海产业整合,进而通过内河、公路、铁路通道辐射次区域内陆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内河航运特别是湄公河是次区域货物水路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受港口设施落后、航道设施落后等不利因素影响,内河航运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影响了湄公河沿岸各国尤其是内陆地区充分利用湄公河河道,发挥水运成本低、运输量大的优势。次区域各国需要加快河运物流发展,带动沿岸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促进河海联动,使内陆经济和沿海经济共同对接更大范围的市场经济。
落实有关政策,使陆路运输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内无障碍到达。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各种会议中提到的东部走廊、中部走廊、西部走廊的主体都是陆路走廊,陆路走廊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南半岛海岸线长的特点,把沿海资源交换的优势辐射至内陆并打破各国内陆边界的限制,促进原有受限于内陆边界的区域内各国资源整合。为了促进陆路运输的无障碍到达,减少各国边界对物流的多重制约,需要次区域各国采取具体行动落实已经达成的相关政策。
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加强次区域各国物流的大发展,尤其需要推动跨国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次区域各国一体化的发展,不仅受制于海陆边界通关上的不畅通,更受制于该区域内信息源和信息互联互通体系的不完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物流与信息交流网络是经济体内外部关联的基础纽带。因此,需要加强实体的产业与物流网络与相配套的财经与物流信息交流网络相结合的建设。
加大对物流领域的投资力度,推动物流金融创新。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缺乏是制约大湄公河次区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困境,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缺乏投资资金或者说缺乏适合发展中国家跨区域整合的投资模式,是这个基础困境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中国东盟需要加大对支撑跨国综合交通物流系统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和新型物流装备等投资力度,促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大发展,奠定互联互通的物质通道基础。
为此,在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传统模式基础上,创新国家间合作投资模式,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同时各国出台相应政策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是解决投资困局的可行方法。同时,还要大力推动物流金融创新,通过支付手段创新、融资工具创新、结算手段创新、跨国金融组织创新等,逐步推进到供应链金融等新型物流金融模式,支持跨国、跨区域经营和电子商务等,促进流通模式革命和产业革命。
建立由各国政府牵头的次区域物流合作协调机制。由于物流领域管理部门的复杂性,建议各国建立与中国现代物流联席会议相类似的部门和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各国联席会议牵头部门间的协商制度,并确定在区域合作协调中不同阶段的先导部门。以中国为例,在发展交通走廊时期以交通部门为先导,在物流走廊时期以商贸、发改委部门为先导,在经济走廊时期以发改委、工信委为先导等,以有序推进区域协调。但无论在协调的哪个阶段,由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特殊性,都需要各国中央部门的强势介入,因此各国中央级别的联席会议需要和地方的联席会议紧密协同,共同打破各国和各地区影响跨国、跨区物流发展的行政、区域壁垒。
组建次区域跨国物流协会或商会。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组织框架内和各国政府引导的区域物流协调合作机制下,必须充分发挥跨国物流行业组织在行业管理与协调方面的特定作用,跨国物流行业组织有助于各国物流相关企业以更直接、更广泛、更容易参与的形式参与跨国物流系统的形成,次区域各国物流行业代表就组建跨国物流组织的问题已经举行数次会议,但次区域内的跨国物流协会或商会的建立一直停留在呼吁或倡议的阶段,希望各国政府能支持有实力和代表性的本国交通与物流相关的专业组织通过各种场合参与国际协商,基础较好的协会要积极发挥引导带动作用,推动各国协会不断深入沟通,并鼓励有影响力的企业或专业人士能够牵头推进。
加快构建以各类产业集群为基点,以交通物流走廊为联系纽带,以现代供应链管理为联系机制的产业体系。在交通走廊和物流走廓沿线通过工业、商业、农业等产业园区培育各种产业集群,促进产业与物流的互动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在产业体系内促进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的协同发展。次区城内各国产业体系存在雷同现象,需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满足次区域自身需要的同时,共同对外。具体做法是,在交通中心基础上,通过物流中心建设形成规模效应,最后促进特色规模经济的形成。产业发展现状是,广西提出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发展战略、越南两廊一圈、云南两洋战略等都有待落实,以昆曼公路、广西与新加坡陆路走廊为代表的次区域跨国的交通通道需要继续完善,物流通道和物流中心仍未形成,更谈不上经济走廊的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产业与物流媒体、会议、节庆的招商文化和宣传交流平台作用。大湄公河次区域已经拥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一流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区域内各国各地政府也善于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招商文化平台,但还缺乏覆盖全地区的权威财经媒体。在大力发展大产业、大港口、大交通、大物流的背景下,尤其缺乏致力于为产业与综合交通物流互动发展服务的专业媒体,整个经济区的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对外宣传处于较低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区发展的需要。
加快发展物流科技,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与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有助于提升次区域各国互联互通水平的现代物流科技,尤其以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化技术等,用先进技术手段促进跨国商贸物流信息交流和跨国物流业务高效对接,发挥后发优势,促进次区域内商贸物流的跨越式发展。
积极培育次区域现代物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为大力发展适应跨国经济的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各国政府需要协调一致,结合协会力量,在土地、税收、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企业相应扶持,以利于该类企业在区域内布局、成长,完善区域供应链管理系统,支撑沿海联动产业系统、陆路走廊系列产业集群的形成,共同促进次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