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新时代启程

2013-11-18 12:24:00 来源:新京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市场经济建设的一个新起点,已经明晰。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市场期待的改革,给出了回应。本次三中全会公报中,59次提及“改革”,超过以往历届。这透露出了改革的艰难、迫切以及决心。
  从哪里改起?市场上众说纷纭。此次会议给出的“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15个改革要点,给予了回应,也宣告了新的改革时代的启程。
  具体来讲,展望未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升级值得期待。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1994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吹响号角。经过20年的发展,经济体制变革的红利,毋庸置疑地惠及到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并且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尽管过去20年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积累了诸多的问题,尽管在改革的过程中,公众受益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别,但中国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相信已经是无人改变航向。这就迫切需要,以更大的改革决心,化解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启新的改革时代。
  如今回头看,可以说,过去20年的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是推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根本原因;但也不能否认,除了制度红利之外,还与加入WTO,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全球化红利”密切相关。
  对于中国而言,世界已经逐渐变为“平的”,后发优势正在退去。而今迈步从头越,升级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时不我待。
  要升级,就要用于面对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逐一克服。
  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而来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必然地保留了旧体制的影子,旧体制依然在牵绊着市场化改革的脚步。
  比如,我们看到,经济运行中,“计划”穿上“审批”的马甲,依然大量存在。审批以一个美好的目的继续存在,但并没有真正实现美好的目标,反而可能成为寻租的工具。比如,每一个钢厂的建设都必须经过层层审批,但最终我们建成了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市场。比如,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对每一个产业都有明确的规划,但却又一次次面临着产业结构必须调整的现实。而在那些管制较少的产业,却极少出现过这样的麻烦。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首先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依然没有处理好;其次是,国内市场依然存在割裂、不统一的情况。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这是对20年来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病灶的一个总的回应,那就是,要充分尊重市场,放权给市场,使市场在法治之下透明运行。这预示着中国经济体制升级在望。
  按照经济学家吴敬琏的说法,之前中国的市场经济是1.0版本,而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升级的市场经济体制将成为2.0版本。
  在2.0版本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产权应该得到充分保护;价格应该充分放开;政府管理市场的边界应该清晰;垄断与地区保护应该破除;民营资本与国有资本应该平等……
  这些均寄希望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有赖于政府向市场放权。
  此外,三中全会宣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真正将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放到一视同仁的地位,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升级的必然步骤。
  此次三中全会,被看作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的蓝图。就经济改革而言,所谓蓝图,还只是一场新征程的开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