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双边贸易将进一步扩大

2012-8-28 11:11:00 来源:中国企业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俄罗斯的入世,势必会促进其贸易体制进一步开放,贸易环境也将逐步改善,市场将更加规范透明,并使中俄贸易随之扩大。类似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强行关闭的事件将会减少或者不再发生。”8月26日,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门淑莲如此表示。 
  中俄贸易规模将扩大
   《中国企业报》:作为中国的近邻,俄罗斯入世是不是将带动中俄贸易再上新台阶?
   门淑莲:俄罗斯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56个成员,世贸组织由此覆盖世界98%的国际贸易。各国入世都会带来对外贸易的扩大,这一点没有疑问。我国现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的入世,也必将使中俄贸易随之扩大。
   首先,俄将履行承诺,降低关税、开放市场。这是中俄贸易扩大的主要推动因素。入世后,俄平均进口关税将由2012年的9.5%降到2013年的7.4%、2014年的6.9%、2015年的5.9%。到2019年,估计会降至5%—5.3%的水平。其中,农产品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10.8%(之前为13.2%),工业品平均进口关税降至7.3%(之前为9.5%)。加之1/3的商品入世后无过渡期,1/4商品享受三年或更长优惠期,酒类、医药类和密码技术类产品进口无需进口许可证,这些措施都是中俄贸易的重要推进因素。
   其次,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降税带来的积极影响确实较大。2011年,俄从我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鞋靴、伞等轻工产品,这四类商品占俄自我进口总额的71%。而这四类商品进口关税均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俄对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如石油等出口关税也将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些都有利于扩大我国对相关产品的出口和进口。
   《中国企业报》:俄罗斯入世,类似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强行关闭的事件以后是否将不再上演?
   门淑莲:俄罗斯的入世,势必会促进其贸易体制进一步开放,贸易环境也将逐步改善,市场将更加规范透明。类似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强行关闭的事件将会减少或者不再发生。
   2011年,世界银行对183个国家的贸易环境进行了评估,俄罗斯排名第120位。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愿做俄市场,主要是其市场不规范。如果说俄罗斯之前是“大门不开,乱开后门”的话,“入世”后应该是更好地遵循国际市场规则,“开大门,堵后门”,改善贸易环境,这必将使我产品获得其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从短期来看,双边贸易可能不会有大幅度增长。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问题。虽然汽车配件、小家电等“中国制造”性价比较高,但由于有些产品确实存在偷工减料、隐藏缺陷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而且这种影响不可能很快消除;另一方面,俄会充分利用世贸规则,采取税收优惠、反倾销和反补贴税等做法,对其相关产业给予保护。
  联合开发自然资源
  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企业报》:有市场评价说,“相对于欧美市场,目前俄罗斯市场还比较空白,而且它的包容性很强,中国各种各样的商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市场。”您认为相比欧美市场,俄罗斯市场对中国商品有哪些优势?
   门淑莲:中俄贸易1999—2008年连续10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增速接近30%。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俄贸易出现下滑,但2010年又回升至危机前的水平。
   相比欧美市场,我国商品在俄市场的优势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高层推动。1991年12月27日(苏联解体后),中俄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正式建立两国关系。2001年7月,江泽民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指出要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后,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呈现加速发展趋势。
   二是两国贸易互补性强,并拥有地理上的优势,联合开发自然资源的合作潜力巨大,双边经贸发展前景广阔。从两国禀赋来看,俄罗斯的禀赋优势是自然资源,是能源、原材料;我国是劳动资源丰裕。俄罗斯在基础科研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在科技成果运用上较为突出。俄罗斯不希望成为“能源供应商”的角色,希望出口更多的大型飞机和核电站设备,以带动机械出口,而中国除了需要俄罗斯的石油、煤炭、天然气、木材等能源、原材料产品外,还需要各种航空、航天技术及产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