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汉阳造”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2012-7-23 10: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驾乎津门,直追沪上”是18世纪晚期国人对大武汉的评价,而带领武汉获此殊荣的则是汉阳。如今,汉阳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担当和奋斗目标?

  “汉阳发展要以超常规的改革之势来探索加快的路径和办法。”汉阳区委书记曹裕江认为,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汉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汉阳要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勇当先行者,争当排头兵,不仅是改革发展走在前列,最终改革发展的成果也要走在前列。

  “汉阳未来将建设成"人文名镇、宜居家园、繁荣都市、幸福新城"。”对于大汉阳的未来,汉阳区区长徐洪兰信心十足。

  这一设想并非无源之水。今年年初,武汉提出“三镇三城”的发展理念,根据这一思路,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基地汉阳,必须逐步完善作为“城”的功能。功能相对单一的汉阳,正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如何成为一座“城”?徐洪兰介绍,汉阳正全面推进四新生态新城开发建设,加快黄金口都市工业园建设和“七村一场”改造开发,推动钟家村商圈“东扩西联”和王家湾商圈提档升级,高标准规划建设五里墩商圈,全力打造长江沿线高端商务带、汉江沿线知音旅游和创意产业带、环墨水湖沿线绿色生态新型社区带,以及环龙阳湖沿线生态休闲旅游带。

  两业并举,

  汉阳培育核心竞争力

  “未来产业努力的策略方向好似经济学中的微笑曲线。”徐洪兰称,“未来产业的发展模式就像一个嘴角翘起的笑脸: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右边是营销。”

  徐洪兰分析,具体到汉阳来讲,必须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并举。

  先进制造业提升工程。汉阳以“工业倍增”为抓手,着力推进黄金口都市工业园扩规,建设10平方公里以上现代化工业园区。精心培育百威、苏泊尔、东风本田二厂等一批产值过1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引进与先进制造业配套发展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打造食品、汽车、轻工等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亚太味业扩产、苏泊尔小家电、同济现代医药生产基地等项目落地投产,力争新增工业年产值100亿元,建成城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依托投资近500亿元、中部地区最大、国内单体场馆排名第三的“航母式”展馆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以国际视野策划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品牌,打造国家级会展中心;围绕武汉建设全国物流中心目标,着力推动医药物流提档升级,延伸汽车服务产业链,打造中国医药物流港和汽车贸易服务中心;加快“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二期建设,打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围绕全市建设领先中部、辐射全国的华中“总部之城”目标,依托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中铁大桥局勘测设计院等知名路桥设计单位,打造国家级路桥工程设计中心。

  两型示范,

  汉阳大力提升城区的品质

  实际上,作为“三镇”中唯一的行政单位,汉阳优势明显。“汉阳交通畅达,自古为南北客商汇集之处,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成为连结三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徐洪兰说,汉阳可以说是武汉市最具发展潜力的中心城区,是武汉市最具特色的两型社会示范区。

  而武汉对汉阳提出的新要求,预示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加快城市改造,对于实现“三镇三城”均衡发展,加速汉阳全面崛起具有重要意义。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是汉阳新一轮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重要举措。

  汉阳还将加快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和二环线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城市排污泵站、收集管网、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墨水湖、龙阳湖截污和“六湖连通”等重点工程,树立城市服务生活的理念。

  目前,四新生态新城已列入武汉市“十二五”重点功能区之一,成为重振武汉雄风的重要增长极;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全面运营,产业升级效应逐步放大;新港长江城和五里城市综合体启动开发,助推汉阳城市功能全面转型升级;地铁3号线、4号线和鹦鹉洲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带动汉阳区位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快,进一步拓展汉阳发展空间,这些都成为汉阳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记者 章鸽 通讯员 肖潇 黄忠 刘晶晶 实习生 柯晓斌 伍月明 杨帆

  昨日,由武汉市政协主办,中共汉阳区委、区政府、区政协承办的“传承汉阳造 振兴大武汉”高峰论坛在汉阳举行,全国10余名重量级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重振“汉阳造”、打造新型工业城建言献策。

  部分专家学者因北京暴雨未能到场,但特地委托他人在论坛上代为发言。

  嘉宾们围绕挖掘“汉阳造”工业元素内涵,打造武汉新型工业之城;挖掘“汉阳造”精神文化内涵,打造武汉历史文化旅游名城;挖掘“汉阳造”地理元素内涵,打造武汉生态宜居新城这三大主题展开火热讨论。

  “汉阳造”精神内核与武汉精神一脉相承

  “百年前,"汉阳造"催生了"大武汉"的繁荣,百年后,"汉阳造"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内涵也会重振武汉”,与会专家们重新审视和发掘“汉阳造”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内核,从前人的睿智中汲取养分,探讨值得传承“汉阳造”精神。

  全球商报联盟理事长、香港商报原总编辑陈锡添认为,“汉阳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之长”的具体实践,是敢为人先的大胆创举。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探索。武汉要塑造新的辉煌,就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去试、去闯、去冒,要大胆地冲破传统的发展方式,大胆地冲破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闯出一条新路。

  “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和崇尚科技的创新意识在内的"汉阳造"时代文化精神,正是武汉市及汉阳区的"禀赋资源"和"潜在优势"所在”,亚太投资杂志社社长宋荣汉指出,将这些精神传承弘扬,必将能够为"振兴大武汉"及中三角的区域合作增添"竞争与发展优势"。”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沈力平谈到自己心目中的“汉阳造”时称,汉阳兵工厂,延续了半个世纪,和同时代兴建的一批军工型企业共同奠定了我国近代军事工业初步的技术基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是一个过程。而“从无到有”是一个开创性的阶段,也是最为困难的阶段,这里最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天,我们讲“传承汉阳造”,其中就有传承和发扬“汉阳造”这一历史元素内涵的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讲传承更要讲发展,要注入当今时代新的元素、新的活力。武汉汉阳造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华说,“汉阳造”是汉阳曾经辉煌的见证,也是品牌的象征,正在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作为与“汉阳造”同名的房产开发企业,期盼能传承“汉阳造”精神。

  中国产品呼唤现代版“汉阳造”

  “汉阳造”当年在国内代表武汉造,在国际则代表中国造。在论坛上,与会嘉宾不约而同谈到,传承汉阳造,亦应该传承当年“汉阳造”的品质。

  张之洞后裔、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原国务院参事张厚粲说,“汉阳造”的步枪,质量堪称一流,坚固耐用,长用不衰,武装了中国无数军队,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汉阳造”产品如钢轨曾多次在世博会上获奖。作为鼎立武汉三镇的重要一足,汉阳的工业也应朝这方面发展,打造现代版的“汉阳造”。应大力开发新型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汉阳工业品牌新坐标,包括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以提升区域经济活力与竞争力。

  陈锡添认为,“汉阳造”的历史昭示我们,发展工业,质量是第一位的,质量是工业的生命。质量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城市的生命线和核心竞争力。要站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高度,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制定城市质量发展规划。他还说:“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质量、保障质量的文化氛围,注重提升行业的职业道德,确保每项工程成为质量工程、良心工程和道德工程。”

  文化与城市要“共融共生”

  文化可以改变一座城市。汉阳区文化资源丰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汉阳文化,并对汉阳文化与城市发展提出了真知灼见

  张厚粲特别谈到,在建设汉阳工业新城过程中,我以为汉阳还应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区位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免千城一面。依托汉阳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优势,建设汉阳“旅游休闲之城”、“文化体验(创意)之城”、“生态宜居之城”等。

  张之洞曾外孙女、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华夏传统文化学院校长易菁则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死的灵魂,追寻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把握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每一个地方的文化状况是打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最大的资本,是资本的吸铁石。武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武汉是开明大度、思想活跃、易领潮流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提出,可将“汉阳造”的内涵从一般制造业向文化创意产业拓展,依托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龟山、月湖以及“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按照“连片开发、差异发展”思路,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资源,重点打好“知音”品牌、“张之洞”、“归元寺”等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汉阳造”应成为“复兴宣传”的一部分

  如何让武汉短时间内成为国际上有存在感的城市,让更多的人知晓汉阳,与会专家发表了精彩的见解。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建议,武汉应该大力开展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是要让有机会出国、接触外国人的民众、企业多讲武汉的故事,以公共外交的方式展现武汉的魅力“假设你是一个企业,你讲我在武汉发展的故事,他们就会知道武汉的投资环境这么好。”

  目前,上海等地已经成立公共外交协会。赵启正希望,武汉或汉阳也成立此类组织,吸收有机会和外国接触的机构、企业、学校等非政府组织,经常一起讨论如何以公共外交的方式表达武汉。

  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主任张首映认为,“汉阳造”闻名遐迩;今日汉阳,经过科学谋划,艰苦奋斗,又取得骄人成绩,抚今追昔,宣传好“汉阳造”,应该成为促进伟大民族伟大复兴宣传的一个组成部分。

  用“汉阳造”精神打造生态宜居名城

  近年来,汉阳新增绿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10平方米;龙阳湖至墨水湖、三角湖至南太子湖、城市中环线三条东西向和梅子路、芳草路南北向两条廊道,更是为汉阳建设宜居新城构建了滨水生态环境。自然条件优厚,多位与会嘉宾提出了用“汉阳造”精神打造生态宜居名城。

  全国人大代表、名流置业董事长刘道明表示,将深挖城市历史底蕴,致力于升级汉阳老城区,提升人居标准和环境,匹配国际化大都市专属名片,在“三镇三城”战略中探索生态宜居定位,将企业理念与城市未来相结合,切实以提高市民居住幸福感为前进动力,走出一条独具汉阳特色的开发之路,为汉阳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新地标。

  记者章鸽 罗京 黄琪 实习生伍月明 杨帆 通讯员肖潇 刘晶晶

  “如今机遇来了,是该武汉振兴了!” 昨天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接受本报专访时,开口即掷地有声。

  将独一无二的武汉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

  “有同志告诉我,武汉的GDP曾经在国内排名第二,这我还第一次听到。”赵启正说,武汉过去的辉煌让他感到震惊。他说,有着“汉阳造”这样的早期民族工业,说明武汉确实是一片能干事、也能干成事的热土。

  对于武汉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赵启正了然于胸,“这是32天内第2次来湖北,这次是坐高铁来的,大武汉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

  其实,赵启正与湖北渊源甚深。第一次来汉是在1969年,在核工业部担任研究人员的他,被下派到湖北钟祥市的沙洋“五七农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近3年。

  近期,他曾回访当年下放场所。他说,当时插秧、杀猪、宰羊,什么农活都干过,从接触中感到,湖北人是非常勤劳、直率、不屈不挠的。

  他感慨,武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还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美誉度和知名度,与国际接轨,将一个独一无二的武汉展示在全世界的面前。

  光喝长江水是不够的 还要喝点太平洋的水

  “个人做人要谦虚,但城市可以不"谦虚"。谈及城市的对外宣传,曾担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赵启正妙语连珠,他说,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肯定应该是一个国际化城市,“光喝长江水是不够的,还要喝点太平洋的水。”

  在他看来,一个城市的国际化,就是在国际场合,要有存在感。他说,现在中国在世界上就有存在感,很多事情都需要中国参与才行。而一个城市的国际化,则除了政府间的外交行为,还需要企业、个人在对外交流中善于开展公共外交。

  赵启正说,曾经接待印度总统到上海郊区,之前有关部门介绍就像一个报告,他们听了毫无兴趣,但是他们到农民家里去,农民自己讲的他们就听得津津有味。

  他说,对外宣传讲故事,“好比我们送外国人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是武汉产的就有特色。苹果中的维生素C就是社会主义好,如果你把苹果的维生素C提炼成维生素C的药片给他吃,他说你让我吃药不好吃,吃苹果好吃,营养自然吸收了。”

  赵启正认为,武汉开展公共外交,最重要的是要让有机会出国、接触外国人的民众、企业多讲武汉的故事,以公共外交的方式展现武汉的魅力“假设你是一个企业,你讲我在武汉发展的故事,他们就会知道武汉的投资环境这么好。”

  目前,上海等地已经成立公共外交协会。赵启正希望,武汉也成立此类组织,吸收有机会和外国接触的机构、企业、学校等非政府组织,经常一起讨论如何以公共外交的方式表达武汉,让武汉短时间内成为国际上有存在感的城市。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起点更高

  关键是引进优秀人才和技术

  赵启正曾担任浦东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是全国最早的一批“开发人”。

  他说,国家先开放深圳,是因为深圳当时尚是小渔村,成败与否对整个国家影响不大;上海浦东能发展得这么快,主要是因为上海配套齐全,地理位置优越。

  赵启正认为,早期开发区都是在披荆斩棘中探索前行,而现在武汉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着改革开放30年的全部经验教训可以借鉴,起点更高。

  城市要发展,人才最重要。赵启正以自己在浦东开发区工作经验为例,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优秀人才和技术的引进。他说,振兴大武汉,最重要的是吸引高科技的人才。“今天的武汉比当年的深圳和浦东条件是优越的,能够吸收比当年早去的那几个开发区更多的国内外人才。”

  武汉高校聚集,人才资源丰富。赵启正提醒,一定要注意能够留住人才。他举出了一个数据,美国每年能够留住25%的外国留学生,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有30%是外国移民,“所以,人才不仅要引进,还要能留住”。

  问及武汉距离建成国家中心城市还有多远,赵启正乐观答道,浦东开发初见成效是10年,建成是20年,深圳亦是如此,武汉目前起点更高,相信速度会更快。

  “楚中有大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一鸣惊人!”赵启正感慨,百年前武汉曾创造过光辉,现在遇到了新的机遇,一定能够实现振兴。

  本报讯(记者罗京)昨日,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长江中上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指出,“汉阳造”实质上是工业化,它彻底改变了武汉的城市性质,使武汉由单一的商业城市转变为全国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奠定了武汉在全国的地位。

  他说,最早的“汉阳造”,是指汉阳产的步枪,现在我们谈的“汉阳造”,是指近代史上崛起的武汉民族工业,包括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

  秦尊文认为,现在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海、天津、深圳、广州等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今天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要传承“汉阳造”精髓,以更大决心发展工业。

  他说,事实上,“汉阳造”不仅加速了工业化,还促进了城市化。1900年,全世界100万人特大城市共有11个,武汉三镇以150万城镇人口位列其中,远超当时上海的100万人,这缘于“汉阳造”等工业支撑。

  现在,我省正在力推“中三角”概念,实现湖北、江西、湖南三省融合式发展。而汉阳造的代表性企业汉冶萍公司,在114年前,就打破地域界限,将煤矿设在江西萍乡,运输经过湖南,最终在汉阳生产,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

  “汉冶萍就是一种总部经济形态,因为其公司注册地在汉阳,下辖机构涉及到鄂东及江西地区。”秦尊文建议,汉阳要发展,可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江汉平原和湖南民营企业将行政总部或研发、营销总部入驻。

  要传承“汉阳造”精髓,以更大决心发展工业。

  本报讯(记者黄琪 实习生杨帆) 昨日在“传承汉阳造 振兴大武汉”高峰论坛上指出,“汉阳造”的时代文化精神,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和崇尚科技的创新意识,它将为“振兴大武汉”及中三角的区域合作增添“竞争与发展优势”。

  今年2月,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省长在武汉共同签署了《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以城市集群为主要载体,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这是鄂湘赣三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联手抢占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开创性举措。

  宋荣汉说:“中三角呼唤文化合作。经济领域的合作,不可避免区域竞争的存在,关键是要建立一种合理竞争、相互推进的机制。而在这种机制建立之前,文化合作是最好的润滑剂。”

  宋荣汉认为,“汉阳造”文化精神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19世纪80年代,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一次偶然选择,成就了“汉阳造”,让汉阳承载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最初梦想;这之后,“汉阳造”见证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武汉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指出,武汉辉煌的历史,孕育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荆楚文化的延续,也是“汉阳造”文化的时代体现。大武汉建设及中三角合作需要这样的文化精神。

  宋荣汉认为,“汉阳造”文化精神还是一种兼收并蓄的包容文化和崇尚科技的创新意识。他感慨地说:“这次来武汉,感觉变化不小,城市更干净了,道路更畅通了,但武汉人热情依旧,在的士上,司机向我介绍武汉,言语之间,既没有北京司机的傲气,也没有南方司机的不满和牢骚,这就是包容精神的体现。”

  他说:"汉阳造"精神是武汉市及汉阳区的禀赋资源和潜在优势,将其有效传承弘扬,必将能够为"振兴大武汉"及中三角的区域合作增添竞争与发展优势。”

  “汉阳造”的时代文化精神,是一种敢为人先的创造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和崇尚科技的创新意识。

  本报讯(记者罗京)“曾外祖父对我们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做人和为学上。”昨日,来汉出席“传承汉阳造、振兴大武汉”高峰论坛的张之洞曾外孙女易菁告诉记者,自己和姐姐之所以都致力于兴学和弘扬传统文化,与曾外祖的影响不无关系。

  易菁和易斐两姐妹,是张之洞三女儿张耀中的孙女。易菁说,祖母曾在北京辅仁大学任教,小时候经常带着她们姐妹到北海静心斋的中央文史馆,找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等去聊天。

  易菁说,因为当时年纪尚小,祖母给他们讲的张之洞的事迹,多和生活与修身养性有关,对于他的政绩和政治活动了解不多。

  “没有想到,曾外祖在湖北政绩如此显赫,湖北人民对他的功绩还如此感念。”易斐说,到了武汉,将一一参访“汉阳造”等曾外祖百年前留名的地方。

  “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易菁说,张之洞为官注重发展教育,在湖北就办了几百所学校,一生功绩,办学最为后人称道。

  和平时期,最重要事业是办学。易菁说,如今她和姐姐,分别在徐州和香港,兴办学校,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她说,如有机会,将踏着祖先的脚步,到武汉来兴学。

  身为清华大学客座教授、华夏传统文化学院校长,易菁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不死的灵魂,追寻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把握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每一个地方的文化状况是打造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城市最大的资本,是资本的吸铁石。武汉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依山傍水,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武汉是开明大度、思想活跃、易领潮流的。
  作者:罗京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