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积极运作 希望受阻大船能够停靠中国港口

2012-6-8 7: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自从淡水河谷的“大船”(又称:Valemax)受阻于中国港口之后,淡水河谷便开始了多方运作,希望能挽回政府对“大船”的靠岸支持。

  6月6日下午,《证券日报》记者在北京见到了刚刚下飞机风尘仆仆赶来的淡水河谷全球业务发展总监久安。久安在谈话中表示,公司对大船无法在中国港口靠泊一事很诧异,希望能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

  “大船”主旨为稳定运价

  《证券日报》:淡水河谷是世界最大的矿业公司之一,研发大船的构想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久安:研发Valemax最主要是为了保持运费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虽然巴西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品质上乘的铁矿资源,但是,巴西距离中国太远,运输成本高,物流不稳定,在与印度和澳大利亚的竞争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

  运输时间是淡水河谷天然的劣势,一艘铁矿石运输船从巴西到中国平均需要35天,从澳大利亚或印度到中国仅需要10天左右。

  从2005年开始,公司有生产40万吨船的想法,也是为了满足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2005年-2006年,市场还未有这样大的船,但公司此前曾与日本合作开发过20万吨的好望角型船,双方达到了双赢。一方面,保证了淡水河谷铁矿石的销售;另一方面,日本的钢厂也能获得价格较低的矿石。

  大船战略是为了适当的调整淡水河谷在亚洲的市场份额;为了稳定的物流与价格较低的运费。淡水河谷在亚洲市场是第二大矿石供应商,无法与澳洲的相比。而大船的建造则能激励市场竞争,让铁矿石用户从中受益,并提高巴西铁矿石的竞争力。

  《证券日报》:在公司最初构想建造大船后,公司是如何运作的?有否想到和中国的企业合作?

  久安:由于大船是新的理念,需要2年的时间来实现。从2006年到2008年需要把设计转化为生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铁矿石的价格跌了很多,也不知道船运市场能否恢复,但公司仍旧想将大船推出,继续这个战略。公司对今后的铁矿石价格看好,认为有上升空间。

  2006年,公司曾在中国召集了航运业、钢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在一起进行了一次交流,期间,公司推出了大船的概念,也想找合作伙伴。但因为风险大,没有人愿意合作。目前,公司有三家国外的合作商。

  《证券日报》:能否谈谈公司近期与中国航运业和政府部门的和谈进展?

  久安:目前,公司也有与中国的企业谈合作的事。由中国船东买下大船,再租给淡水河谷用,但从13号文件下来后,这种商谈放缓了。目前,我们正想办法约见中国的交通部和发改委,现在还没有对我们的请求做出回复。

  我们希望在中国靠岸,但不确定。如果不能靠岸的话,可以通过菲律宾或马来西亚的海上转运站停靠,转到下船后再运到中国。预计1年有6000万吨的接运能力,已经超过35条大船的运作。但是,更高效、更经济的还是停靠在中国的港口。

  《证券日报》:大船运营后在成本方面能节约多少?

  久安:具体的数据,我无法给出。但光是计算燃油费用的话,就能节约35%。事实上,公司建立大船主要是为了能稳定运费,如果30美元能够锁定10年的话,公司也能接受。公司最不希望的是运费在最低达到10美元之后再上涨到100美元。为了生产的持续性,公司希望运费能稳定并可预测。

  看好未来市场前景

  《证券日报》:有传言称,淡水河谷自建大船是为了垄断铁矿石供应和铁矿石价格,对此,您有何看法?

  久安:公司并没想垄断铁矿石的供应,只想保证20%-30%的矿石供应由公司自己来掌控。公司预测在亚洲的铁矿石销售量为2亿吨,35条大船的运力每年仅有5500万吨,占亚洲市场需求量的25%。其它的运输还需要船东运输。此外,公司建造35条大船,只有19条是自己拥有,其它的16条大船公司准备卖给船东来运营,而公司则用回租的形式来保障矿石运输。公司的主要战略是经营矿厂,而一旦投资矿厂就不能时停时开,而是需要长期稳定的运作,公司建造大船后,则可保证一个持续稳定的运输价格,也可保证稳定的销售量。

  目前的亚洲市场,淡水河谷仅占有25%的市场份额;而印度与其它小的矿厂则共占有5%的市场比例;澳大利亚的市场份额比重最高为70%,对亚洲钢厂来说,铁矿石的价格更受澳大利亚矿厂控制。

  《证券日报》:您如何看待近几年铁矿石价格的变化,特别是2003年后的大幅上涨?能否评价下中国钢厂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起到的作用?

  久安:二战后到90年代末,铁矿石的市场价格平稳并且可预测,但自从中国开放后,铁矿石的市场价格开始不断攀升。中国的加入使得需求大幅增加,铁矿石的市场价格也难以预测。2003年,不论是公司还是钢厂都没预测到铁矿石价格的爆发,也没想到中国市场需求的大爆发。

  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是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各个国家钢厂在内的,当时的定价机制不是中国一家能够决定的。

  《证券日报》:有市场人士评价,中国钢厂往往会在日本钢厂接收涨价后而被迫接受价格的上涨,而由于日本企业持有矿厂的股份而受影响不大,对此,中国企业比较吃亏。对此说法,您怎么看?

  久安:不是这样的。日本企业即使持股其股份也较少。而且,参股的是其它日本商社,有钢厂的商社并没有参股。所以,日本的钢厂不会希望铁矿石价格上涨。而中国的钢厂在澳大利亚或巴西的矿厂也是有股份的,但他们还是希望铁矿石价格能调低。

  《证券日报》:您对目前中国的钢厂亏损和铁矿石价格下调有何看法?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

  久安:铁矿石定价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的。中国经济放缓,需求减少,使得铁矿石价格下调。但是,比起2008年的金融危机的时候要好得多。对此,我们还是很乐观的,经济的发展今后仍会带动铁矿石价格的上涨。

  过去5年公司投600亿美元投资新项目,并投巨资到大船,这是因为公司对市场乐观。公司相信中国有50%的人口有消费需求,此外,东南亚也有6亿的消费增长需求,印度也有50%以上消费需求,南美洲也预计有3亿人有消费渴望。

  未来预计有15亿—20亿人口的消费增长需求,这些增长的消费需求一是资源;二是中国的优质产品。因此,我们很乐观,即使铁矿石价格下调了10%—20%。我们考虑的是长期合作保证供需平衡,关注的重点是长期合作,而不是运输成本,也不是铁矿石价格,而是对未来20年、30年甚至40年长期的考虑。来源东方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