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安全”才能解除电动车的“信任危机”

2012-6-19 8: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李卫卫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国家将尽快取消新能源汽车的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的新闻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报端。消息传来,不仅业界为之欢欣鼓舞,认为其将加速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一部分对新能源汽车颇感兴趣的消费者更是 “跃跃欲试”。在这种情势之下,一直 “叫好不叫座”的新能源汽车似乎要迎来一片 “艳阳天”。
    可是,这种喜悦还没维持多久,深圳就传来比亚迪纯电动出租车在车祸中被撞起火,导致3人死亡的惨剧。虽然事发后比亚迪在第一时间发布公告称,该起车祸中,起火的E6纯电动出租车搭载的电池符合国家标准,而专家也一再表示 “任何车遭受这样的冲撞都有可能发生危险,因此事故并不能说明纯电动车本身存在问题。”
    但是,社会各界对于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诸多疑虑却并未因此而消除。甚至有消费者直言,作为国内电动汽车行业“旗帜”的比亚迪,其明星车型尚且存在如此的 “安全隐患”,其他车型又怎能让人信服呢?更有人将该起车祸同去年发生在杭州和上海的电动出租车、公交车自燃事故联系在一起,将质疑的范围扩展到整个电动车和新能源车 “阵营”。一时之间,刚刚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同,建立起一定 “用户基础”的纯电动车,在公众的强烈质疑声中,再次陷入一场 “信任危机”。而一些本来有意购置电动车的消费者甚至因此打起了退堂鼓。
    对此,笔者认为,要成功化解这场“危机”,重建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信心,我们要做的除了安全,还是安全。
    一直以来,一谈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我们都习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价格、充电时间、续航里程、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相较之下,车辆的安全性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显得有些 “边缘化”,谈之者寥寥。而实际上,新能源汽车要想取代传统的汽 (柴)油车,除了要在价格上更加 “亲民”,在使用上更加便捷之外,如何在可靠性、安全性上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是其推广和普及中最为关键的一点。
    从这个层面来讲,虽然目前发生在深圳的这起事故原因仍有待进一步调查,但是此事的发生对那些正在大概快上电动车项目的车企也是一个警醒:应该将电动车的电池安全性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而对于那些制定政策、法规、标准的部门来说,经此事件后,也应该把不断健全和完善电动车安全性的法规及技术标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再度发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