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改变重庆经济版图

2012-6-18 7:5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重庆IT产业发展路径
1998年提出建设“重庆信息港”
2007年信息产业由先导产业变为支柱产业
2009年富士康与惠普一道,落户重庆
2010年宏碁与重庆签约,将其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布局重庆
2012年重庆笔电形成“5+6+500”产业集群
十五年前,即便对许多重庆本地人来讲,“西永”还是偏安于沙坪坝的农村地区。低矮的山头、连片的农田、袅袅升起的炊烟,尽管与沙坪坝城区仅一山之隔,但半天的山路使得这种阻隔异常遥远。
彼时,486、586电脑还是当时的主流计算机,而沿海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呈星星燎原之势,仅仅数年,仅笔记本电脑就形成了江苏昆山、上海松江等地区为龙头,北上广、江浙沪多地开花的局面。
而当时的重庆,金雀、红岩电视昙花一现,五洲阿里斯顿电冰箱也迅速凋零,大量的电子生产企业运行机制不灵,企业包袱沉重,亏损严重;即便有少量民企开始涉足电子信息产业,也多集中在低端配套领域,零零星星、不成规模。
不过,当时的市政府已经开始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提出建设“重庆信息港”的计划。
如今,重庆已开启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纪元,IT产业正改变着重庆经济“版图”,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前奏
开建“重庆信息港”
“当时很多人都不知道电脑该怎么用,单位买的几台586电脑放在办公室成了摆设,从来没人去动,上面落满灰尘。”说起直辖之初我市的IT产业,当时在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的李宏潮感慨不已。
而这种情况,随着重庆直辖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得到彻底改变。
据市经信委提供的资料显示,1998年2月11日,市政府成立信息产业领导小组。这是一个由当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集合了有院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团队。在调查了全国100多个地区、部门和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后,重庆提出了建设“重庆信息港”的计划,即“21129”工程。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包括建设二大网:基础通信网和信息交互网;一窗口:“重庆之窗”;十二个应用信息系统,包括政务管理、国民经济、金融信息、商业贸易、税务管理、医疗保健、公众服务等等一系列全部实现电子信息化。重庆信息港建设先期投资就有160个亿,用于两类大网和网络基础平台的建设分到了144 个亿。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无论从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员上,都有大幅增长。据1999年市工商局年报数据,当时全市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突破1000户,达到1019户,其中制造业583户,邮电通信业72户,软件业50余户,计算机应用服务业300余户,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从业人员也有5万余人。
用正大软件副总裁马国盛的话来说,他觉得重庆软件产业的发展,最直观地反映在了他的工资上。“1998年,我们创建正大软件时,那时候整个公司才3个人。”马国盛回忆,当时他虽然也是个“总”,但月薪仅有700元。而现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他的工资上涨了几十倍。
“当时为了推销一个软件产品,我每天要坐十多次‘摩的’,跑遍重庆的80多个医院。”马国盛表示,起初的正大软件,仅能制造一些简单的企业管理软件。而现在,正大已是重庆软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
间奏
电子信息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2000年至2007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一轮快速发展期。
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07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73.9亿元,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重庆信息产业从全市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一跃成为支柱产业。
此间,软件产业迅速崛起,2000年重庆软件产业销售收入仅有3亿元,2007年全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实现收入155亿元。
“2005年,是重庆的软件产业发展的另一个突破口。”市经信委软件处副处长傅晓称,2004年,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全国兴起,当时欧美的软件制作成本越来越高,不少软件开发订单,向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2005年,重庆正式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两年后成为全国第二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对于重庆中天国际信息技术总经理熊东而言,他正好就乘上了这股“东风”。2004年,熊东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进入重庆南华中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的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4年后,随着国际软件巨头NTTdata落户重庆,他也一跃成为南华中天附属的外包公司的总经理。“NTT的落户,对重庆服务外包产业形成巨大推动力。”熊东表示,依托NTTdata,南华中天在重庆的业务也从开始的5000多万元,提高到了3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这期间发展的另一表现,是产业集聚雏形的显现,产业链不断延伸。集成电路蓄势待发,数字仪器仪表优势突出,通信设备制造日趋壮大,汽车电子快速发展,电子材料也异军突起。
高声部
笔电云计算拉动IT产业突飞猛进
2008年之后,在笔电和云计算产业共同拉动下,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重庆发展笔电产业的故事,应该从全球笔记本老大惠普落户重庆说起。”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当时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中国沿海的一些城市,甚至还有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的城市。
2008年5月12日,时任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带领重庆团队赴美国惠普总部进行项目谈判。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谈判刚开始就陷入僵局——当天,中国发生了汶川大地震。
“我们得知昨晚(美国当地时间)重庆附近发生强烈地震,从项目安全考虑,或许不太适合把笔电生产基地放到重庆。”惠普执行副总裁托德表示。“相信你看过一个PPT,忧虑会打消。”黄奇帆接过话说。惠普高层并不知道,重庆团队得知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就考虑到惠普的担忧,做了精心准备。在对接会上,团队就重庆地质结构的稳定性、在重庆投资的安全性等做了完整的阐述,惠普高层为之折服。
谈判的结果是,惠普400万台内销笔记本电脑放到重庆生产。
但是,惠普400万台内销电脑,远不足以成就重庆笔电基地的梦想。于是,重庆创造性地提出“垂直整合”模式,彻底打消了惠普对物流成本的顾虑,惠普将重庆生产基地的订单从内销400万台,一下子扩大到外销的4000万台。
引进惠普只是重庆笔电产业建设“三大战役”的序曲。关键之役,是宏碁;零部件引进则是锦上添花。
重庆没有用政策吸引宏碁,而是抓住宏碁最关心的三大问题:出项物流、供应链和专业团队。漫长的谈判之后,2010年12月1日,宏碁将其全球生产基地和中国第二营运总部布局重庆,这是宏碁在全球战略布局的唯一一个复合型基地。
随后的2011年,和硕、纬创、仁宝纷纷签约落户重庆。
品牌商和代工商的扎堆入渝,吸引了全球范围内配套企业,200、300、500……“今年,重庆笔电配套企业的目标是达到700家。”市经信委副主任周青表示。
4年时间,重庆笔电产业已经形成了“5+6+500”的“品牌商+代工商+零部件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
画外音
重庆工业实现
“华丽转身”
市经信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及软件业务收入达487.84亿元,同比增长129.4%。其中,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产值428.74亿元,同比增长168.82%;软件主营业务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34.64%。计算机产量1100万台,是去年同期的7倍。
“到2015年,重庆市的电子信息产业要占工业销量产值的三分之一,将有超过1亿台电脑在重庆生产,形成年产值7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表示,整个重庆信息产业的上下游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并转化为重庆的核心竞争力,而笔电产业也将成为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正在促使重庆工业“华丽转身”。市经信委预计,到2015年,新增工业产出中,电子信息占一半,电子信息产业将推动重庆工业结构的战略转型。
“目前,笔电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已经显现。”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电子产业增量占全部工业增量的50%。而来自市外经贸委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重庆进出口值已达196.7亿美元,同比增长1.7倍,增长幅度排名全国第一,进出口额是1997年重庆全年进出口总额的13倍。 本版稿件由记者高亮薛哲实习生熊野采写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