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根源在于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2012-5-29 9: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5月25日,中国就美国对华22类产品反补贴调查中的错误做法,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向美国提起磋商请求,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其实,针对近期中美贸易摩擦频仍的情况,早在5月3日至4日举行的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双方均一致承诺,将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共同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可目前看来,美国似乎是说一套做一套。其中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美国经济不振有关。5月24日,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上周(5月13日至19日)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的人数为37万,较前一周修正后的数据小幅减少2000人。美联储公布的4月会议记录则显示,尽管承认就业市场状况最近几个月已改善,但几乎所有委员表示,他们认为失业率仍将居高不下。穆迪在近日公布的资本市场研究周报中称,预计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幅将提高至15万人,失业率将维持在8.1%。
  显然,美国为了应对经济的稳定发展,虽然都明确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是这并没有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失业的民众将会把更多的怨气发泄到外国人身上,某些政治家看到这一机会必将全力加以利用,因此保护主义势力将得到“茁壮成长”。
  不过,笔者始终认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解读,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当前的贸易摩擦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诸多西方国家没有正式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造成的。虽然美国已经多次允诺要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仍未解决。诚如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所言,美商务部拒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对中国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事实视而不见,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国”价格进行不公平的比较,从而人为抬高中国企业的倾销幅度。这种做法不符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不符合中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事实,凸显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
  正是由于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进一步刺激了某些世贸组织成员针对国内相关产业对我国产品提起更多的反倾销申诉等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从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这点,从2002至2010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摩擦814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42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45起,特保措施84起。到2012年,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成为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2012年5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2012中国贸易发展报告》指出,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入世10年遭反补贴调查超600次。
  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从表面上看是个经济和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有其长远而又深刻的政治背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补贴案件的泛滥,已经不只是困扰中国外贸企业这么简单了,甚至干扰了中国正常经济建设的步伐,严重影响中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在否认中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成果和现状。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意味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将为西方发达国家所肯定。因此,中国应该趁全球经济没有完全复苏之际,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经济有需要时,大力推动美国等西方国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