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西南商贸流通领域报道:商贸瓶颈筑城之困

2012-4-24 12: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爽爽的贵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商家云集,举目皆市。
特别是在国发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那一句“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犹如春雷乍响,惊梦西南。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到来之际,贵州省委、省政府吹响了“干字当头、敢字为先、拼字求胜”的冲锋号,点亮了贵州人民砥砺奋进的指路灯,人们激情高涨、斗志昂扬、众志成城,誓要在新一轮发展的舞台上大干一场!
为了贯彻国发2号文件精神,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贵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并把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纳入贵阳“十二五”规划。旨在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增强中心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和核心竞争力,最终将贵阳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A.横向比较 差距惊人
商贸流通业———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提升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贵阳市作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商贸先行,势在必行。
记者在对贵阳市商贸物流产业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目前,贵阳市商贸物流的业态已形成188个不同种类的专业市场,商品批发市场主要分散在市西路、浣沙桥、老客车站、次南门、相宝山、罗汉营、三桥、花香村等地,而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只有28个。在贵阳最具商业氛围的市西路批发市场,截至目前,经营户数量仅8千余家,全市所有批发市场商户累计不到2.5万家。作为一个省会城市,与县一级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7万余家商户、山东临沂批发市场5万余家商户、江苏常熟服装城4.6万余家商户相比,可谓相形见绌。全市批发市场的交易总额甚至不到上述三个市场中任何一家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贵阳现有商贸业态的规模、档次以及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程度都尚在萌芽阶段,同贵阳作为大都市和“大西南商贸物流总枢纽”的地位极不相称。许多经营商贸市场的负责人在考察贵阳商贸物流时一致认为,贵阳各类商贸市场只能算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一个初级形态或者叫市场雏形。“小、少、弱、散”,简单的四个字,却使贵阳市商贸市场的短板如冰山浮水般凸现出来。
B.潜龙在渊 筑城之困
举目全国,各地经济在本地商贸市场产业的带动下迅猛增长,蓬勃发展,与之相比,贵阳在商贸物流产业上所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经济效益的差距如此之大,贵阳商贸市场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何止一个十年!究竟是什么制约了贵阳商贸市场产业的发展?相比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8次搬迁11次扩建,贵阳的市场格局空间何其狭窄;相比于临沂批发市场科学清晰的经营业态分布,贵阳的市场分布何其散漫;相比于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集约型的资源形态,贵阳的市场资源何其杂乱。
一言以蔽之———“脏、乱、差”。众多商贸市场在“划行归市”、“资源集聚”上更是明显滞后,最终陷入今日筑城商贸瓶颈上的困局。
如果说商贸物流产业形态的落后是造成贵阳发展瓶颈的内因,那么交通拥挤、隐患四伏等外部环境则成为物流与商流矛盾更为严重并制约商贸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主要因素。
贵阳老市区内的几条主要道路几乎每天都处于拥堵状态,而商贸市场周围人流、车流密度高,周边秩序混乱,市场拥挤,货车无序进出和随意停车,更加剧了城市的拥堵。
市场周边秩序的混乱,给市场内部带来的各种隐患,特别是安全隐患和消防隐患尤为突出。近年来,乌鲁木齐、浙江、福建等地商贸市场火灾频发,无情的大火造成的悲剧、伤痛、思考、教训如同晨钟暮鼓发人深省,无数感受交织在一起,使商贸市场火患的话题格外沉重。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