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质保不能代替“汽车三包”

2012-4-24 11: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两年,由于“汽车三包”迟迟未能真正出台,汽车厂家对自身产品的质保承诺越来越被消费者所重视。一般来说,保修期从过去的2年6万公里延长至3年10万公里或者更长,那么车主在延长的两年中或规定的里程中,至少能节省3000~5000元的维修保养成本。但延长质保只能做权宜之计,“汽车三包”仍亟待出台。
“三包”才能保证消费者权益
    延长质保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可以提升车企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对消费者也有实际的好处。
    但是,延长质保并不是简单地增加时间和里程,而是一个涉及配件供给、信息反馈、维修人员培训等系统的工程。尽管有些汽车品牌把质保延长到5年15万公里,但和国际上的高标准仍有差距。国外发动机保10年,车身保质期8年。
    由于“延保”里的保修范围是由厂家自行定制的,小问题消费者一般不会计较。而一旦涉及到汽车有较大的质量缺陷,汽车用户不甘于只免费被替换掉缺陷部件,甚至想免费更换掉总系统或整车。因此对于有质量缺陷的汽车的后续处理,不可能由分散的用户与特定的车企来达成令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所以要有政府部门出面来制定商业规则,甚至需要超越行政规定的正式立法来规范,把车企单方面的商业承诺变成车企都必须遵守的法规、法律。
    因此,延长质保代替不了“汽车三包”。一旦汽车“三包”政策的出台,则有政府部门的监督,将更好地推动汽车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有效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当然,车企延长质保是值得鼓励的进步,敢从质保入手,背后代表了其产品质量的提升。
“延保”并非灵丹妙药
    即使车企现在延长质保期已然成为促销的手段频频出现,但其实车辆也并非在质保期内就万事大吉,不是什么状况都由厂家买单维修。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厂家在延保期内所指定的免费项目。
    事实上,不管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企业的延保承诺,并不意味着对整车所有部件都延长质保期限。很多汽车企业延长的只是部分重要组件或零配件的质保期,一般以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部件为主,这些部件的故障几率比较低,维修成本也较高,四五年中车主的车很少会在这些核心部件上出现问题。而轮胎、轮毂、大灯、刹车等耗损件,车商则只提供3~6个月或5000公里保修。
    此外,车商在延保期内也设置了种种条件:一是保修期内必须回到4S店或者厂家指定的维修点进行保修,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时间,进行定时定量保养维修,中间不能有间断,更不能私自在外进行维修,否则车商不认。二是车主私自改装或加装零部件,车商也不认。三是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车辆损伤,不在保修范围,需由保险公司承担。
    因此,延保并不完全是一剂“灵丹妙药”,消费者在对于不在质保范围内的设计缺陷与质量问题无能为力的时候,还是希望自主品牌勇敢地站出来采取“召回”制度。
    笔者看来,近年来自主品牌品质大幅提升却得不到消费者信任,“三包”政策又还未出台的情况下,延长售后质保无疑是不错“品质”的突围之道。但“汽车三包”仍应加快出台。 (贾新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