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物流与信息化的协同发展

2012-4-16 9:1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物流业是现代商品流通环节的基础行业,对商业流通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企业现代物流引入了新的管理观念和高科技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认为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大的区别就是以各种信息技术为核心,应用数据采集系统、电子商务(e-commerce)、电子数据交换(EDI)、仓库管理系统(WMS)、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全球定位系统(GPS)等信息技术,促使物流单体数字化、物流过程信息化、物流网络数据化、物流中心管理数字化最终形成“物流”与“信息流”融合。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物流”这一术语起源于美国,含义是追求高附加值的活动,具体包括通关、商检、运输、代理、保管、存货控制、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相关信息活动,强调诸活动的系统化和整体最优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物流活动基本上完全以传统的方式进行。20世纪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贸易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的增值服务、综合服务功能日益凸现,强调服务的专业化、系统化、网络化、信息化、规模化,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管理的理念渗透到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发展全球化、集中化、大型化、高速化,注重物流战略目标的制订、物流网络的设计,通过供应链式的运作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增值服务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趋势。信息流的内涵由原来的单一流向,经过不断的演绎向多样化、层级化、网络化发展,信息管理已涵盖物流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
目前,企业物流管理活动信息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企业内部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业内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物流以及生产过程物流和与之相关的物流成本核算所产生的信息流动。
企业间的信息流。主要包括企业间订货、收货、发货、中转、代理以及结算等活动所产生的物流信息。
社会物流信息。社会物流信息的内涵是企业物流信息的社会化,它是由企业共同参与,依靠物理平台或虚拟平台从事物流活动和交流以及发布所产生的各类信息,具体表现形式如公共物流中心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发布、传输、交易的信息。
以上三种信息流主要以物流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通过与物流活动的高度融合,最终推动和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发展。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根据物流理念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可以将企业物流信息化的进程归纳为四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那时的“物流”活动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的采集、传输主要依靠普通信函、电话、手工记录,物流信息管理处于简单粗放阶段。
第二个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企业物流信息的管理主要围绕库存和交易,企业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信息,但限于物流理念及计算机技术的限制,企业物流信息化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三个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开始注重物流管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物料需求计划(NRP)、制造资源计划(NRPII)的概念相继被企业提出。企业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已逐步体现出中枢神经的作用。
第四个时段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全面质量管理(TQM)、准时制工作法(JIT)、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H)、电子商务(EC)的逐步提出,大大地丰富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的概念,使物流信息管理在真正意义上跃入了“高级”阶段。
尽管从企业物流活动的信息化进程来看,可以体会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已进入前所未有的历程。但是,不能忽视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同任何一个时期相比其复杂程度、相关程度难以清晰描述。因此,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推动和适应物流的发展依然是企业追求的目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