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内外贸一体化 促出口加工业升级

2012-4-15 20: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
    采取“外贸+内销”模式来化解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一条正确的应对策略。在传统出口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出口加工型企业应调整战略,对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分。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加深,外需萎缩、美元不断贬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上升,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利润空间收窄、议价能力降低。其中,许多企业出现亏损,有些企业已经停产或关闭。2012年,全球经济下滑,我国外贸出口加工型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型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目前,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出口加工型企业的产业转型与产业转移。采取两种形式推进产业转型,一是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结合型转变;二是出口外销型向出口外销与内销结合型转变。产业转移也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向人力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内其他地区或者发展中国家转移;二是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环节或相关产业转移。大力推进出口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外需比重有上升的趋势。1993年,德国的外需占比为18.2%,2008年上扬到33.5%。1970年,美国的外需占比为5.7%,2008年上升到12.7%。日本的外需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8.4%,也逐步上升到2008年的13.6%。这种现象表明,外需对于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来说,具有不可逆的趋势。所以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不断提高我国产品出口竞争力,扩大与保持一定外需比重,是一项长期不可动摇的国家战略。
    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同时,增强加工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出口加工型企业应从简单加工向技术研发与自主品牌升级,提高抗风险能力,在产业升级中保生存并寻找扩张机会。既要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密集型加工的传统竞争优势,又要大力培育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的新竞争优势。从目前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与服务出口为主,加快步伐过渡到以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为主的新格局。
    我国中小出口加工型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技术产品加工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序在国外或被外商直接掌握,不在我们手里。出口加工贸易增值率低,从事出口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只能分享极其微薄的利润,大部分附加值被处于价值链高端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储运、保险等环节的外商所占有。另外,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现阶段,我国65%左右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政府应加大对出口加工型中小企业研发的支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装备更新和管理创新,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工艺技术,不断开发绿色环保和生态型新产品。提高我国出口贸易的生产结构在国际分工中的价值链位次,以及国内产业的配套水平。提高出口竞争力,并增强出口生产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快 “内外贸一体化”与开拓内销市场
    出口加工型企业多数愿意进入内销市场。采取“外贸+内销”模式来化解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一条正确的应对策略。在传统出口市场持续低迷的形势下,出口加工型企业应调整战略,对市场进行重新定位和细分。一是积极开辟国外新市场,加快进入新兴市场,即进入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以外的非洲、拉美、东南亚等地区的市场,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二是大力开拓国内市场,进行针对性产品研发,开展自主产品“出口转内销”,成立国内销售部门,加大国内贸易的力度。
    内外贸一体化不是世界金融危机期间的权宜之计,而是转变竞争方式的重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和德国承受本国货币升值导致制造成本上升的不利因素,一个重要的出路就是依靠日本国内市场和欧共体市场的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内销方面应有改革创新举措,取消某些不合理的限制政策,加强国内市场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培育作用。
    由“出口加工”向“生产外包”的内销方式转型。鼓励沿海先发地区的企业把部分生产环节向内地转移,而自身向研发、物流、营销、创意等制造服务功能转变,形成接单加工分离、内外市场兼顾的产业链梯度布局。根据出口生产企业专业分工发展的需要,建立物流、商业融资、出口代理、代理信用保险等多项生产性服务内容的供应链机制,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经营成本,进行“抱团取暖”。同时,提供通关、结算、出口收汇保险等环节的高效率服务,从而增加出口产品的新竞争因素。
    对外贸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给予政策支持,由政府提供转型发展的财政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创新。同时,规范流通环节和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的法规,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扶持,鼓励和指导企业创立自主商标,在品牌的培养过程中给予政策支持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指导,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带领行业成员诚信自律,禁止垄断,逐渐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建议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引导和扶持出口加工型企业内销转型,促进低成本制造技术的生产扩大、国际分工的区域扩大,增强企业对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升出口产品在生产分工价值链中的水平,提高加工贸易出口增值率;降低出口商品的出口换汇成本;降低出口产品中的碳含量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类产品进口贸易量与贸易值的比重。
加大对出口加工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国内流行一个观点,我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这并不符合事实。我国劳动力成本比改革开放初期明显上升,但在世界上仍处于低水平,同时投资环境、人才资源、产业配套能力进一步改善与提高。因此,不仅我国吸引内外资制造业的成本优势并未丧失,而且又增加了新的综合竞争优势。未来一个时期,价格低廉、利润微博的出口加工产业我们还要继续做。因为我们仍有许多做不了飞机、只能做衬衫的农民群体。
    2011年年末,王岐山副总理在6省市进出口形势座谈会上强调稳定出口、扩大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其中特别要求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出口企业的金融支持,特别要重视解决中小出口企业的困难。目前,国内金融银行支持出口加工型企业还仅限于“有订单、有效益出口企业”,对于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内销转型”还没有充分重视。
    加大对出口加工型企业向内贸转型的融资支持。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资金需求量很大,而融资难又是长期面临的一个难题。这需要政府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大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对担保机构的投入,提高政策性担保的比例;积极培育和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对于拥有自主品牌的外贸企业“内外贸一体化”转型,要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中央提出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引导和监督企业加强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企业的信誉度。(蔡璐整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