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妥善解决农产品丰产不丰收的提案

2012-3-31 14: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国政协委员宗贻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和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实现了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强势增长,丰富了市场供给。然而,在丰收的背后,由于部分农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供求失衡、销售不畅,造成了部分地区农产品滞销或低价销售,出现了丰产不丰收、甚至丰产亏本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保护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保持农产品市场平稳供应和价格相对稳定,呼吁尽快解决农产品丰产、农民不丰收的问题。
    一、丰产不丰收面临的形势
    当前,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常见于报纸、视频等媒体。仅去年2月份以来,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市的卷心菜、芹菜、大蒜、土豆等品种蔬菜和湖南、湖北柑橘等水果相继获得丰收,由于产品严重滞销,价格低廉,反而造成了他们的大幅亏损。据调研,以甘肃酒泉地区、青海互助县的土豆为例,当地土豆平均收购价0.3元/斤,而成本价0.6元/斤;再如敦煌市打造“三城一园”发展基地,号召农民多种葡萄,去年也是丰收年,亩产超过5000斤,售价仅1.8元/斤,与前几年亩产2000斤,售价5元/斤相比,丰产不丰收。农民最后的结论是:政府叫干啥,啥不行。再如甘肃酒泉地区种植的洋葱,前年每亩地2万元收购,还需自己挖,而去年0.06元/斤,还卖不掉。上述实例说明,许多农产品丰产后,往往会走入滞销、贱卖赔本的“怪圈”,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丰产不丰收问题的主要危害
    1.不利于打造和谐社会,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丰产贱卖,不仅农民的收入不能提高,更使他们大幅亏损。听话不致富,动摇了农民对各级政府的信任。
    2.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面对丰产不丰收,甚至反而赔本的残酷现实,许多种植户无法接受。山东济南一菜农因为卷心菜价格“跳水”,最终选择了自杀。
    3.不利于市场平稳供应和价格稳定。由于价格暴涨暴跌,受市场趋利行为的影响,一年大幅丰收,供过于求,来年减少种植,供不应求,给市场平稳供应和价格稳定带来了影响。
    4.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对丰产不丰收,造成农民减少生产资料投入,严重制约农业科技技术推广应用,种植能手不得不改行,部分土地放荒,新农村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三、丰产不丰收问题的主要原因
    1.信息不对称。农民作为一家一户式的生产模式,不能准确把握市场的最新供求信息,加之地方政府没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其盲目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
    2.流通体系不完善。产销不衔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组织化程度低、规模小,流通环节多,流通的渠道不畅,运输和销售成本逐年提高,加剧了农产品滞销。
    3.储存和深加工能力不足。由于农产品时效性强,大量集中上市时,没有配套的冷藏保鲜技术和深加工能力,积压的大量农产品无路销售。
    四、解决丰产不丰收问题的建议
    1.建立收购保护价制度。针对农产品所需人力和生产资料投入,建立保护价收购制度,当市场供大于求时,国家按照保护价进行收储,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实现保底收入。
    2.建立收购基金制度。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农产品收购资金,确保收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尤其是当农产品丰收时,要提前做好资金准备,做到应收尽收,杜绝“打白条”现象。
    3.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加大农产品流通网店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流通渠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流通、运输企业,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形式的产销衔接,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扩大网上交易规模。
    4.建立配套的储存和深加工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储备制度,加大农产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等建设力度,提高储存能力。在农产品主产区,扶持培育一批集生产、运输、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
    5.建立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增加农民了解市场信息的渠道,教育和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种植,支持和帮助农民生产特色、优质的产品,实现长期稳定的定单生产。 (联名提案人庞晓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