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好商品蔬菜基地的提案

2012-3-31 14:5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全国政协委员刘晓庄
    蔬菜是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食品。多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菜篮子工程”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但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发展。如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展,使原有的城郊蔬菜基地面积逐渐减少,而菜农的老龄化和兼业化,使得蔬菜单产下降,导致蔬菜供应总量不足;有些地方菜地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而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蔬菜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导致种菜的成本不断提高,效益明显下降,影响菜农种菜的积极性;商品蔬菜一方面缺乏产地标识,储存、保鲜、加工水平低,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蔬菜种类和品种比较单一、结构不够合理,且产量不稳定;菜农组织化程度低,生产分散,未形成产业化经营,不易形成蔬菜品牌;等等。
    为此,就建设好商品蔬菜基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应根据人口增加的实际情况,按照人均蔬菜基地面积不低于3厘地(约20平方米)的标准,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对商品蔬菜基地的规模及蔬菜种类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梯度开发,先近后远、先重点后一般”的发展思路,建立“近郊”常年性商品蔬菜基地、“中郊”季节性商品蔬菜基地和“远郊”特色蔬菜基地。加快集约化蔬菜育苗基地建设,充分整合资金项目,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蔬菜园,配套完善园区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把标准园的创建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协调”及良种、良法、良壤、良制、良机“五良配套”的集成区和展示平台,使它们在发展蔬菜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规划时,还要注重发挥城郊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结合起来,这不但能增加菜农收入,还可推动本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蔬菜生产供给能力。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一是出台蔬菜生产补贴政策,实行蔬菜种植补贴,可参照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标准,菜农每发展1亩蔬菜即给予同等标准的资金补贴;同时对蔬菜新品种、肥料、农药等农资进行补贴,加大对蔬菜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二是设立蔬菜种植风险基金,开展生产性设施保险和价格保险。三是制定蔬菜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抓好近郊蔬菜基地建设,科学安排蔬菜生产,精心挑选蔬菜种类和品种。如近郊重点生产应急性、大流通不能满足的叶菜类蔬菜。对于菜农种植叶菜类蔬菜,政府应加大生产性补贴力度,可以借鉴上海市政府的做法,对种植叶菜类蔬菜实行专项补贴,鼓励菜农扩大生产,不断提高城郊蔬菜生产供给能力。
    三、加强科技培训和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集成和运用,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农业高(中)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作用,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生活待遇,对深入基层进行农业科技服务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同时抓好科技示范工作,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使菜农种植蔬菜的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进一步强化蔬菜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无公害蔬菜检测检验体系,围绕蔬菜市场准入的实施,重点抓好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检测网点建设,完善检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此外,建立蔬菜生产投入品、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制度;编制、发放蔬菜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蔬菜生产投入品的使用情况,实现蔬菜自检常态化,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基地的蔬菜产品进行抽检,将抽检结果及时公布于众,确保蔬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可控。
    五、加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农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应采取各项措施,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加大农超对接的推广力度,借鉴国外大型连锁超市如家乐福、沃尔玛等成功的经验,在原产地建立统一的生产基地,直接从菜田采购。超市可以立足当地资源,选择地域特色强和市场前景好的蔬菜种类和品种,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促进原产地品牌的建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