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网合璧”发展农村物流

2012-3-20 17:1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曹亚慧
    进入21世纪以来,连续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2月1日公布的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出,要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关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和农产品物流。
    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三农”的投资力度。“三农”投资第二次超过1万亿元,达到12287亿元,并提到了对流通经济和农村物流的重视。
    从2009~2011年,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连续3年超过2万亿元,标志着我国农村流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针对农村流通存在的问题,有关政府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改善和促进。
    发展农村经济,亟须建设大流通和大物流体系。在这一过程中,除了相关政策的推动外,更需要各方脚踏实地的探索。有专家表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和邮政在农村的物流网络优势,进而带动农村物流和流通发展,或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在我国农村,有两大网点遍布最广的体系:一是供销合作社体系;二是邮政体系。曾有专业人士指出,供销社体系和邮政体系都拥有优质的服务资源和网络优势。如果能将二者宝贵的市场资源加以利用,发挥“双网优势”,发展连接农村与城市间的“双向物流”,将对整个农村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新形势下,供销社、邮政将给重构农村流通新格局、重建农村物流体系带来新的契机。供销社网络能否缔造大市场?
    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到基层供销社,供销社网点遍布城乡。在新形势下,曾经的 “国字号”如何变身为 “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脉动”农村大世界,成为未来的一大猜想。
    网络现状
    供销合作社,在全国农村商品流通中,曾经是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流通渠道和经营实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个体、私营商贩还没有大规模出现之前,农民的衣食住行、生产、消费等等,几乎都要依赖供销合作社提供。“与农产品生产相联接的是大市场,在中间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的是600万农村经纪人、140万合作经济组织、4300个农村产业化龙头组织。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53家,城乡连锁网店发展,促进了农村流通体系的初步形成。”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用一组数字形象地概括。
    基层供销合作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开拓农村市场,供销合作社仍有优势。
    在洪涛看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不是一天两天建立起来的,而是一个从县到村的完整体系。这在农村是没有什么机构能超越的。”“供销社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具有沟通城乡的多种功能。在农村商业繁荣和改善农村消费的过程中,供销社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国供销集团综合部副总经理陈祖新认为,“除了几十年积攒下的良好声誉,供销合作社还拥有强大的网络优势。”相比之下,大多数企业受利润最大化的驱动,往往不会把网点深入农村,短期内也很难进入农村市场。
    陈祖新还表示,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合作社还造就了一支熟悉农村环境和市场的人才队伍。在从事为农服务的工作中,这些人成为了农村流通领域的“土专家”,这也是市场经济下开拓农村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
    目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省级联合社31个,地、市供销合作社 (联合社)300多个,县 (市)联合社2300多个,基层供销合作社近22000个,经营服务网点近70万个。
    2011年,全国供销社全系统销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利润总额突破200亿元。此外,全国供销社系统充分发挥社有企业龙头带动作用和配送中心物流支撑作用,大力实施“小超市、大连锁”战略,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网点向农村延伸。目前,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7万家,综合服务社23万个,全系统已发展连锁经营服务网点76万个,覆盖全国80%以上的乡镇和1/3以上的行政村。
    据陈祖新介绍,供销社系统近几年用“市场的方法”,如通过资产整合、产权联合、优化布局、参股/控股/投资、业务合作等方式,改造建设了一批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新型基层社。供销合作社成为服务我国农业生产,活跃城乡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现实难题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社在农村布有健全的网络。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供销社,甚至在村这样的“市场神经末梢”都有自己的销售网点。然而,随着农村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这套系统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却面临“网断线破”的危机。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分析认为,按计划经济需求建立起来的那一套系统,无法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的重任。
    在应对市场竞争、打造现代流通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受个体私营经济的冲击,农村供销社原有的经营体系“网断线破”。作为供销合作社传统业务之一的农村日用消费品网络发展缓慢,资金匮乏成为最大的难题。绝大多数基层供销合作社的现有网点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设的,门面小且破败不堪。
    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基层社资产流失多、包袱重;随着城乡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流通市场百舸争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供销社开始全面走向市场。
    固守阵地,注定不能长远。商业流通领域,最终要回到竞争的轨道。对此,供销合作社也有着清醒认识。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杨传堂曾在一次会议中指出:“从外部来看,当前流通业的改革发展全面提速,流通业态加快升级,市场竞争特别是现代流通方式和经营手段的竞争日趋激烈。从我们自身来看,尽管这些年我们加快了在全国重点区域的网络布局,但传统流通资源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整合。网络运营质量还不高,产业层次比较低,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还不强。”
    邮政网络能否激活大流通?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表现出对邮政服务 “三农”工作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邮政系统需借助 “三农”这个大课题,发挥品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现状多年来,随着邮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邮政企业加快推进速递物流专业化经营,大力开发农村市场,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的连锁配送业务快速发展起来。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共有邮政服务网点5.9 万处,其中4.2 万处在农村;邮政行业从业人员78.8 万人,其中农村营业投递人员近14 万人。近年来,服务“三农”网点达到24 万多处,覆盖了全国86%的县市和超过1/3的行政村,逐步形成了包括总部、省、市、县、乡村的5 级经营服务体系。形成了一条连接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零售店和农户的市场链条,开辟了一条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新流通渠道。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安东曾介绍说,中国邮政依托网络优势,在全国初步建立了一个邮政农村物流经营服务体系,开展农资、消费品和农产品的分销配送以及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
    更为重要的是,如今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最大限度方便农民的经营网络,得到了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邮政物流依托县邮政局、乡镇邮政支局、村邮政所,建立了以乡镇自营店为经营管理中心、村加盟点为扩展服务区域终端的连锁经营网络。目前,已在农村地区设立了以经营农资为主的1.8 万个自营店和20 多万个连锁加盟店。
    近几年,邮政物流还在山东、新疆、江苏、江西、陕西等省 (区)拓展了农产品进城业务,积极探索“双向物流”经营模式。此外,邮政还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出发点,推广新科技,引科技下乡,积极参与政府服务“三农”项目。如“万村千乡工程”、家电下乡、医药配送等。
    现实难点
    在农村,货物通过邮政网络进入农村难度依然很大。相对于城市物流而言,邮政物流配送呈现出了“城乡二元化”结构。其主要原因是,邮政局所网络是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和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基础。但农村邮政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网络盲点依然存在。目前,全国大部分乡镇邮政局所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有的乡镇未设邮政局所,“三农”服务点存在不足。
    “双网合璧”的诱惑与思考
    “在农村,我国合作社组织和邮政网络组织具有较广泛的组织网络,二者的融合可以做到商流与物流的合一。合作社组织具有悠久历史,与农民联系的更紧密,邮政具有非常稠密的网络。如果相互相联系,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洪涛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供销社、邮政被给予重构农村流通新格局的重任。据了解,在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等物流体系在农村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农资下乡”配送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
    洪涛认为,未来的发展目标将是供销合作社系统与邮政系统充分整合农村网络资源带动和加强农村服务网络建设。发挥其“双网优势”发展连接农村-城市-农村“双向流通”,在新农村现代流通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此外,洪涛还指出,现在农村流通存在的问题是多种纵向流通体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合力。这样导致有重复建设、趋同投资,甚至出现相互抵消功能,使农村流通体系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的市场体系。“把这几点做到了,农村流通体系就活了。”
    王先庆也认为:“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约束,邮政和供销社网点是中国农村流通体系现实的最基础的网络体系,也是盘活农村物流网络的最大现实资源。这是中国国情特色,值得珍惜和充分利用。”
    但他提醒,各方也应该看到问题。由于两大网络的形成条件和功能,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有效地进行革命性改造。从而变成了“两不像”,计划和市场的优势都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缺点却得到充分暴露,从而使其生命力相当脆弱。就目前的现实情况讲,全国的供销社网络亟待整合和变革发展,期待从点到面激活已有网络体系。而邮政网络的特殊背景使其形式一直没有中断发展,从而比较之下发挥的效力更大些。随着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邮政网络承担的物流配送功能也将越来越大。
    王先庆提出,供销社、邮政这两大农村物流网络,为了真正发挥起农村物流配送的生力军作用,并使其在构建农村“双向物流”中有效运行,宜推进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尽快清理和明确现有的供销、邮政网络资产的产权,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对其实现股份制改造。打破行政界限,鼓励各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可以委托或联网运行,鼓励各类优质长期资本参与对区域性供销和邮政网络体系的股份化改造,从而推进两大网络的资本化、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
    二是在不损害市场的有序竞争的前提下,允许区域性供销社系统和邮政系统的资本并购和市场营运,以大区域性联盟或类似于航空业改制的方式一样,形成新的组织格局。坚持新型的优胜劣汰,提升两大系统的竞争力。
    三是国家财政投资或参与的农村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在保证公开、公平的前提下,可以以市场化或招标的方式,委托给两大系统管理或经营,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混乱局面。
    四是尽快破除两大系统目前“政企不分、政商不分”的局面,理顺体制,边破边立,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吻合的创新型现代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从而承担起促进农村现代物流体系转型升级的重任。
    纵观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中,消费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了尽快构建农村“大流通体系”,如何将供销合作社体系和邮政体系二者完美融合,已成为一个有必要认真思考和值得去探索的现实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