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内陆港助力陕西经济“弯道超车”

2012-3-10 18:1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
    在2011年陕西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大会上,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就提出陕西要“弯道超车”,在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尤其“要进一步加快运输、物流、通关等设施建设,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
    相对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外向度较低是制约陕西发展的难题之一,陕西省如何才能在“十二五”期间落实“弯道超车”的发展战略?
    2012年“陕西两会”期间,“弯道超车”成为热词之一。几乎同时,以“建设西安国际内陆港为抓手,打造内陆地区经济‘出海口’,构筑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的理念也成为全陕西省的共识。
    赵正永在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势头,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继续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建设,着重加强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安综合保税区建设。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和陕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大西安作为全国乃至国际物流发展中的核心枢纽地位的支撑下,通过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实施、陕西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2011·新筑欧亚大陆桥
    重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
    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3年不懈地努力发展,将陕西西安“不沿边、不靠海、无大江”的自海洋文明兴起以来而彰显的内陆地域劣势逐步改变。这项难以置信的成果已不止一次地被诸如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等重量级老外高度赞誉。
    2011年9月24日,“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正式启动,伊马纳利耶夫与陕西省副省长景俊海共同在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为一列命名为“长安号”的火车集装箱货运专列发号开车令。在途径兰州、嘉峪关、乌鲁木齐、阿拉山口口岸、博斯普鲁斯海峡(土耳其)等交通重镇之后,于2011年12月7日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
    鹿特丹港内第一大运营商——富夏集团场站运营经理Brouwers先生在得知陕西人怀揣着促进欧亚经济、物流通道快速建设的梦想,不远万里而来的消息之后对这一壮举赞叹不已。鹿特丹港智能化操作流程体现出的绿色物流也使内陆港今后的发展受益匪浅——来自欧洲、亚洲乃至美洲的集装箱密集堆放在堆场上,等待装船。而整个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短程摆渡所用的全部都是无人值守的电力驳车,在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了绿色物流的环保要求;码头另一边,巨大的龙门吊不断自动提取驳车上的集装箱,按照程序向来自全球各地的集装箱货轮上装运,其中就有来自中国陕西西安的“长安号”集装箱。
    在此次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开展之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与沿海各大主要港口进行了实质性的业务合作,从而实现了“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战略构想,加上与沿边的阿拉山口口岸、霍尔果斯口岸,新欧亚大陆桥沿桥口岸、港口的战略性合作,陕西省、西安市全力打造的西安国际内陆港已经成型,并高位运行。早在2009年,陕西省与荷兰两个省份签署的《友好合作备忘录》,充分说明陕西省与荷兰在高层次、宽领域合作的基础和空间。由于新筑欧亚大陆桥代表团的到来,陕西与荷兰有关省份合作范围由《友好合作备忘录》中倡导开展的能源、农业、环保、水务、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展至港口合作和商贸物流等领域。“毫无争议,陕西省、西安市借助西安国际内陆港的建设,使得内陆地区经济‘借港出海’的实践更加完美。”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韩松坦言,此举意义重大!荷兰经济部统计局高级研究员Molders则评价称:“鹿特丹港和西安港之间的合作,在给荷、中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对充分发挥铁路和水运无缝对接的优势,促进荷兰通过欧洲、中亚到中国的经济贸易、物流通道建设,为欧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探索性的解决方案。”Molders表示,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既是中国向西开放战略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欧亚各国经济合作的实践,是沿“桥”国家与中国海关通关问题的体验之旅,是对欧亚各国合作情况和面临问题进行检验、寻找答案的重要举措。新时期,重新构筑欧亚大陆桥这一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通道是中国和沿“桥”国家的共同需要。“新筑欧亚大陆桥活动”通过深入探索新欧亚大陆桥大通关模式,实地踏勘欧亚大陆桥沿线地区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为欧亚国家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政策的透明度,改善通关条件,创造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市场环境,促进国际区域合作奠定了良好实际素材基础,对重新构筑欧亚大陆桥沿线经济发展的新秩序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推动了我国与欧亚国家的合作发展。
    国际内陆港模式
    助推陕西大开放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强晓安表示,“西安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海港、江港等港口,它依托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和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项目构筑的国际内陆港口岸服务功能平台,通过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之间形成“港口后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大通关模式协作,连接国际航线,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将迅速形成商贸、物流、加工、服务等产业聚集,以此为基础着力打造国际贸易、国内贸易、临港产业、信息产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等六大百亿产业组团,将率先成为助推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价值洼地和内陆型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新欧亚大陆桥横贯欧亚,关系到中国的能源安全、地区稳定和环境安全,涉及中国通过中亚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商业往来和政府合作,关乎国家西部大开发、向西开放和关中天水天经济区发展战略。”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具恒如是说,西安国际港务区无疑将承担起进一步发挥陕西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从而让陕西、西安的区位、资源、人力、传统产业价值充分兑现的重任。
    陕西借港出海,在打通欧亚大陆桥动脉和与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开展战略合作的大通道的同时,促进了陕西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从而实现陕西经济“弯道超车”的战略目标。
    对国际内陆港价值形成共识
    2011年7月30日,“中国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探索——国际内陆港模式与价值研讨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召开, 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张蜀东、中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部总经理吴幼喜、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德国物流专家查尔金斯基·于尔根先后就国际内陆港的模式与价值发表了理性演说。
    通过这次研讨会,行业专家和相关领导对西安国际内陆港模式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形成了全面共识。魏际刚在该次会议上对记者表示,陕西、西安对国际内陆港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尝试,在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动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宏大背景下,这个课题的实践已经由一个地方发展题材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张蜀东说,西安国际港务区借港出海的模式,让其已经不仅仅是物流园区,也不仅仅是内陆港区,它体现了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另一种全新模式,应在理论上进一步升值。它更折射出中国经济高速、全面发展时代背景下的又一种示范性和社会性。
    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及西安公路港三大核心支撑平台的有效衔接,不仅为西部企业物流、运输环节中持续沉降成本探索出“公铁水”联运新模式,极大的提高了物流效益,降低了物流成本,更为西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东部地区出口加工制造型企业挺进内陆,扩展内地市场,营造出了高效廉洁、优越完善的综合投资环境,为六大产业组团所形成现代服务业园区的崛起提供了基础平台,成为西部地区近几年在吸引外资、加快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创举。
    会议最后,来自国内国际的300余位物流业界翘楚在西安正式联名签署了《国际内陆港发展倡议书》,这是我国首个有关国际内陆港发展的倡议书。倡议书的签署、发布将更好地推进国际内陆港建设发展,更好地发挥西安国际内陆港的示范效应,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使西安在国际内陆港发展模式上的积极探索更广泛地成为更多内陆城市的经验。助力陕西承接全球性产业转移打造中国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借港出海之后,虽然在促进东西方经贸和推进陕西开放型经济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成效,但并不意味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就可以功成名就了。
    中国富强的难点在西北。打造国际内陆港,让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通道更加畅通的所有努力,蕴含着韩松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假以时日能够助推陕西、西安承接全国产业转移大潮的期望。
    经济学家们表示,一方面,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陕西、西安位于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最大中心枢纽地位的优势,东联西进,促进沿桥国家、城市间的国际贸易往来,促进新欧亚大陆桥沿线经济体间的互动。同时,努力实现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产业优势的互动,推动西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从而推进我国东西部平衡发展,促进西部经济板块与东部经济板块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利用口岸服务功能迅速实现临港经济的发展,降低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的成本,进一步承接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聚集,从而推动西部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促进西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动。
    作为国家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试金石”,陕西通过建设西安国际内陆港,更加畅通了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管道,无疑将给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陕西因此也正在成为“中国内陆型开发开放战略高地”,成为助推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力推手、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样本”,乃至于整个新欧亚大陆桥经济链条的枢纽板块。
    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助推内陆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给予厚望。赵乐际指出,陕西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通生产和流通环节,拓宽西部地区国际国内贸易通道,为全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商贸物流服务。做好这件事,西安国际港务区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他希望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参与建设新“丝绸之路”,加速西安的国际化进程。
    短短3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共签订各类招商引资协议及合同40多个,项目总投资接近700亿元人民币,包括深圳华南城、迈科集团、新加坡讯通集团、中国移动、上海新地物流、海尔集团、青海盐湖集团、新疆广汇集团、浙江中天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和产业链带动作用的企业。西安华南城、西安出版物物流基地、西安医药物流基地、物流企业总部聚集区等招商项目和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有的已经建成运营。
    此外,联邦快递、马士基、迪卡侬、摩根士丹利、住友商事、台湾乡林等世界知名企业以及联想集团、恒大集团、中国电信、深圳万科等国内大型企业也纷纷与国际港务区进行项目前期接洽,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产业转移是终极使命。”韩松表示,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陕西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破解经济外向度低的重要措施。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内的西安综合保税区已经具备了国外货物入区实行保税,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区内企业间的货物交易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多重优惠政策。可以想像,一批跨国大企业的纷至沓来将让陕西乃至西北成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主战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