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桥隧地铁高架路桥上天入地 大交通助推大青岛

2012-2-9 15: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1年6月30日,注定将永远铭刻在青岛发展史上。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通车,咫尺天涯的7.8公里距离,风雨兼程的26年历程,感天动地的900多个昼夜,奋进开拓的870万青岛人,终于实现了执守百年的共同梦想。桥隧通车一周,开发区各景区吸引了43.44万人次的游客,比通车前增长25%,然而这一切都仅仅是开始…… 
   一桥一隧把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与胶南、黄岛、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了近30公里,大大改善了城乡群众的出行条件。在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公路局局长韩守信看来,桥隧通车标志着青岛三纵四横的立体交通格局基本成型,桥隧将G20、G22、G15等交通大动脉贯通,为青岛和山东“北上南下西进”开拓更大的发展新空间,桥隧通车改变的不仅是青黄不接的交通困局,“一桥、一隧、一路”的新交通格局,使青岛与省内的重点城市形成“三小时经济圈”,与蓝色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可以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省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半岛城市群合作交流。 
   “胶州湾隧道通车后,我从单位下班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就能到家,住在主城区和住在开发区几乎没了什么区别。”黄岛市民张一山说,两地一家,同城一体,桥隧通车打破胶州湾的交通桎梏,同时10分钟的跨海时间,也极大地拉近两岸居民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助推“大青岛”发展。 
   22年憧憬一朝成真 地下长龙提速青岛 
   龙年伊始,青岛地铁施工工地围挡墙外面,人们悠闲地走亲访友。围挡墙内的地铁建设者们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坚守在各自岗位,从事着紧张有序的工作,朝着2014年一期工程完工的目标进发。“地铁赶紧建成通车吧,这样早晨乘车上班时间就能缩短了。”家住李沧区地铁站旁的市民李正的期盼,代表了众多市民尤其是“北宿南工”者的心声。建设城市地铁,是青岛市民憧憬了多年的夙愿与梦想。如果从1987年决定筹建地铁算起,地铁梦更是已经做了有22年之久。 
   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青岛市编制完成了《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对青岛的轨道交通建设时机以及建设安排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2008年9月,《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家发改委。2009年8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这在青岛城市交通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 
   2009年6月,青岛地铁一期3号线试验段项目动工。随着2009年11月30日那第一铲土的挖下,青岛地铁建设一期工程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岛城市民憧憬了22年的地铁梦想终于照进现实,青岛轨道交通从规划变成现实。截至目前,地铁一期工程3号线首个开工建设的河西站已封顶,陆续开工的永平路站、五四广场站等其他21个车站施工有序。2014年,地铁3号线将正式开通,贯穿岛城“南北”的快速交通体系显现,不仅缓解跨南北上班族乘车难问题,更为北部大发展提供动力。2号线一期工程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启动,今年将开工建设。 
   地铁的到来,将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这恐怕是每一个青岛市民对地铁最直观的感受。的确,青岛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地城市,出行方式上受到比较大的先天局限,在一般城市里可以畅通无阻的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都无缘青岛市民,这就使青岛市民对公交车和私家车的依赖比较大,尤其近几年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交通开始越来越不堪重负,不管是乘坐公交车还是开私家车,日常出行都成为困扰市民生活的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地铁对于青岛市民来说是渴望已久。 
   青岛地铁轨道交通方案,在规划初期,就按照南北向贯穿老城的格局部署,为的就是起到缓解老城区交通压力、解决市民出行难等问题。按照数据估算,2020年市区轨道交通线网8条线路(M1—M8线)投入运营后,日客运量达到122万人次,占公交总运量的17%;轨道网单向高峰高断面流量基本在1.2万人次以上;平均客运强度达1.49万乘次/公里。 
   地铁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意义自不必说,然而青岛地铁所担负的使命,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青岛走向未来的一个象征。因此,地铁规划蓝图所映射的,其实也是青岛的城市未来行进轨迹。如果说地铁的开通为东部沿海一线锦上添花,那么对四方、李沧这些老城区来说,就是“掘金开发”。从清江路车站出发,沿黑龙江路北行,在双山车站便进入到了四方东部新区的范围,地铁的开通助推四方东部旧城改造和新区打造,而对于最后踏入的李村地界,则积极推动该区商圈建设以及中央居住区搭建。 
   青岛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目标是什么呢?2020年轨道交通线网连接城市重点区域和对外交通枢纽,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常规公交为基础,出租车、海上公交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连通东西两岸、辐射红岛,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车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和谐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