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零售物流:差三招

2012-2-8 2:0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这句话已经为业内人士耳熟能详。尤其,去年香港利丰物流的论坛,让国人见到了国外物流的铿锵,一时间“物流”风头鼎盛。但对于在华零售企业来说,无论是中国还是外资零售企业在物流操作上都不尽人意。
    我们应该认识到,现在中国的零售企业的物流操作,仍在奠基阶段。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留住物流人才和网络方面的跟进成为中国零售物流的当务之急。
    根据中国加入WTO协议:“中国零售业正式对外开放,另外中国将在2006年进一步开放物流市场,国外物流公司可以不必再与中方合资而单独进行物流操作。”
    一切都迫在眉睫。
    第一招
    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
    无论是中方还是外资的零售企业都在图谋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物流水平。百安居中国在与新科安达、和黄天百、华宇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麦德龙中国在与新科安达合作的同时也兼顾了与大众合作的一家国企——大众新天天,即便是完全中方的东方家园也在寻求一家有着良好资质和背景的外资物流公司进行合作。零售业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市场几乎被外资(包括合资)物流公司“垄断”。
    他们与这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后,就意味着物流方面的成功吗?麦德龙中国物流的操作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开始,麦德龙通过几年的时间用监控第三方物流公司 (利丰占60%以上,属香港公司)的方式谋变,但是他们失望了;既而又启用自己的物流配送,2003年年底时建立了第一家配送中心;现在希望通过监控第三方物流公司与依靠自己的物流配送相结合的模式管理物流。但是谁也不好说,将来麦德龙物流就会定格在这种模式上。
    百安居的物流显然也在尝试之中,他们已经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拖沓和不便显得不耐烦了,从去年起他们就启用自己的物流配送。百安居北京金四季店的开张,无疑是延伸这种新型物流模式的极好切入点。通过在北京和上海的运作,百安居中国物流的模式初现端倪,这和麦德龙的物流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方家园建材超市是东方集团下属的一家子公司,一直没有自己的物流系统。尽管无论是采购部还是门店或其他一些部门,都认为东方家园应该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但直到2002年11月,东方家园才聘请了物流经理,并建立了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可见他们在对物流重要性的意识上,比外资企业晚了不只一步半步。更何况,东方家园自己的模式到现在也并没有完全确定。而且,他们也在孜孜寻求一家真正能够合作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的在华零售企业,都缺少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的经验。由此可见,长在中国土地上的零售业物流刚刚诞生。
    第二招
    培植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人才
    我们总在说物流人才的“流失”,其实还不如说从来就没有过。熟悉大专院校课程的人都知道,在从前的商学院中有一个储运系,但是仿佛是一夜之间,储运系的牌子没有了,忽然又挂上了物流系的名字。据北京物资管理学院教授崔介何讲,储运系停办了,物流系是一个新兴的学课。物流真的是一门新兴的学课吗?
    有一篇文章中谈到关于储运与现代物流时说,我们所说的物流是结合国际物流发展形势和我国传统储运业改造的现状,适合我国的国情,其与国外现代物流的主要区别是,我们的现代物流主要追求机制与管理的现代化,而并不刻意追求设备设施上的改进。这就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储运和现代物流的主要区别。
    有储运做底,中国的物流不应该很难做,但是中国物流欠缺的就是机制与管理的现代化。如果物流经理不能加强对物流的认识,则势必会永远停留在操作层。决策层和全智能型的物流阵地只能拱手相让给外资了,这是本土企业都不愿看到的。
    物流经理很抢手。现在的公司在找寻物流经理时,条件相当宽松。也许他们要的是一个做具体企业物流的人才,只要你大致明白物流的概念,就可以被录用,大公司也不例外。中国缺少真正的物流经理,最好的物流经理也只是储运出身,更何况无数的物流经理是半道出家,甚至可能是学财会出身。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聪明才智,但在赞赏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叹现在物流经理的稀缺。已有的物流经理们至今仍在迷茫中前行。他们既缺少国外先进技术的引领,也没有多少中国的经验可以借鉴。
    可以预见,真正意义的物流经理只有在5~10年后才可能在中国市场上有所作为。因为现在的物流系学生至少要用5年才可能成功地运用他们所学到的物流知识以及适时地应用国外先进物流经验。
    我国的物流经理月薪很高,有的月薪近万元人民币,外资零售企业的物流经理就更高了。据一家大型中方零售企业的物流经理说,外方物流经理的月薪比我们高出10%~20%,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这个物流经理准备到一家外资企业做事。
    第三招
    信息系统的跟进
    中国零售企业的物流操作比国外物流差得还很多,具体表现在:
    1、信息系统操作不能跟进;
    2、直接信息工具匮乏。
    如果我们看一下国外物流信息化的应用,就不难发现我们存在的差距。
    日本的物流配送有其独到之处,比如伊藤洋华堂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使用“窗口批发商”制度,通过订单的集约来简化向店铺配货,从而提高物流效率。这一制度一经使用,立刻得到全世界的认可,风靡一时,现在许多零售商仍在使用,这在东方家园的物流操作中尤为突出。尽管东方家园物流起步较晚,但是很乐于接受先进的物流思想。惟一缺憾的就是人工操作,而非信息系统的使用。上海农工商超市总经济师周勇谈到农工商现在的发展时说,应该是信息管人,转变人管人的现状。但是真正做到系统管人,绝非易事。
    德国有一种PIC-BY-VOICE,主要是在信息方面进行合并,进行几种行业的监管。这是一种智能性的劳动,你可以在供应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还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工具。你还可以通过监控系统,看到什么人从架子上拿到了什么,比如一瓶水或者是一条毛巾。在这个系统中,有一个机器,还有一个人,他们是负责取货的。一切通过电脑运作,对于记录要求比较简单,可以减少错误,更为高效地巩固系统以便更好地运行。
    国内在跟车系统上几乎是完全手工操作,东方家园在做物流时,一年多来一直是采用派人押车的形式。我们不妨看一看富士物流配送中心。他们与日本电话公司合作,将这套系统与电话公司连网,利用电话发射台的装置,每隔15分钟就显示一次所有配送车辆的当前位置。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系统可以分析每条配送路线和每辆车的平均运输时间,以及星期几的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和天气的不同对运输时间的影响等等,这些数据都可以计算出来。
    现代物流需要现代化的系统和工具辅佐,需要现代化的规划、设计、分配和组织。中国零售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就要打好基石,从管理、人才、信息上下功夫。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