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I狂泻两月创25年新低

2012-2-6 13: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连日来,反映运费变化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狂泻不止,2月1日报662点,突破了2008年12月5日创下的663点低谷,并探至25年来新低。
分析人士认为,供需失衡是主因,此番新低后有望反弹,但散运行业羸弱的基本面决定了反弹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BDI指数的暴跌给国内干散货市场带来了不利。某海运分析师向 记者表示,BDI指数暴跌反映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对国内市场的运力与运价都有传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内运价的下跌。不过,由于我国市场并未完全放开,且大多是长期合同,故目前干散货运价相对稳定。
与此同时,目前集装箱的运价却延续反弹的态势。据了解,不少航运公司正“蠢蠢欲动”,谋求新一轮的集运市场涨价,且涨幅较大。
BDI连续两月狂泻
2月1日,BDI继续狂泻不止,最终报662点。
自去年12月12日的1930点起,BDI持续下跌,到如今跌幅已近65.7%。
机构分析认为,BDI指数创出新低,供需矛盾是主要原因。中国农历春节和澳洲、巴西地区的天气因素,则加剧了下滑的速度和幅度。
“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影响,BDI持续保持下降走势,”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表示,“同时,运力过剩也导致运费下跌,进而引起BDI下跌,加之巴西和澳大利亚的暴雨导致矿石生产和运输困难,航运企业悲观预期浓烈,退出市场的航运企业和贸易商增多。”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多数业内人士认为,BDI此番大幅跳水之后,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不大,随着后续需求逐步恢复,有望反弹,“但行业整体供需失衡状况并未改变,反弹幅度不会太大。”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农历春节会成为BDI在短期内的分水岭,”长江证券研报分析表示,“我们认为指数在创了新低之后,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散运行业羸弱的基本面决定了反弹高度会比较有限。”
中银国际分析人士也称,由于目前运价已深幅下探跌至历史低位,进一步下跌空间不大,随着中国年后需求的逐步恢复,运价有望逐步企稳。
国内市场受波及
BDI指数的持续暴跌,使国内的运价与运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波及。
“肯定是有一定的传导作用,BDI指数是国内市场半年以来一直低迷的原因之一。”某海运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申正远也表示,运力的转移导致内河运输市场出现运力过剩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国内运价市场。
某主要从事国内干散货运输企业的董秘办人士告诉记者,近期内,其所在公司的运价在下跌。
不过,上述分析师表示,“国内市场大部分是靠长期合同维持运营的,内河与沿海市场运价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定。”
同时,某业内研究人员称,与开放的国际市场相比,国内市场并未完全开放,只有具有中国国籍的船舶才可以从事内河与沿海线路的运营,加之国内客户相对稳定,国内外船型方面存在差异等原因,BDI持续下跌对国内干散货运价的影响不会太大。
集运涨价“萌动”
《航运交易公报》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显示,亚欧航线将迎来涨价狂潮,马士基航运3月1日涨775美元/TEU(以长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为国际计量单位,下同);赫伯罗特3月1日涨750美元/TEU;长荣海运自3月1日涨600美元/TEU,4月1日涨300美元/TEU;达飞轮船3月1日涨750美元/TEU。
2日,中海集运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近期该公司准备上调其集装箱运价,但具体尚在考虑之中,预计这两天会对外宣布。
早在春节前,包括中海集运在内的不少企业都相对提高了部分运价。
“新一轮提价主要是出于保本考虑,”某航运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从事集装箱运输企业大部分都是亏的,提价是为了挽回一些损失。”
业内人士指出,2011年集运价遭遇了暴跌,而油价一直高企,加之欧美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客观上导致了航运公司收入骤减,成本激增出现业绩亏损,因此航运公司不得不考虑提升国际航线运价费用。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由于集运行业供需基本面未见质变,而一季度又是货运淡季,此番宣布的提价是否成功得以实施以及提价的具体幅度,尚需看2月份的货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