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流重塑 物流何从?

2012-2-26 11: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 曹亚慧
    近20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制造业比重增速远远超过美国。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附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在全部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90%。
    但这种大好势头还将持续多久?欧债危机正呼啸而来,如何应对危机已是当务之急。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是“稳中求进”,这也要求国内制造业深化产业升级并加速调整发展,在集约式发展中塑造产业价值链。这正带来制造企业对原有商流体系的调整。
    利润饥渴淘金渠道
    中山市的一家制造企业的物流师傅东旺对记者讲述了在欧债危机及全球经济低迷大形势下,对进出口企业造成冲击,出口企业订单量的减少直接导致外贸出口额的减少;订单量的减少使制造企业生产规模收缩 (生产线减产),资本缩水(或融资困难)。与此同时,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等硬性成本的上涨,导致产品利润下降,造成了制造企业集体利润饥渴。
    据了解,2011年全球制造业巨头柯达、松下、夏普、三洋、摩托罗拉等纷纷巨亏。最令人震惊的莫过于,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柯达公司,2012年1月19日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宣告这家至今已经经营130余年,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大亨倒下了。柯达曾经引领了时代的潮流,在照相和胶片领域独领风骚,当时在世界上的风靡程度堪比现在的苹果公司。
    放眼国内,由于形势所迫,一些制造企业开始转型做内销。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制造企业开始强化渠道、物流与供应链的管控能力。面对当下汹涌澎湃的网购风潮,投资建设自己的网络销售系统和平台,修一条通向消费者的“便捷道”。
    自2009年以来,国内家电网购市场升温,海尔、美的、TCL、格兰仕等企业纷纷杀入这片领域。在一片利好的形势下,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家电厂家选择自建B2C电子商务渠道,进一步扩大自身经营能力和市场份额。以海尔为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海尔商城,借助网购平台试水家电线上销售,全面扩大海尔家电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份额,并通过物流服务延伸产品价值链。
    傅东旺认为:“制造企业实行电子商务的模式,开始把物流涵盖其中,包括商务信息查询、报价、付款、货物送达等全过程,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其目的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使货物流通成本降低,产品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
    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纷纷选择“触网”。据商务部预计,未来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5年将达到12万亿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从家电、服装、图书、化妆品、玩具到食品等,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的企业都在蠢蠢欲动,打算涉足电子商务领域。
    业界纷纷看好未来几年“商战”主战场将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领域。“从长期看,网购缩短了供应链可能对控制价格有利。”中国惠普HP-BAS供应链/物流资深方案顾问罗辉林认为,提高供应链的控制能力是制造企业发力电子商务的动因所在。在罗辉林看来,“电子商务+物流功能”能够替换传统渠道,未来商品销售可以跃过传统渠道达到“直流”。尤其一些中小型制造企业,因为少了中间环节,更有利于增加产品利润。
    十字路口物流何从?
    尽管在建立电子商务渠道方面热火朝天,不过这种网购平台似乎并没有为制造企业带来多大的销售量。例如,目前许多家电企业的B2C网络购物平台“门可罗雀”,销售量不高已成不争的事实。
    而据了解,这种制造企业自建的B2C网络购物平台,从一开始就被定位于线下销售的补充,其品牌信息传播的作用大于实际销售的作用。
    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无论是制造企业还是家电零售企业,做电子商务,完全是因为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因为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增加,企业必须迎合消费者需求才能发展。”目前,国美网上商城销售的产品也只占到5%的规模,规模不是很大,线上渠道是辅助渠道,传统渠道还是主流渠道。
    何阳青表示,作为大型渠道商,国美年销售额1000亿元,拥有1700家门店,但是国内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制造企业开辟的流通“新渠道”并不会对传统渠道造成致命的打击,而只是渠道多元化的一种补充。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2月15日,国内另一家电巨头苏宁电器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约定从今年到2014年,海尔冰箱、洗衣机、空调、彩电、厨卫、电脑等全线产品将在苏宁门店零售、网上商城、定制服务等渠道销售,3年总销售目标挑战500亿元。苏宁和海尔之间的大额订单包销定制,依旧凸显传统家电流通商渠道的重要性。
    在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看来,当前物流业的主要需求仍集中在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相关的领域。而像海尔等这样的制造企业发力电子商务和自建物流仅仅是巨头之间的游戏,对于整个行业格局没什么大的影响。因为目前海尔的模式,国内有几家能效仿呢?而且,在国内开创自营物流先河的海尔集团,虽然拥有自己的物流企业,但他们的产品并不完全是靠自己的物流在做。在2010年整合了旗下的青岛海尔物流和日日顺物流,加快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但是,物流外包依然是其必然选择。
    正如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销售物流经理唐文全所说:“目前,没有哪一家企业可以说自己的流通渠道一通到底,也没有哪一家物流公司可以网络全部覆盖。”他强调,“制造业企业如何处理自己的核心主业和其他延伸业务的问题才是发展关键。制造企业的核心就是生产研发产品,产品出来后,怎么卖出去,运出去,很重要。”
    对于制造业大踏步地进军物流行业,很多人表示并不看好。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一些有制造业背景的物流企业如海尔集团的海尔物流、美的集团的安得物流、一汽集团的一汽物流等,他们是在集团相关业务上蓬勃发展起来的。然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困扰,比如这一类企业与方兴未艾的第三方物流在开展市场化的竞赛中,往往会处在一定的劣势地位。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这类物流企业不完全剥离出来,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即使其他方面优势最大化,也依旧难以有很强的市场说服力。因为,在同等条件下,需要物流服务的制造企业可能会选择独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会拒绝同业竞争的制造业“催生”的物流企业。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也有一些制造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物流公司,但依旧将业务外包出去,靠自身的管理团队监督第三方物流服务绩效,控制物流成本,达到供应链控制。因此,目前只能说制造业企业是完成了现代物流的全面改造,要“从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尤其向“品牌服务型企业”转型,尚需时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