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将迎来大发展

2012-2-14 1:0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解放军后勤学院 王宗喜 徐东 黄定政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各地区、各系统的“十二五”建设规划也相继出台,不同程度地对应急物流相关内容做了规定和要求,应急物流建设和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契机。纵观过去的一年,应急物流在新的起点上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展望新的一年,我国应急物流也必将取得新的突破。
回首2011
    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逐步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实践证明,应急物流活动中政府力量是主体,军队力量是骨干。而两者通常条块分割、自成体系,难以有效逾越根深蒂固的体制障碍。只有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路,将军队、政府以及民间的应急物流力量有效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2011年9月24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在西安召开了“军事物流与应急物流研讨会”,与会军地代表从不同角度研讨了军地应急物流指挥平台等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问题。同年11月12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在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设立了“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专题分论坛,与会代表研讨交流了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特别研讨了应急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机制问题。
    军民融合式应急物流中心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
    应急物流中心是应急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在应急物流保障中能够发挥关键的作用。2011年10月25日,总后勤部与河南省签署了《关于推进应急运输与物流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能战”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家确立的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充分依托河南物流产业发展优势、地处国家交通大十字架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共同建设全国首个军民融合式应急投送保障基地,把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成果融入到中原经济区的持续发展之中,建立军地一体的应急保障体系,开展应急救援物资联储、联运、联供和应急物流中心共建、共用、共管的探索试点,并重点研究探讨基地的配套建设、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和标准规范,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探索保障路子,完善国家应急保障体系。2010年西安市计划建设西安粮食应急物流基地,目前正在按照规划抓紧推进建设进程。与“湖北物流配送应急保障动员中心”和“江苏诚信应急物流动员中心”等应急物流中心相类似,健全的社会物流服务网络加上快捷的军事物流管理优势,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将能够极大地提升保障效率,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及时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保障。
    应急物流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
    继2009年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参与的公益性行业科研课题《应急物流标准体系及重点标准项目研究》正式启动以来,《应急物流企业条件评估》、《应急物流包装及标识》、《应急物流仓储设施设备》等3个国家标准项目抓紧推进,并申报了国家标准立项。2011年7月17日,江苏省高邮市诚信物流有限公司承担的《应急物流服务规范》标准项目通过扬州市质监局标准专家组、扬州市发改委专家、高邮质监局及发改委负责人、高邮市诚信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等组成的专家组评审,申报扬州市地方标准。此举标志着2009年7月依托高邮市诚信物流园区成立的“江苏诚信应急物流动员中心”经过两年时间的运作后,在与地方部队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健全体制、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经验,逐步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应急物流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逐步确立。
    作为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应急物流能够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物资保障,受到政府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逐步确立。暨南大学出版了应急管理丛书,左小德教授主编的《应急物流管理》,站在应急管理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应急物流的运作管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十二五”规划》也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布和资源整合的原则,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逐步建立运力集结、资源补给、车辆维修的全国救灾物资交通运输网络。该规划以救灾物资储备为主,在现有19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础上,新建或改扩建10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省、市、县各级建设1~2个本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分级管理、反应迅速、布局合理、种类齐全、规模适度、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央、省、地、县四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该规划的颁布施行,标志着应急物流已经取代传统的物资保障,以全新的形象进入到政府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中来。在企管专家谭小芳的《应急物流管理培训》课程中,安排了物流导论、应急物流管理组织、应急物流系统的构建、应急物流管理、应急物流信息系统、供应视角下的应急物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急物流管理等内容,为应急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技能支撑。
    应急物流已经深入政府决策层。
    随着近几年应急物流理论的宣传推广,应急物流已经进入到政府决策层。2011年3月14日,商务部、发改委和供销总社印发了《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 (商贸发〔2011〕67号),在重点工作中提出了“完善应急物流运行机制”的要求,明确要“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具有偶然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时间紧迫性等特点,突出政府层面的应急物流指挥调度和组织协调,以及商贸流通领域社会层面应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科学配置和统筹利用。加强应急食品、物资储备库的规划建设,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应急商品储备、调运制度和应急处理流程,形成属地为主、条块结合、分级负责、与常态物流紧密结合的应急物流运行机制。鼓励大型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制度性参与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也明确要“增强民航应急服务能力”,要求“依托现有货运和快递航空公司,建立具有高原应急救援能力的货运机队。充分发挥通用航空在突发事件中灵活机动的优势,重点支持大型通用航空企事业单位,根据区域特点定期演练,提高特种航空服务能力。”
展望2012
    应急物流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健全社会管理体系,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出“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作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物质基础,应急物流能够提供充足而可靠的物资保障,必将受到政府应急管理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并逐步进入管理决策和具体组织,将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应急物流将进一步增强专业化水平。
    应急物流的综合性很强,从日常生活物资到药剂疫苗,从宿营物资到大型工程机械,几乎所有种类的物资都有可能成为应急物资而进入应急物流作业渠道。但是应急物流保障应当按照专业化的要求,分门别类进行组织。如,按照冷链物流的技术标准组织血清疫苗、生鲜蔬菜食品应急物流,按照大件物流的技术标准组织大型工程机械的紧急调运,按照航空物流的标准规范组织紧急装载和空运或空投空降。当然,专业化保障并不否认集中统管协调,而是在近些年应急物流管理体制难以做大的调整、应急物流信息难以实现全方位的共享和互联互通的情况下,应急物流综合职能部门在集中统管的基础上,按照专业分工协作的要求,由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地区的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保障。
    应急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将更加优化。
    随着各部门、各系统、各地区应急物流建设工程的逐步推开,应急物流中心这一重要节点的规划布局和建设管理已经摆上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目前,应急物流中心的规划布局主要有两个依托条件,其一是主要交通运输枢纽,其二是重要物资集散中心。但随着各部门、各系统、各地区应急物流中心建设规划的出台,重复建设、自成体系以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还比比皆是,亟须站在国家安全发展战略全局,进行优化整合。主要是由综合部门牵头,指导各专业部门规划布局和组织建设。此外在机制建设上,通过综合信息的共享融合和互联互通,有效破除资源迷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