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物流园缘何鲜有成功者

2012-12-12 11:27:00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企业生存状况更趋恶化,钢铁行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上半年中钢协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减幅95.81%;企业亏损额达142.48亿元,亏损面达到33.75%。销售利润由去年同期的3.06%,降到仅为0.13%。在钢铁行业微利甚至负利时代,一些钢铁企业在守住主业的同时,开始谋求转型。 
  近几年,《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投资“4万亿”拉动内需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似乎为钢铁企业转型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兴办钢铁物流园的热情迅速高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近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物流园区共计754家,比2010年增长39.6%。其中,运营的有348家,占46%;在建的241家,占32%;规划中的有165家,占22%。而另据“我的钢铁”网调查,今年,全国重点大中型钢材专业市场共有483家,钢材市场、物流园区的总数达到1200家。
  钢铁物流园作为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但时至今日,真正成功有效运转的却寥寥无几,“假物流,真圈地、真圈钱”的钢铁物流园更是被媒体炒得纷纷扬扬。自2009年以来,受政策推动,在建和待建的钢铁物流园区已超过百家,但很多企业被指是在借建“钢铁物流园”之名,开展“五个一工程”(圈一块地,盖一排楼,卖一些房,招一批商,赚一笔钱)。如果创建钢铁物流园一开始目的就不纯,当然是建不好物流园的,更谈不上品牌效应。但是撇开这一因素,在笔者看来,钢铁物流园不成功的因素主要还在自身。
  首先,定位模糊。钢铁企业在钢铁产业链上历来已久的“老大”地位,使得众多钢铁企业在物流园的创建中既想拥有自己的物流平台,又想建立仓储加工配送中心,还想组建电子商务交易网站,试图集产、工、贸、运等于一身,凭一己之力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一竿子插到底。这反而使钢铁企业自身在物流园的定位模糊,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精。直接的负面效应是,钢铁企业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影响了自身的生产研发,又很难做到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整合。
  其次,重复建设日趋严重。从河北钢铁集团的曹妃甸物流园区、中国五矿集团投资的兰州钢铁物流园区项目到宝钢资源(国际)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黄骅港物流基地,目前中国大型钢铁企业都已经在筹划及兴建物流园区项目。这些企业利用钢材资源优势,把钢铁物流作为“副业”,大兴土木,钢铁物流园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占地几百亩、上千亩,投资几百亿元的不在少数。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钢铁企业兴建的钢铁物流园并不是单纯服务于自身企业,它们面向整个社会,吸引其他钢企与钢贸商进驻。然而,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拥有了自己的钢铁物流园区,谁又会入驻其他园区呢?各自为战和无序竞争开始充塞本行业,导致竞争加剧。
  三是,“软实力”建设被忽视。作为生产服务行业,现代化的钢铁物流园,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延伸产业链条。对于商贸物流企业自身而言,在新竞争格局的形成中,企业将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地段、配套、交通等硬件方面的实力,而是向更多的“软实力”方向扩散,如一体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网络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等。但目前,中国很多钢铁物流园的各项服务尚不到位,对于看中“园区的服务和配套是否完善、健全”的生意人来说,这些新兴园区很难吸引他们。
  钢铁物流发展空间很大,目前中国钢产量与物流量的比例为1∶5,即每生产1吨钢需要5吨物流量。按照规划,预计在“十二五”末期中国钢铁消费达到7亿~8亿吨,这意味着,需要35亿~40亿吨的钢铁物流量。从草莽生长到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钢铁物流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应制定出整体规划,物流园区建设也应找准定位,赢得市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