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物流
2012-10-3 7:0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记者石建跃 通讯员倪军陈乐鸣刘倩
近年来,武汉市按照 “复兴大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和 “建设全国重要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全市物流服务创新不断加快,企业质量迅速提升,基础支撑日益增强,发展环境日臻改善。特别是冷链物流、医药物流、保税物流和汽车物流等专业特色物流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创新冷链物流模式加快跨区域发展
创新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武汉冷链物流企业敢于创新,善于结合自身特点,探索特色物流发展模式。当前国内五大“冷链物流经营模式”中,武汉就独占三个。第一是武汉肉联万吨冷储物流公司首创的以批发市场为依托的冷库经营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心城市大市场大流通的集散功能。目前,武汉白沙洲冷链物流、四季美冷链物流等一批中大型物流企业均实行这一经营模式。其特点主要是充分发挥大中型冷库的优势,以农副产品及冷冻冷藏食品市场交易为平台,引入一级渠道批发商,培植市场,管理、整体品牌与营销战略,拓展深加工、精加工增值服务等。第二是以大客户为依托的冷库经营模式,如武汉山绿冷链物流等企业就采用此模式。主要为现代化货架型冷库对外租赁、有偿物流配送,全封闭式管理等。第三是自有终端超市型冷链配送中心,比如武汉中百物流配送公司等企业。主要为自营零售配套,为城市终端卖场的战略连锁扩张及卖场管理、渠道控制、整体营销策略服务等。
加大冷链物流业投入。一是加快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发展。大力依托大型连锁超市企业,建立生鲜食品冷链加工配送中心。武汉中百集团投资12亿元新建的“生鲜低温物流加工配送中心”面向武汉市内260家门店进行生鲜配送,日配送量200多吨,全年配送货值3亿元。武汉良中行供应链管理公司专注冻品食材供应链,自主开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以武汉为核心节点的遍布全国链式网状冻品食材网络,改善和提升城市服务功能。二是加快全市冷库建设。目前,武汉地区冷储能力超过32万吨,武汉肉联、四季美农贸城、白沙洲农贸大市场、武汉农业集团等加快冷库建设,全市在建冷链物流项目10个,总投资达103亿元,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冷储能力总量超过50万吨,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运输率分别超过20%、30%、36%,步入国内冷链物流发展先进行列。
积极推行“走出去”战略。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实施低成本扩张是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武汉肉联、万吨冷链物流为代表的企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2007年,武汉肉联与万吨冷储物流进行战略重组,组成新的武汉肉联食品有限公司。重组后,代表国有资本的武汉商贸控股集团持有新肉联50%的股权。2008年9月,武汉新肉联整合重庆大正肉联,走出向外扩张的第一步,也是全国冷库并购的第一例。并购后的重庆新肉联推行万吨冷库的经营模式,新建6万吨冷库,开办冻品市场,冷库容量达10多万吨,占重庆地区冷储容量的80%,冻品交易市场经营客户300多家,年交易额100亿元,占重庆地区的90%以上。2012年武汉新肉联又重组昆明肉联,最近正在洽谈新的合作对象,进一步进军西北、西南等地市场。据介绍,武汉新肉联通过跨区域整合各类资源,5年内冷库总容量将达到50万吨,成为国内冷链巨头之一。
打造“医药物流港”构筑节点城市
积极打造“中国医药物流港”。武汉汉阳开发区依托龙阳大道黄金带的枢纽优势和初步形成的医药物流产业特色,积极创造条件做大做强医药物流品牌。以全国民营医药企业排名第一、全国500强、上市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为龙头,新龙药业、民生药业、阳慷医药、九鼎医药、达诚医药、惠涛医药等100余家医药物流企业扎堆发展,总占地约600亩,总经营面积约50余万平方米,逐步形成了医药研发、加工、销售、物流“一条龙”发展格局。2011年,该区医药物流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35亿元,同比增长10%,占到湖北省医药销售市场份额的70%,占到全国医药销售市场份额的10%,初步形成了以武汉为核心、辐射华中、面向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中心,“中国医药物流港”雏形已充分显现。未来1~2年,随着一批项目建设的相继启动,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层级将实现快速提升,预计到“十二五”末期,该区医药物流产业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30%。
加快构筑医药物流节点城市。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在武汉市汉阳区、东湖高新开发区等医药物流较集中的区域,按照医药流通行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医药集中采购、药店连锁经营、医院药店直接配送等医药流通新模式,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医药流通企业与武汉地区健民、中联、马应龙等医药生产企业合作,延伸物流产业链,实现生产、交易、物流配送一体化。抢先发展潜力巨大的现代化医药电子商务,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化管理,建设大型专业化的医药物流作业平台,形成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高效的医药物流产业集群,构筑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医药流通配送体系,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医药流通物流节点城市。
加快物流网络建设。九州通医药集团、国药控股湖北公司等一批医药物流企业积极建设全国和区域物流网络。目前,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医药集团已在全国21个省会城市设立了21家省级子公司、在27个地级市设立了27家地级公司及近400个终端配送点,形成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县级行政区域的物流配送网络,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248.39亿元。国药控股湖北有限公司立足湖北、面向华中,医院营业网络遍及湖北省所有地市州、县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包含全部三级医院),商业调拨和终端配送网络覆盖湖北省内及周边9个省份。公司营业额从2004年成立时1.5亿元增加到2011年31亿元,年均增长50% ,预计2015年营业额将突破100亿元。
大力研发运用物流新技术。九州通根据中国医药行业的特点,采用国际领先的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仓储管理系统(LMIS)、设备控制系统( WCS)、运输管理系统(TMS)、第三方物流平台、药品监管码采集系统等,其中仓储管理系统(LMIS)在中国超过50多个现代医药物流中心广泛使用。
国药控股湖北物流中心内设全自动立体仓库,自动储存、自动分拣、自动传输和自动补货系统;拥有华中地区符合欧美冷链稽核标准的最大冷库,容量3000立方米;运用全球最先进的美国曼哈顿物流软件,日均吞吐能力1.6万件。构建企业总部集群推动保税物流发展
实行“五个统一”,打造特色模式。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经过3年多的发展,不仅通关量逐年增加,还摆脱了“一日游”业务独大的局面。“一日游”业务所占比例由封关时的90%下降到现在的60%,国际分拨业务量较封关时增长近5倍。国际分拨业务的开展提高了武汉市的外向度,凸显武汉的枢纽地位,促进了国际货物在武汉的聚集,推动武汉物流业的发展。
为了寻求差异化发展,保税物流中心重点发展国际商品的展示、交易和分拨配送。与法国阿基坦大区达成共识,在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设立法国葡萄酒保税区,将其打造成为法国进口葡萄酒乃至进口食品的华中集散中心。此外,园区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签订协议,建设中部地区首个全球商品采购中心,通过统一布局、统一发展、统一采购、统一分销、统一服务,打造“全球采购、全国分销”模式,获得进口商品定价权,从而实现商务部对该中心提出的“创新流通模式,降低进口消费品价格”的要求。通过这两大项目,打造园区特色板块,逐步形成进口商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展示交易中心。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与天河机场签订区港联动协议,将武汉机场空港的港口功能延伸至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使中心成为虚拟空港,具有集疏、储运、包装、理货、配载和分送等综合功能的空运始发地和目的地。同时将保税物流中心功能延伸至机场,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可在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办理报关、查验、征税、放行等海关手续,然后在海关监管下直接通过武关机场进出口货物。
2012年1~8月,保税物流中心服务企业100多家,服务范围覆盖湖北、安徽、陕西等十省市,进出口业务达15372票,同比增长49%,货运量127225吨,同比增长44%,货值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征收税款2.23亿元人民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全球商品采购中心。今年以来,物流中心全面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引进国电航运有限公司在园区注册,参加第三届中国欧盟商会工业园区论坛,承办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驻上海招商办公室揭牌仪式,并成功与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签订协议,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将在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武汉全球商品采购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部六省区首个,也是惟一的全球商品采购中心,可为中部六省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
保税物流中心自2009年3月成立以来,园区全口径财政收入已由初期的8000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2亿元,增长138%;地方财政收入由1868万元提高到现在的4650万元,增长150%;固定资产投资由3.11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9亿元,增长176%;规模以上的工业产值由2.89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7.68亿元,增长166%;园区注册企业由初期的158家增加到258家,增加63.3%;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也由初期的5%提升到24.5%。2012年1~8月,园区全口径财政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42%;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实现3776万元,同比增长35%。
构建总部集群,加快园区发展。以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规划东西湖保税物流园,在园内形成了第三方物流总部集群、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制造业集群、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几大板块。
在物流产业方面,引进了TNT天地华宇中国区总部、顺丰速运全国公路集散中心及华中区域总部、德邦物流华中区总部、盛辉物流华中区总部、苏宁电器区域配送中心、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中铁联集湖北公司、华航长盛物流公司等一批第三方物流项目。此外,DHL、美国安博、嘉里大通也即将入驻园区。
在电子商务产业方面,引进了以亚马逊华中区总部、京东商城华中区总部和苏宁易购华中区总部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国美电器、武汉网商等企业也将入驻。
在制造业方面,引进了苏宁家电工业园、湖北能源集团、白云边集团、香港优安达电梯、日本伟福科技二期、联合创通LED项目、花都科技等项目。“十二五”期间,以上项目将全部投产,预计年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2009年,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通关量名列国务院扩大试点后全国保税物流中心第一名,同时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新闻事件之一。2010年,通关量名列国务院扩大试点后全国保税物流中心第二名,同年,保税物流中心管委会被评为湖北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
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于2010年成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会员单位。2011年,园区在中国(宁波)物流节被评为“2011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物流园区”、被湖北省发改委授予“湖北省现代物流服务示范园区”、被湖北省物流发展局授予“湖北现代物流示范园区”。2012年当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和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同时成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联系物流园区。两业联动助推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
加快转型步伐,积极为汽车制造业发展服务。武汉作为中国中部汽车之都,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等汽车巨头相继在武汉投资设厂。截至2011年,汉产汽车年产量突破70万辆,占全国总产量的3.8%。神龙三厂建成后,武汉汽车整车产能有望达到300万辆。汽车制造产业的兴旺发展推动了汽车物流产业的迅速成长,武汉一批勇于改革、敢于探索的传统型轿车运输企业抓住时机,积极向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转型。达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原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轿运物流公司脱颖而出。目前,武汉主要轿运物流企业轿运车数量已超过2000辆,可支配运力在5000辆以上,商品车年运输能力突破75万辆,有力支撑了武汉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
规范企业运作,大力推行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武汉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本地轿运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了规范武汉轿运物流行业的发展,整合行业的优势资源,提升轿运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品质,2010年7月由达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中南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武汉中原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武汉兴达汽车物流有限公司等18家轿运物流企业共同成立了武汉物流协会汽车物流分会。汽车物流分会积极帮助企业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强运输过程的精细化监控,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及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如达基物流拥有独特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能对计划下达、调车派发、在途跟踪、运单返回、车辆维修、运费结算、事故管理、车辆及驾驶员管理、保险信息、数据分析进行操作处理,企业运输网络覆盖鄂、豫、皖、浙、冀、滇、广东、广西、内蒙古等全国24个省市,所有运输车辆全部安装有GPS跟踪系统,可供在途跟踪人员和客户随时了解商品车运输进程及车辆情况。武汉鸿程轿运物流公司积极发展汽车物流领域供应链管理模式,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集整车仓储、运输、金融、信息为一体的汽车物流综合服务。该公司建有武汉、上海、长春3个大型物流基地及遍布全国的轿运物流网络,拥有轿车整车运输车辆500余辆,并全部配备了GPS跟踪定位系统及监控平台,实现了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武汉中原发展汽车物流公司为集商品车运输、货运、仓储、汽车销售、汽车修理、物流信息咨询为一体的轿运物流企业,公司依靠遍布全国的“运营网络系统”、“GPS车辆监控跟踪管理系统”以及“中原公司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了方便、实时、快捷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车辆调度、司机管理、资金调配、在途监控、信息反馈等全程现代化物流作业。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