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立体大交通跃然眼前
2011-8-4 3: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开篇语
胶州湾北部,跨海大桥长虹卧波;胶州湾南部,海底隧道蜿蜒绵长;在地下,地铁梦想走进现实;在空中,国际航线正在延展。
沿海一线,“环湾大交通”拉近了城市核心与郊区城镇的距离;城市腹地,“便利公路网”成为了半小时经济圈的输血动脉……随着一桥一隧的建成通车,我市“海陆空”立体交通格局基本成形。而立体交通动脉的规划建设,也给青岛的城市格局带来巨大变革。空间隔阂的消弭,从商贸交流到旅游开发,从地产物流到资源利用,一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沪高铁,拉近了青岛与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的距离。
新交通带来新城市,而新城市带来新生活。立体新交通改变的是一个城市的时空思维,本报今起推出立体新交通系列采访,分别从旅游、地产、商贸、人才等领域入手,以有限的篇幅反映我们身边方方面面的变化。
桥隧·青黄衔接
岛城空间实现扩容
6月30日,是个可以载入青岛史册的日子。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通车,青岛与黄岛,数千年来第一次如此近地靠在一起。
市交通委有关人士表示,桥隧通车的深层次意义在于:桥隧为青岛和山东“北上南下西进”开拓更大的发展新空间,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交通支持。
现场探访
日均通车近两万辆
“一二三,茄子!”昨天上午,在胶州湾大桥收费站前,市民刘刚一家四口拍下了上桥前的全家福。刘刚说,他打算在胶州湾大桥上好好看看海。到了黄岛那边,刘刚打算带家人吃顿海鲜,下午再从大桥回到青岛。“我家就住在天泰城,沿着308国道走太原路立交桥,从家到胶州湾大桥如果不堵车的话,总共需要25分钟,非常方便。”
除了各路以观光为目的的市民,大桥上还有许多长期往来的“跨海族”,刘静芳就是其中一名。她家住在万科城,工作地点在经济技术开发区,每周五下班以后她都会开车从大桥回到青岛市区的家。“每次回青岛的时候,都是在晚上7点左右,海上的风景非常美,我从黄岛一上桥,就看到大桥另一头灯火通明,海上还有波光,真的让我陶醉了。”刘静芳说。
“从胶州湾大桥开通以来,平均一天的通车量在1.9万辆左右。”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胶州湾大桥开通一个月以来,总通车量已达57万辆,平均下来一天的通车量就接近2万辆。据介绍,车流量最高的一天为7月17日,通行车辆达到了30774辆。
此外,记者从国信交通公司了解到,隧道正式通车以来,平均每天的车流量在2万辆左右。而已开通的4条隧道公交也聚集了大量人气,根据公交集团和交运集团统计,隧道1路和2路每天的客流量在3万人左右,隧道3路和4路每天平均客流量也为3万余人,遇到周末时会增加到4万人左右。
高铁·城际衔接
铁路线串起了“青京沪”
“4个小时就能回家,高铁实在是太便利了。”在北京上班的青岛小伙曲颂,深感火车提速带来的便捷。
高铁通过铁路线串起了 “青京沪”,青岛与北京、上海这两座城市的距离拉近了。7月1日,青岛首次开出300公里时速的高铁,记者就亲身体验了高铁之快,早晨7时39分出发,中午12时就到达了北京。当天下午1时零6分,记者又乘坐京沪高铁从北京到上海,下午6时30分,高铁就安全顺利到达上海。京沪高铁正式通车,青岛到北京的时间缩短为4小时19分,青岛至上海的时间不到7个小时。
目前,青岛去上海的动车组D78每天10时30分出发,当天20时44分到达,准点用时10个多小时。而青岛到北京的动车基本上每小时就有一趟,到达需要5个半小时左右。京沪高铁开通后,青岛至北京南增开3对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最短为4小时19分;青岛至上海虹桥增开4对时速300公里动车组,全程运行时间最短为6小时29分。
现场探访
高铁趟趟满员
昨天下午4时左右,记者来到青岛火车站时,上海始发的沪青高铁刚刚到达青岛站,部分旅客拎着行李走出火车站。“哎呀,今天青岛也不是很凉快呀。”南京游客李女士下了火车后,就与自己的母亲讨论起了青岛的天气。李女士告诉记者,她是名小学老师,暑假特意乘坐高铁和妈妈到青岛来玩。
4时20分左右,从青岛始发到上海的G236次列车开始上客。来自上海的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两天前来到青岛,玩了两天后,乘坐高铁回家。“青岛的风景不错,尤其是崂山,值得再来看一次。”王先生高兴地说。除了像王先生这样的返程客外,还有不少青岛市民,乘坐高铁到南京、上海游玩。家住市北区的李先生表示,自己休了年假,特意带着老婆孩子去上海玩。
记者在这趟列车上看到,以往受到冷落的二等座,也坐满了乘客,甚至头等舱内也有不少乘客。火车站值班站长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始发的高铁上座率很高,尤其是到了周五、周六和周日,基本上是趟趟爆满。G236次列车昨天下午4时35分从青岛始发时,就已经拉了1002名乘客。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