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超对接”仍面临巨大挑战

2011-6-30 1: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上周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零售业生鲜经营高峰论坛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外发布了首批“农超对接示范项目”。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这个被外界称为“缓解菜贱伤农”的新模式,在现有的中国物流体系下,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菜篮子与菜园子 
  长久以来,受传统的流通模式影响,国内菜农种的菜要经5或6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而这样一个格局,由此导致了中间商获利、生产者和消费者“受伤”。 
  走出菜贱伤农怪圈,让百姓吃菜便宜,打开一个双赢或多赢的局面,成为了商务部、农业部这两个主管部门重点工作之一。 
  在2008年年末,商务部、农业部首次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农超对接”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到2012年,国内试点企业鲜活农产品产地直接采购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从产地到零售终端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 
  一年后,商务部、农业部联袂财政部推进“农超对接”。据了解,当时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资金,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鼓励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缩短中间环节,支持产地冷链设施及农产品品牌和认证建设项目205个。 
  至2010年,中央财政计划6.8亿元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在8省市31个市县继续推进“农超对接”。据统计,在全国举办“农超对接”促进活动150多场,超市和农民合作社签订协议金额50多亿元,全国有2000多家零售企业不同程度开展了“农超对接”,有的果菜“农超对接”比例超过50%。 
  据商务部原部长助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黄海披露,从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到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全国共有93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企业和农贸市场的1565个项目得到商务部的扶持,中央财政并为此安排专项资金达15亿元。 
  “农超对接”喜中带忧 
  作为推进统筹城乡市场发展的具体实践,“农超对接”是我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创新。而在国外,这一流通模式在欧洲国家早已获得很好的效果。 
  据国家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耿书海对媒体披露,欧洲的蔬菜百分之七八十都是通过十几家超市销售出去,十几家超市和基本所有的农场定了合同,一年到头,由北向南都是定下的,有订单的,到时候就是采收,采收后加工处理送到超市。而它的价格非常稳定,从农场出来到超市就加个20%。 
  客观地说,从4年多的推进结果看,国内“农超对接”乃是喜中带忧。 
  据权威机构最新一个专项调查揭示,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受访的万名市民中,有63%的市民倾向到农贸市场买菜;有75%的市民认为农贸市场价廉新鲜;有45%的市民担忧农贸市场分量不够。 
  目前,业界普遍认为,“农超对接”受四大制约因素影响: 
  首先是国内许多零售巨头的“门槛”依然很高。据了解,一些超市巨头对果蔬产品基地的总面积有着苛刻要求,并对每一级别的果蔬规格也有精确的标准,同一区域品牌必须能提供系列产品。而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它们还希望果蔬能延长上市期,比如提前1至2个月上市,这样给农户种植增加了许多难题。 
  其次是国内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据调查,农产品超市经营的基本需求是规模化,保证不断档脱销,但国内农业生产环节仍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为主,这必然导致组织化水平较低,影响“农超对接”拓展。 
  再有国内超市的进场费仍然较高。 
  最后是农产品增值税政策有待完善。据调查,目前,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增值税的政策,但执行中存在困难。一方面,合作社往往无法开具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存在地区分割,增加了连锁企业的税收负担。 
  瓶颈待破,确保农超高效对接 
  目前,“农超对接”在国内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经营连锁协会秘书长裴亮表示,推出“农超对接”示范项目,旨在进一步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在广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助力这一宏大工程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据了解,首批推选出的43个示范项目,实际上包含了43对合作主体,即一个零售商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公司)构成一个示范项目,而其所涵盖的企业范围较广,既有沃尔玛、家乐福、欧尚、洋华堂等外资零售商,也包括了华润万家、物美、苏果等国内零售巨头,更有家家悦、永辉等“农超对接”的先行企业。 
  此间观察家分析认为,“农超对接”确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推进过程,它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多个不同行业领域,能否协同作战、形成强大合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事实上,当下国内的物流体系和运行机制,对“农超对接”的拓展起到极大的影响作用。“从菜地或养殖基地到城市中,农产品流通涉及物流对接、信息对接、人员对接等层层环节,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增加流通成本。”裴亮强调说。 
  而无论是大型连锁还是中小型超市,销售“农超对接”产品,其流通环节依然避免不了集中收购、长距离运输到消费市场,最终进入零售环节。这意味着物流成本的高低,决定了“农超对接”产品未来命运。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外蔬菜流通领域的损耗率在1%以内,而我国则超过了10%。而2010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过高的物流成本是商品价格畸高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