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4000亿元构建畅通高效交通运输体系

2011-6-30 0: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记者28日从福建省交通运输厅获悉,省政府日前批准了《福建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4000亿元,相当于“十一五”规划投资的3倍;到2015年底,北京经福州至台北、拉萨经湄洲湾至台中、昆明经厦门至高雄三条横向运输大通道要基本形成;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力争县县有国道、建制村100%通客车、3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通水泥路;设区市都有机场,县市一个半小时车程即可享受航空服务;福州、厦门两大国家综合运输枢纽要基本建成。 
  据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与过去相比,以前福建省出台的是公路水路发展规划,这次首次冠以“交通运输”,体现了发展内容更丰富、发展水平新提升,最核心的就是在加快公路水路发展的同时,有机衔接道路运输、内河运输、海洋运输、民用航空、城市地铁、出租汽车、城市公交等各种运输方式,构建相辅相成、畅通高效的“大交通”运输体系。 
  突出综合交通运输。提出加快构建“两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到2015年末,基本形成北京经福州至台北、拉萨经湄洲湾至台中、昆明经厦门至高雄三条横向通道。各种运输方式在通道内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公路与铁路、轨道交通共用跨江、跨海通道,以及城际轨道和干线公路合理共用通道资源。福州、厦门两大国家综合运输枢纽要基本建成,重点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漳州、龙岩、平潭综合实验区、三明沙县、武夷新区、宁德环三都澳等区域,建成集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客运枢纽站,建设一批与主要港口、主要机场、铁路枢纽相衔接的综合货运枢纽站场,逐步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 
  崛起海西大港口。到2015年末,全省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到5.5亿吨,比“十一五”末增加2.3亿吨,沿海港口深水泊位约200个,占泊位比例40%。全面推进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整合发展,厦门港率先成为2亿吨大港,建成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杂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和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努力建设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福州港成为亿吨大港,建成以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运输相协调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湄洲湾港力争成为2亿吨大港,建成大宗散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主枢纽港。 
  基本形成大通道。到2015年末,全省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比“十一五”末新增15000公里;等级公路比重达到85%,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万公里,比“十一五”末翻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密度达到全国前列,基本建成“三纵八横”主骨架,与周边省份进出口通道基本贯通,高速公路通县级行政中心比例达到100%。普通国省道规划建设里程约4500公里,实现镇镇有干线、力争实现县县有国道。农村公路规划建设里程超过2万公里,重点提级改造连接卫星城镇、工业园区、重要旅游景区和重要渔港的县乡道,实现全省建制村100%通水泥路,新增约7500个、基本实现300人以上较大自然村通水泥路。 
  提升公路客运装备水平。到2015年末,全省营运客车达到4万辆/70万客座,其中中、高级客车占营运客车比例85%,比交通运输部规划指标高出45个百分点。加快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建设农村客运站100个、港湾式停靠站200个,到2015年末,全省农村客运站点达到700个,实现全省建制村100%通客车(船)。全面完成5个既有机场扩能工程,建成三明沙县机场,加快推进厦门新机场、武夷山机场迁建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福州机场二期、宁德、莆田、漳州机场军民合用工程,到2015年末,逐步实现各设区市均有一座机场,县市在1.5小时车程内即可享受航空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