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大粮油版图悄然崛起
2011-6-2 7: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浩瀚海面,波光粼粼,位于环渤海湾经济圈中心的天津滨海新区就像一颗明珠,光彩熠熠。天津市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近代工业的发源地、近代北方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北方海运与工业的中心。
摊开一张中国地图,沿着我国海岸线一路向北,不难发现地处环渤海中心的天津的重要性——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的主要出海口,处于京津冀都市圈的核心区,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既拥有海港和空港,陆路交通又十分便捷。
公元十二世纪以来,天津就因其“当河海之冲,为京畿之门户”的位置,成为江南漕运上达京畿的必经之路。元代诗人张翥曾有诗云:“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
而据清康熙年《天津卫志》记载:“天津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要冲,南运数万之漕,悉道经于此。舟楫之所咸临,商贾之所萃集,五方之民所杂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根据《北京条约》,天津于1869年被迫辟为通商口岸。
1868年至1938年,天津对外贸易总值占到了全国对外贸易总值的10%以上,占华北地区对外贸易总值的60%。那时就有“北有天津,南有上海”的说法,两座港口城市并驾齐驱。
天津作为新中国第一批三个直辖市之一,曾经是北方的工业中心,以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等名震全国。
但是改革开放以后,当中国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始起飞之时,天津却沉沦了。在这个中国近代工业萌芽的老城,叫得响的产业并不多,被当地人戏称为只有“一只鸡(机),一碗面,一瓶酒”:生产手机的摩托罗拉,生产方便面的康师傅,以及王朝葡萄酒。
区域发展第三“增长极”
关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流行这样一句话: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21世纪看中关村。
不过,2005年,天津市市长戴相龙把这句话修订出另外一个版本:“如果说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上海的话,21世纪的前20年,就要看环渤海、看京津冀的发展。”
天津市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首席专家韩士元将天津的一度“陷落”归结为计划经济比重过大和地处北京太近,造成改革初期政策上灵活性的缺乏。“七五”期间,天津连预定的发展目标都没有实现。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天津开始复苏,发展速度加快,1993年以后增长率持续保持在10%以上,“十五”期间更是以13.9%的速度递增。但上世纪80年代的停滞带来的负面效应顽强地笼罩在天津的头上,掩盖了她应得的光彩。
直到2005年,她才让世人大吃一惊。
2006年,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到国家战略。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滨海新区历史性地成为继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之后我国带动区域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党中央、国务院给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000065,股吧)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的生态型新城区。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三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2010年1月,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回望过去的5年,天津滨海新区组建了中国同级区域中部门最少、最精简的行政架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以法国空中巴士公司A320系列单通道飞机总装线项目、中石化百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项目落户新区,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GDP总量达到5030.11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5.2%,并历史性地完成了对上海浦东新区的超越。
在天津迈向“准万亿元俱乐部”之际,滨海新区也写下了未来迈向“万亿元俱乐部”的时间表:未来5年,新区GDP将“一年上一个台阶”,到2015年或达1万亿元。
前港后厂 打造粮油板块
在港口物流、贸易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滨海新区还在积极打造自己的经济腹地,这就是天津临港工业区,是围海造地而成的港口与工业一体化产业区。
天津临港工业区的定位是“中国北方以重型装备制造为主导的生态型临港工业区”,是滨海新区的重要功能区和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其一期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将建设 “大粮油”的产业集群、建设以“大机车”、“大吊车”、“大矿机”为代表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大船坞”的造修船基地。
临港工业区的开发建设,着力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集团向这里聚集。截至2010年,该区招商引资项目102个,其中已投产24个、在建32个。
凭借专门的粮油码头、开放的优惠政策、临京临海的区位优势、背靠“三北”的广阔市场等一系列产业发展优势,临港经济区吸引了中粮、京粮、中纺油脂以及新加坡益海嘉里、印尼金光、印尼春金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在此投资设厂或者增资扩产。
粮油巨头的入驻,使得一个集粮油加工、储存、贸易、物流于一体的“大粮油”产业链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并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板块。天津滨海新区正在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粮油加工产业集聚地,并将着力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
2010年1月,粮油市场报记者来到佳悦粮油码头有限公司7万吨级散粮泊位工程现场,当时的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机器轰鸣,车流不息,铿锵的打桩声震耳欲聋。
1年后再来参观,相同的地点已展现出不同景象。这里7万吨级粮油码头基本建成,厂房建设也接近尾声,配套设施正在加紧施工,前港后厂的物流模式已然形成。
而在中粮佳悦项目施工现场,一条条管廊横亘在厂区半空,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大豆压榨厂房正在紧张地施工建设中,一期的大豆仓储筒、豆粕仓储筒、油罐已经建设完成,一条传送带也已建好。7万吨级粮油码头已经基本建成,码头上矗立着1台连续式卸粮机和两台起重机。
码头建成后将作为公用粮油码头,面向社会开放使用,同时满足周边大宗粮食作物的物流运输需求。今年,临港工业区港区将续建、新建10个码头泊位,建成3个10万吨级粮油码头泊位。
“佳悦项目拥有配套的粮油码头,它的厂区就建在码头后,大大节省了物流成本。”中粮集团北海粮油公司总经理助理温浩介绍,“抵港的大豆可以直接通过连续式卸粮机到达传送带,再经传送带送至大豆筒仓,这台卸粮机的接卸效率是每小时1000吨。”
储存在筒仓中的大豆还可以经过管廊直接进入日处理能力4000吨的压榨厂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油品再进行精炼,产出餐用油。而豆粕就直接进入豆粕仓储筒,用作饲料。这样,整个厂区将形成一种自动化的生产模式,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目前,临港经济区配套的水、电、蒸汽等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中粮佳悦项目一期将于今年6月试车、投产。一期投产后二期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软实力孕育优势产业
近两年,在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粮油价格变化频繁,国内外粮油大型企业近年来纷纷在我国沿海设立粮油加工及储备基地,以便迅速将终端产品投放市场。
天津临港工业区凭借毗邻港口,依托京津冀等广阔腹地的优势,将粮油作为产业发展重要板块加以政策扶持,不断吸引国内外大型粮油企业投资落户。
目前,临港工业区正加快粮油加工产业板块的建设,粮油基地总占地面积为4平方公里,中粮、京粮、印尼金光集团等8家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先后落户,投资额超过160亿元,主要进行粮油食品精深加工。
粮油行业也已经成为保税区工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以嘉里粮油(天津)有限公司、九三集团天津大豆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龙威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中纺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等四大支柱企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产业正在保税区加速聚集。
据了解,目前保税区粮油行业总资产超过70亿元,年产量超过160万吨,主要从事大豆压榨、精致食用油提炼加工、棕榈油加工等。而到2015年,天津的粮油产业年产值将达600亿元,形成年产1000万吨压榨油和400万吨精油规模。
“到那时,天津的食用油日产量将超1万吨,可为2亿人提供食用油,将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天津市粮食批发市场总裁吴维吉介绍,“国内外粮油巨头落户天津,除了这里地理、港口优势明显外,优惠政策和服务体系也是吸引他们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天津周专题论坛上,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就曾表示,滨海新区制造业对中粮生产基地建设意义重大,其优惠政策和服务体系令投资者充满信心,一个现代化的粮油产业集群正在滨海新区形成。
正是天津滨海新区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产业聚集的效应和高速发展的前景,让中粮集团这样的国内外知名粮油企业坚定了投资发展的信心,共同做大做强新区的粮油加工产业。
作为国内最大的食品企业,中粮集团经过不断的产能布局,在国内已经拥有十几家从事油脂业务的工厂。而该集团在临港工业区建设的天津粮油综合基地,是其在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占地5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40亿元。
无独有偶,去年落户天津的印尼春金集团董事长林益建和印尼金光集团中国食品部总裁李东在访问滨海新区时,都对这里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要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有利机遇,进一步加深合作,实现互惠共赢。
而对新区投资环境充满信心的还有京粮集团,他们也准备把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应用到新区的企业生产中,把京粮临港粮油产业基地项目建设成为综合示范工程。
沿海都市农业领航区
在积极发展油脂产业,打造我国北方最大的粮油综合加工基地的同时,滨海新区还根据自己优势,努力打造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
滨海新区现有耕地28万平方公里,盐碱荒地和滩涂湿地3.3万平方公里。这里气温适中,日照充足,降水充足,域内河湖密布,农渔资源、农业观光资源丰富,十分适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滨海新区农业局工作人员表示,“十二五”期间,滨海新区将以农业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为主要组织方式,大力发展高端、高效农业,建成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领航区,打造我国北方都市现代农业。
据介绍,在随后的5年中,滨海新区将重点实施“一核两翼、园区支撑”的现代农业空间布局。
其中,“一核”为都市型高端农业发展核心区,即塘沽地区,该地区将以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物流基地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两大平台,同时完善多元化投资融资体系,优先发展种源农业、创意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物流、农业会展等项目,带动南北两翼及周边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北翼主要指汉沽地区,这里将以滨海杨家泊水产科技园区和滨海茶淀葡萄科技园区为重点,加快设施渔业、设施园艺、农产品保鲜配送技术体系建设,建立“研发引进→种苗繁育→设施养殖→标准化管理→保鲜配送→加工物流→休闲服务”产业链条,力推“杨家泊、茶淀”品牌,实现产业链延伸的全方位发展。
南翼则主要指的是大港地区,该地区通过关联产业链条的相互衔接,重点建设优质冬枣基地、绿化苗木基地、设施园艺基地、畜牧生态养殖基地和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做强“翠果”牌和“绿生源”牌冬枣品牌,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的城乡一体化都市农业发展区域。
通过“一核两翼、园区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滨海新区的农业结构将得到重新调整。据介绍,到了“十二五”末期,滨海新区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的产值结构将调整为3∶7,渔业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果品、蔬菜、花卉、种苗等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80%以上。
“如果按这个布局发展下去,到‘十二五’末期,滨海新区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上述工作人员表示。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