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昆高速公路麻地箐隧道标准化管理融会贯通

2011-6-13 10: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只做第一个我,不做下一个谁。”在云南武昆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麻地箐隧道口施工现场,隧道效果图背景上的巨幅红字标语几百米外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据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中铁十八局路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龚青介绍,此举主要警示项目管理要做到最好。
 武昆高速公路是国家西部开发通道兰州至磨憨公路云南境内的一段,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首都放射线“第五射”北京至昆明的一段,连接中国西北、西南及南亚、东南亚各国,全长63.58公里,是云南通往四川省的两大通道之一。武昆项目工程是中铁十八局有史以来在一条线上连中4个标段且投资金额高达8.6亿元的重点工程,其中第三合同段单幅合计长度为6215米的麻地箐隧道成为重中之重的工程。
 2010年7月,武昆高速公路全线开工,从那时起,武昆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就一直重视推行标准化管理,并不断探索制定能够有效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各项标准和规范,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完善实施,以实现高速公路“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 
 “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是武昆高速公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龚青介绍说,武昆高速公路按照建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环保工程、和谐工程”的要求,以“一流的施工材料、一流的施工设备、一流的施工工艺、一流的项目管理、一流的作业环境”为抓手,将标准化管理融入到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 
 其中,工地建设标准化是指规范高速公路工地硬件设施的设置,消除施工现场质量、安全隐患,提高实体工程质量,提高文明施工水平。重点抓好混凝土拌和站、构件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等场地建设,充分发挥集中施工及集中管理优势,实现混凝土集中拌制、构件集中预制、钢筋集中加工“三集中”的目标。
 由于麻地箐隧道施工作业面狭小,按照指挥部创建“平安工地”的要求,三合同段依托隧道工程,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两名专职安全员,签订安全责任书,编制隧道施工、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并从员工工资总额中提出1.5%作为安全培训经费,对特殊机械操作工、电工、电焊工进行专业培训,持证上岗。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坚持项目部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生产交底,每日巡查,每周检查,每月总结,及时整改。
 工程施工标准化是指要结合各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规范、细化各专业工程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严格执行“首件分析制”,持续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消除各项目、各标段、各工点之间施工工艺水平高低不齐的现象,提高施工效率、提升实体工程质量、遏制质量安全通病。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在标准化管理中重点突出过程控制,强化监督检查验收,通过各种有效的质量检验手段进行质量控制,如隧道初支检测、边坡锚索锚杆检测、梁片预应力检测等,充分发挥“第三方”监控检测作用,将各种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确保最终工程安全可靠。
 麻地箐隧道的开工建设和按时贯通是关系到武昆高速公路全线在2013年通车的关键所在。项目部严格按照目前国内先进的“新奥法”进行施工,并根据特殊的地质条件,确立了“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检查、勤量测、稳步前进”的指导原则。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洞内施工,项目部积累和创造了一些高速公路特长隧道施工的新技术和管理新理念。光面爆破方面通过正确确定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达到爆破后的隧道断面轮廓整齐,最大限度地减轻爆破对围岩的震动和破坏,使进度由原来的3米,提高到了4.5米,在云南同地质隧道施工中是不多见的。
 “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武昆高速公路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有效解决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并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工程质量,真正实现市场行为规范化、场容场貌秩序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内部管理信息化和监控手段科技化。可以说,三合同段标准化管理是武昆高速公路隧道建设中的一次重要的跨越式革新。如今,麻地箐隧道施工月掘进度95米,月成洞75米,但无论进洞多远,每天有两名工人清扫现场,保持工地清新整洁。预计麻地箐隧道将于明年上半年实现贯通。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