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赢的创新模式
2011-5-25 23: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殷向阳
当前,适合企业需要的物流人才非常少。如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调配高校物流人力资源,解决企业及社会物流人才的需求?如何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的市场主导作用、将研究领域的物流项目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官产学研”的合作联盟显得尤为重要。全球背景下的市场竞争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能力,而“官产学研”合作正是推进政府平台积极支持产学研联盟建设的有效措施。
主要问题
产学研结合是对科学技术、资金、设备、人才等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出和合理分配。目前主要的产学研形式有大学科技园模式、工程中心模式、校企联合共建经济实体、高校自办经济实体、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实体等。虽然形式多样,但效果不明显,归根结底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政策导向
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仍然充当辅助角色、执行者,一般是企业需要什么,高校研究什么,而主动去寻求科研成果转化的情况较少。重视科研而不重视科技研发,原因是论文的发表成果获奖是作为科技业务考评、职称评定和选拔人才重要指标。另外,高校科技人员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的转化等方面意识比较淡薄,过于重视研发国内外前沿性项目。而对企业需求的项目和市场前景重视不够,尽管企业在整个合作中起主导作用。但由于其利益驱动性科研的特色,使研究机构更多考虑其短期利益,没有和企业合作的意向。因此,不利于其产学研向纵深方向发展。
■研究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数科技成果处于基础研究和实验室阶段,距离市场较远,无法实现产业化,与企业期盼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进入市场,转化为经济效益不匹配。技术成果成熟度不够,也是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资金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研发费用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不菲的投入与支出,即使企业有意愿进行研发和技术革新,资金不足却成了瓶颈,势必阻碍产学研合作向深层发展。一批拟发展产学研的企业都在等待政府的立项和资助,政府的职能发挥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因政府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有限,科研成果转化力度不够,也限制了其科研经费的获得。两方面长期并存,形成了恶性循环。
■信息不畅、机制不全
目前,沈阳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官产学研信息交流平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无法及时反映自身的需求与之进行信息交流,彼此信息不对称使高校、科研机构等诸多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企业尚不知从何处寻求满意的科研成果为自身发展服务。同时,产学研合作之间仍停留于较低层面,并未形成系统的沟通渠道,无法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来提高各自主体的运作成本。而且,产学研组织松散,使得各部门沟通、协调、统筹信息不畅,阻碍发展。
■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机制问题
高校因体制问题和相关政策的约束,在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时有些条件难以达成一致,特别是合作模式和机制方面。如创办新公司、知识产权入股、多种技术转移形式及科技人员参与形式等,导致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成为合作不畅的瓶颈。
创新模式
官产学研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借助政府平台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开展的资源优势的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官产学研”的合作组织中,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关键需要共同协作,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官产学研合作联盟”,最终实现企业高管充实了高校师资队伍,学生就业有了保障,科技创新有了突破的局面,从而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社会效益的增加。
产学研结合,企业是重要一环。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运营高效、规模庞大的物流企业群体,就不会有先进的物流业。近几年,沈阳中深集团深知官产学研合作的实质意义,站在企业角度,一直积极努力地寻求官产学研结合的探索,力求与合作组织共同推进技术和项目的研发,促进物流产品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
目前,沈阳中深集团已与辽宁省、市内多所高校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原则,借助政府支持,搞物流产品的研发。主要根据现代物流市场需求,通过在高校中选取物流学科优秀的带头人与企业合作构建物流产学实训基地,开发实验室,建立工程研究所,开发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软件产品,研发供应链物流产品等,集成各类资源,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006年,通过省、市政府搭建平台,该集团一直与诸多高校进行长期产学研合作,目的是为更好地促进公司资金和技术的聚集,带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整体效益。为满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进出口贸易需求,填补开发区保税仓储的空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加速通关效率,以实现“区港联动”的综合效应,沈阳中深集团向政府提出与科研院所共同组建开放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公共保税物流平台”。项目于2005年建立,运营5年至今,成为产学研联盟,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良好的范本。增强了科研院所项目研发的造血能力,为公司物流技术提高,为驻区企业的服务,为政府的税收,为拉动城市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9年,沈阳中深集团已被批准为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为加强官产学研进一步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各所高校与沈阳中深集团合作期间,双方可谓受益匪浅。
高校根据公司的项目需求和企业难题,高校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帮助公司解决经营中制约公司发展的技术难题、流程冗余及管理问题,支持企业创新,把学校的理论及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促进沈阳中深集团物流产业的发展。
双方高层领导定期协商,及时研究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协助公司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帮助其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派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参与企业的运营管理和业务工作,充分利用沈阳中深集团的资源优势和运营条件,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集团人才培养、技术咨询、课程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作了有利支持。同时,该集团也为高校解决了学生实训和科研任务的完成;高校可优先推荐毕业生,到沈阳中深集团实习或定向培养,作为人才储备力量。
对于投资少、成本低、附加值高、见效快的优秀科研成果,沈阳中深集团采取直接委托高校实施企业产业化开发和成果转化;对于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附加值高的科技产品,公司与高校采取专利技术许可、转让或股份转让、合资合作等方式灵活实现成果转化。
总而言之,“官产学研”的合作,成为发展必然趋势。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产学研合作成功案例,充分考虑各方的需求和共同利益,吸取经验,构建联盟,高瞻远瞩,抓住机遇,将产学研工作向纵深发展,发挥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职能,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构成利益共同体,形成知识、技术和市场的融合。从而实现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推动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全社会的共同进步。(作者为沈阳中深集团总经理)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