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二五”交通将更加“智能”

2011-5-21 13: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拥堵信息即时发至私家车GPS 

    假使有一天,当您的车在高速公路上抛锚,还未等你拿起手机报警,便有一条温馨的短信在第一时间传送至手机上——“您好,这里是上海公路,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

随着上海智能化交通体系的建设,这一幕公路上“未卜先知”的场景,或许就发生在不远的将来。 

    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信息管理科科长李哲梁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十二五”期间,上海公路的“智能交通”将有更大的作为。 

    “智能交通”真的能为普通老百姓的出行,带来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吗? 

    视频监测:大桥立交加密布点 

    截至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一张总通行里程达775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十二五”期间,这一数字还将被续写,建设目标是再建成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约200公里,使全市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总里程接近1200公里。 

    “相比原先的高速公路,这新建的200公里高速公路智能化程度更高。”李哲梁这样说道。具体何谓“更智能”?以世博会前投用不久的上海长江隧桥为例,作为上海通往西安G40高速的一部分,上海长江隧桥全段“千里眼”密布——每隔500米就有一台定焦的摄像头,实现视频全覆盖。自动监测程度之高,堪称目前上海高速公路智能化的“标杆”。这也即意味着,上海长江隧桥所辖范围内的任何道路交通突发状况,都可以被“千里眼”自动监测到。 

    “要知道,上海还有不少高速公路只能依靠人工手摇的视频监测方式,且未实现视频监测全覆盖。”李哲梁透露,继出省射线高速实现视频全覆盖之后,上海有关部门将在市域环线高速公路、主要干线公路,以及大桥、立交等重点部位,加密视频摄像头的布点,力争早日实现“千里眼”的全覆盖。 

    除此以外,上海今后还有望推出升级版的道路导航,包括前方道路是否拥堵、拥堵程度如何等重要的出行信息,都可以被实时地传递到私家车辆的GPS等导航终端上来,从而根据道路拥堵状况分析得出最合理的出行路径,一改众多导航设备目前只有路线导航而无前方即时道路拥堵信息的通病。 

    路况提醒:设定区域自动接收 

    迷雾天、风雪天,不少自驾车主都有因高速公路临时关闭,被迫“扎堆”在收费口前等候的经历。 

    这样的出行尴尬,仰仗于一种被称之为“公众短信服务”的智能化提醒,今后将有望得到改观。 

    据李哲梁介绍,眼下,一遇上恶劣天气,高速公路拥堵或是封闭,高速、高架等相关路段的情报板,以及交通广播、上海公路网站、公路服务热线12122等都会在第一时间主动发布封路信息。不久前,公路部门还“试水”微博,通过网络向广大市民传递实时的出行信息。上述渠道都能有效地帮助车主在行驶过程中作出最妥贴、明智的出行选择。 

    “前方道路封闭的消息,能否提早一点通知?”尽管有了多种渠道的信息获得方式,但不少市民仍然对交通出行信息的发布、接收渠道、模式提出了新的期望。 

    市公路部门透露,类似于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的一种短信群发的模式,在特定的区域内(如世博园),只要一进入该区域,就能够获取有关部门发出的短信,获得与交通、天气、观展等有关的服务提醒。同理,在不久的将来,如果前方出现突发路况,后续车辆一旦进入可能受影响的区域,车主随身携带的移动通讯工具便可自动获取封路信息,及时调整出行路径,从而免去被堵在高速公路上动弹不得的尴尬。 

    长途出行:短信告知无需候车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交通体系建设是否完善,已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之一。”上海市一名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向记者表示,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引入智能交通体系已成为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上海作为一个处于高速发展的特大型城市,经过多年建设、运营,已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基础设施资源,具体来说就是三张“网”,即由城市快速路、中心城主要地面道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为基础组成的道路交通网;总里程28800多公里,包含1038条线路的公交汽、电车线网,以及总里程420公里,由12条线路组成的轨道交通线网。这三张“网”共同支撑起了目前上海城市的主要出行需求。 

    “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托,且随着交通设施资源运营与管理的复杂性、市民出行方式可选择性、交通组织和事件处置需统筹考虑等因素的增加,相互依托的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交通信息共享与交换的要求也显得越来越迫切。”李哲梁表示。 

    “‘十二五’期间,上海已经明确‘智慧城市’的定位,我们要大力发展交通智能系统,通过智能化系统解决交通问题,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得交通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市民可以共享交通信息。”市建交委主任黄融曾向记者勾勒了这样一幅未来智能出行的远景——“今后如果要去乘长途汽车,不用到车站等,提前告诉你发车时间,乘客只需要提前2分钟到达指定候车地点就可以直接上车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