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要面子还是要民生?
2011-5-12 1: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经济半小时》日前播出节目《聚焦物流顽疾:物流堵在最后一公里》,揭露物流环节成本高推高物价,节目称2010年中国物流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18%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蔬菜从批发到零售,涨价20倍。因存在多环节收费罚款,进城配送费用超过长途运输费用。(5月10日央视)
所谓的物流“最后一公里”,是指从批发到直接消费的最后环节。这中间涉及产品总批发、运输、再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不仅浪费时间,有蔬菜损耗,而且还要付出多种费用:进场费、搬运费、摊位费、水电费以及各种罚款。由此不难发现,无论是菜价高企还是CPI高企,主要是“人祸”。
限制物流车辆进城的原因从表面上看,主要是为了减少城市汽车数量、缓解交通压力,或者是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为了城市的面子。因为小轿车似乎能让一个城市显得有品位有档次,而物流车辆一般是笨重的“大块头”,似乎让一个城市显得缺少品位。
能佐证我这种观点的是北京的做法。4月1日起,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中心区货运汽车营运技术要求》开始实施;与此同时,119辆“着装”一致的药品配送车,也正式穿梭在北京市区的街道之间。为何要一致“着装”呢?显然主要是为了城市的面子。
不过,统一“着装”之后,并不能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其一,统一“着装”的物流车辆数量极其有限,远远满足不了物流需要。其二,所谓统一“着装”,其实是统一管理甚至是统一经营,这很可能就设置了“门槛”,一般的物流车辆进不来。其三,统一“着装”之后,恐怕运输成本也随着增加了。
北京这一做法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是货车进城 “松绑”的体现,更多城市不仅不见“松绑”,而且限制越来越多。就最近几个月来说,不少城市增加了限制货车的范围,比如,“烟台部分区域拟全天禁行大货车”“东莞市区货车限行范围或将扩大”“漳州商业城周边货车限行”……如此限制,物价岂有不高之理?
城市放纵小汽车,限制货车进城,这样的城市管理思路显然是要面子而不是要民生。城市要面子说白了就是官员要面子,面子是什么,面子也是政绩——面子漂亮,政绩也就漂亮。而物流成本增加的民生负担,则城市的管理者很少去考虑。
如果问,稳定物价、改善民生难在何处?我以为,就难在城市管理者是要面子或者说要政绩,而不是真正要民生。其实,即便要面子,也应该在晚上或者一个特殊的时间段给物流车辆一个出路,让物价不因面子问题而高企。我以为,不妨制定一部《物流法》规范物流体系限制权力。为物流成本减负就是为民生减负。
冯海宁(北京 媒体从业者)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