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质量追溯有点难!

2011-4-24 14:3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因为买菜的事儿,柴大姐和丈夫最近闹了点儿小别扭。
    柴大姐是北京西城一家公司的白领,因为工作比较忙,平时买菜的事儿,更多地落在丈夫头上。但丈夫又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对蔬菜的品质、产地等很少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询问。“据说最近有些大叶类蔬菜有核辐射的危险,你怎么还买菠菜?”柴大姐看到丈夫买回的菠菜,不由得一阵埋怨。丈夫却说,商贩说这些菠菜产自大棚,不会有核辐射。
    但商贩的话是否靠得住?从小生活在城市的柴大姐因为不了解菠菜的生长过程,心里也没底。又因为没有办法查询蔬菜的具体来源,所以柴大姐和很多消费者一样,面对部分地区“核辐射菠菜”之说,选择了“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所有的菠菜,统统不买、不吃。
    这当然苦了很多菜农。
“蔬菜质量还能追溯?”
“蔬菜质量还能追溯?”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蔬菜质量如何追溯时,在超市买菜的韩建坤反问了一句。她说自己买菜更多的是注意蔬菜的卖相、价格。“虽然偶尔也问问蔬菜产自哪里,但从来没有把产地作为一个问题来思考。”苹果是烟台的好、橙子是赣南的好、桃子是平谷的好,但蔬菜不像水果,不同地区的大白菜口感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因此,也没注意过蔬菜的产地。”韩建坤说。
    诚然,韩建坤说的口感只是涉及蔬菜产地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质量。日前,北京、天津和河南种植的菠菜检测出微量放射性碘-131,虽然尚未对人体构成危害,但消费者也不禁有些担心,甚至有的干脆不买菠菜了。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有良好的蔬菜质量追溯体系,能够方便地查询蔬菜的产地,至少很多菠菜不会受到“连累”。
    记者在北京的一家家乐福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他们纷纷表示很少注意蔬菜以及其他食品的质量追溯问题。家乐福门口,食品安全公示系统前门口罗雀,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
    不过,记者注意到,也有消费者开始注意到食品质量追溯的问题了。在超市买菜的小张对记者说:“我知道不同产地的蔬菜,质量和营养是有区别的。但因为没有追溯体系,只能听菜贩的一面之词,我觉得这不完全可信。”
    小张的话,也让记者想起了去年海南的“毒豇豆”事件。在“毒豇豆”事件发生后,记者在菜市场询问商贩贩卖的豇豆产自哪里?商贩夸张地说:“海南的,口感好,营养高。”而当记者质疑海南豇豆有毒时,商贩马上改口说,他批发的海南豇豆“已经卖完,现在的是山东豇豆”。
    看来,蔬菜质量难追溯的原因,除了消费者意识薄弱之外,还缺乏一个完善的体系。
“那得多大成本?”
    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在去年10个城市试点蔬菜质量追溯体系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增加10个。那这些“大城市”的食品质量追溯现状是怎样的呢?“我们的产品大部分供太原的大超市。”山西省绛县东录大粒樱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俊武说,其合作社的樱桃在供给超市前,都会有“记录”。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超市能够追溯到合作社。但这种“记录”是人工操作,速度慢、容易出错。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合作社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会员,而超市的“记录”只到合作社层面。也就是说,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只能追溯到合作社,却分辨不出是哪家会员的产品。
    记者问:“有没有想过要用条码来追溯?”陈俊武说:“那得多大的成本啊!”
    陈俊武告诉记者,为了多赚取利润,农民会尽可能压缩成本。如果用条码来追溯,固然能更好地保证食品质量,可是这种技术的成本太高;况且,这方面国家没有任何补贴,只能由农民来承担。
    进入北京的蔬菜同样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在新发地从事了多年甘蓝批发生意的张相红告诉记者,他每年在邢台购进大量的甘蓝,然后到新发地销售。因为甘蓝是在不同农民手中购买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很难找到问题甘蓝的生产者。
    张相红表示,批发市场销售的蔬菜,一旦流入市场,就很难找到问题的源头。“不过这个问题不用担心,现在甘蓝的品种很好,极少出现病虫害,也就不可能有农药残留。质量应该没有问题。而且有的时候,质监部门也会抽查产品质量。”
    但韩建坤难以同意张相红的说法。韩建坤说,他河北定兴的老家,几乎家家户户种土豆,收获之后直接卖给批发商,几乎没有任何检验。也就是说,没有任何质量保证机制。
“这台机器我也不会用。”
    据专家介绍,蔬菜的质量追溯体系,在大型超市有良好的基础。因为大型超市一般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有良好的资金基础、优越的技术条件。尤其是近两年来,“农超对接”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也有利于追溯体系的建立。
    但据记者实地调查,超市蔬菜的质量追溯,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在北京石景山万达家乐福超市,看到摆放有一台“食品安全公示系统”的机器。遗憾的是,记者在该机器前等候了将近40分钟,却没有消费者前来查询。
    于是,记者购买了一些食品,准备亲自体验一下这台机器的功能。机器的首页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法规条文、专家建议、安全查询、新闻资讯。当记者把所购买食品的条码输入查询系统时,显示的结果却是“没有您所要查询的商品。”
    记者带着疑问找到了家乐福的工作人员,谁知工作人员的解释是:“我不会用”、“这台机器很少有人使用”。
    又等待了10分钟,终于有一位消费者拎着一桶花生油来查询。在得到与记者同样的答案后,这位消费者无奈地离开了。
    陈俊武说,超市的条码系统,是记录产品进入超市之后的信息。而之前的生产、物流信息,还是很难追溯。“一个超市卖很多农民生产的很多产品,要实现条码的追溯,太难了。除非实现规模生产。”
    可喜的是,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家物美超市,记者购买了可以全程追溯的“美人峰”赣南脐橙。在追溯体系中输入代码后,显示其“喷农药一次”、“浇水两次”、“施肥一次”、物流信息是“从江西到北京”。虽然这些信息很笼统,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毕竟,这已经是一种进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