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如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011-4-17 23: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林振强
编者按: “十一五”时期,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论是设施总量、规模还是运输能力供给以及运输质量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接下来的五年,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阶段。
今年 “两会”期间, “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此外,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尽管由单一运输向综合运输体系转变的方向已经明确,但 “十二五”期间究竟如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依然考验着各方的智慧。
中国科学院院士、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交通运输建设和结构调整进入新阶段
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应该而且可能进入一个新阶段,即逐步进入以优化结构、加强综合运输建设和管理以及发展广大基层区域的交通设施为主的新阶段。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行业领域,从国内能源资源结构的基本国情和节能减排的客观需要出发,必须优化综合运输体系的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等优质能源较少,耕地资源严重不足。由于国土辽阔,各地区的自然结构和特点差别很大,东南地区人口和产业稠密,而西北地区则是干旱、高寒,人口、经济密度很低。这种情况决定必须科学地确定我国未来交通运输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尽可能减少优质能源的消耗。积极发展能源消耗较低且具有普遍化的交通方式,适度控制能源消耗较高且仅限于少数社会群体使用的交通方式。还要发展占用土地特别是占用耕地较少的运输方式。根据人口和经济密度的差别合理规划不同地区的运输网密度和结构。
未来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和结构调整需要以轨道交通为基础,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我认为,首先,既要根据不同交通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和最佳适用范围,即“短途运输以公路为主,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为主,远程和超远程运输以民航为主”这一基本原则,又要按照客货流方向及增长预测相吻合原则,来建设主要运输方式的线路和枢纽。
其次,确定主要的能源运输、腹地与港口、大都市区之间运输通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结构。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与航空网络在城镇密集区之间和特大城市之间存在服务市场的空间叠合,这种重叠要求规划建设合理的区域性运输方式结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辽中南、长江中游、山东半岛、关中、中原等城镇密集区是我国主要中远程客货流产生的地区,相互间的客货流主导着我国的综合运输结构和主要干线的走向。
第三,在大都市内部,按地域等级体系的要求,逐步建成干支线在空间节点和能力衔接上彼此协调的运输系统。
此外,当前还应加快广大农村和牧区的基层道路网的建设,加强城镇密集区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调整交通建设的投资规模,加强中长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综合研究。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纪昌: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先理顺体制
虽然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非常快,但要真正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随着我国交通体制的改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被下放到各个省市。这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各个省市的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个弊病,就是各自为政,我把我的路修通了,至于你的路通不通我不管。这就造成了断头路的问题,路网效应很难有效地发挥出来,这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
综合运输体系是由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管道联合构成的一个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而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离建成这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还有很大的差距。至少在体制层面就没有理顺。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规划还没有统一起来,各自制定的发展规划总是不能全面、协调地来考虑这些问题。比如城市建设的问题和公路对接的问题,都需要几个部门相互协调来制定发展规划。
所以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要从国家的层面进行体制机制的比较大的改革,这需要像国家发改委这样的部门来统筹。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所以任何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地去摸索、去解决。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