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把握课程开发的核心

2011-4-17 23:3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张颖川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部在2005年提出的。工学结合是指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采取学生零学费入学,学校预先垫付学杂费用,学制为3年并实行弹性学制。主要体现为学习与工作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以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在“工学结合”上还发展较慢,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学校课程与企业需求相互矛盾、课程理论系统化不能与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良好衔接等,困扰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进一步开发。那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该如何有效开发“工学结合”的相关课程?在日前举办的第三届全国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观点和见解或许能为相关院校在“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教材编写强化结合
    教材,传统的教学观通常理解为课程内容,而课程论则认为教材是课程过程物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现代课程论关于课程和教材的认识中,可以看出课程与教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材编写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所以,在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研讨会上,关于教材的编写一直是大家备加关注的焦点。那么,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原处长、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材发展部主任迟少卿说,职业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写内容、呈现形式越来越创新,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及教材向着创新型和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今后必须注重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岗位和企业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的对接。理论知识必须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科学探究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操作、试验等独立思考的机会。特别要突出学生岗位技能训练的培养,最终将理论教学与能力训练落实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教育部的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年,必须开发321个专业设置,要完成1500个国家示范专业点的遴选,其中汽车、物流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被纳入到这里头。重点研究这些包括物流、交通在内的专业,已经是国家改革发展的战略要求。所以,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教育的教材编写,更要把握住职业教育,以应用为导向,集中反映‘工学结合’。”迟少卿强调。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钱芝网教授则认为,应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教材。要对物流职业岗位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深入到企业去调研,弄清楚物流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务(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在整个职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以及要履行好这些工作任务应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技能,从而为确定课程提供依据。然后指定课程标准,为确定教材编写内容提供依据。再根据课程标准,撰写教材编写体系。
    关于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季永青也在研讨会上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季永青认为,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教材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品德培养功能体现不足、学习个性化的特点体现不足、鼓励探究创造特色体现不足等。在他看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往往有自己的特点,大多数通过文字、公式、模型等过于抽象的媒介来接收知识很慢,但可以通过培训、跟着师傅学习来掌握某些具体的技艺。所以,应更多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编写教材。关于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职业教育教材,应该更多一些案例、多一些实务、多一些实训、多一些合作,从而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
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
    在研讨会上,除了教材的编写,如何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成为大家更为关注的话题。“‘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发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工学结合”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志群表示,要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须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与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要求和社会规范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技术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进行整体化的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是适应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促进其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核心、关键能力的发现。因此必须构建‘工作过程’而不是‘学科’完整的系统化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那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
    对此,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物流教研室主任马俊介绍了该校“多元互动、五位一体”的课程开发模式。据介绍,“五位”主要指学生、教师、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物流理论专家。在这一模式下,该校目前开发的课程主要有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物流客户服务等。在马俊看来,现已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是理论系统化并没有与工作过程系统化实现良好的衔接,并没有有效区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而是试图以工作过程简单取代传统学科的学习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过程是进一步提升课程建设水平的可能路径。要把分析学生放到最起码和分析企业、职业一样重要的位置来架构教学体系。”马俊表示。
    武汉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周建亚也针对如何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周建亚表示,首先要设计具有导向性的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作为“工具”的简单劳动者,而且要培养技术和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设计者。教育过程应该是包含技术和服务内容的社会过程,学习者针对来源于职业实践的开放性学习任务,应独立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解决问题并进行评价;关于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周建亚认为,主要应建立学生当前的学习内容与未来工作世界的直接联系。课程目标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获得事实性知识和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主要是“如何工作”,而不仅仅是如何操作。课程实施应在贴近工作实际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并与工作有直接联系;另外,在周建亚看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还应该坚持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原则。“‘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是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即基于工作过程来实施的,课程应满足两个要求,那就是工作过程要素的全面性和工作过程结构的合理性。鉴于物流服务工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物流与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更应该注重构建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周建亚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