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011-3-7 19: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企业创业成长的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和谐生态的科技新城。”这是宁波高新区站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确定的发展目标。这样的目标是宁波高新区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断演进的结果,是将国家高新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担负的责任与宁波高新区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从早期的“科技产业园”到现在的“科技新城”,目标定位变化的背后蕴含的是园区功能的转型与提升。“三区一城”的发展目标将指引宁波高新区走一条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道路。
  营造创业氛围 完善创新体系
  “十一五”期间,宁波高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而且主要经济指标与“十五”相比基本实现翻两番,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0%以上。到“十一五”末期,宁波高新区国内生产总值是“十一五”初期的3.8倍多,年均增长30.6%,技工贸总收入是“十一五”初期的5.4倍,年均增长40%;财政收入是“十一五”初期的4.5倍,年均增长34.9%。
  作为开发空间仅有18.9平方公里的高新区,宁波高新区在量的扩张上不具备优势和条件,也正因如此,宁波高新区在“十一五”期间走出了一种以内涵式增长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注重创新创业环境营造和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宁波高新区的人均经济指标、人均R&D投入、人均科技成果和专利数量都走在了国家高新区的前列。
  宁波研发园的建设正是这种发展模式的集中体现――这个承载了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核心区和“中提升”战略十大区块之一的园区,成为宁波创新机构和创新型人才最集中的高地。自2006年开工建设以来,宁波研发园一期已建成并成功开园,二期也全面建成,累计引进了183家研发及服务机构,包括萨基姆、微软技术中心等3家跨国企业研发机构,5家院士工作室,100多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和宁波市十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成为宁波高新区乃至宁波市和长三角南翼名副其实的研发高地。宁波研发园还成立了宁波创新港和投资广场,创新港每周定期举办各类科技成果推介交流活动,投资广场引进集聚了一批优质国际国内投融资机构,有效提升了宁波研发园的内涵和影响力。
  在创新创业环境方面,宁波高新区首先积极搭建创业载体,营造创业氛围。园区建成了宁波科技创业中心、浙大科技创业中心、甬港现代创业服务中心等一批创业基地,建设了新能源与节能、嵌入式软件等专业孵化基地以及10万平方米的企业加速器,总孵化面积达50万平方米,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科技创业基地。这些孵化器累计孵化培育创业企业1200余家,基本形成包括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的科技创业链,建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创业孵化体系。与此同时,宁波高新区加大了对创业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海外人才专项资金,共资助32个海外人才创业项目,发放资助资金1000万元;推出了债权集合基金计划,首期募集资金5000万元,共向园区11家企业放贷;组建了小额贷款公司,共向110多家企业放贷资金5亿元;出台了鼓励企业改制上市和进入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的实施办法,为科技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此外,宁波高新区从2002年起已成功举办9届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专业创业品牌赛事,树立了“创业在宁波”的品牌。
  其次,宁波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园区先后出台了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创新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科技型机构开放服务激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程(技术)中心培育和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培育上取得重大突破,承担科技计划项目1000多项,获得专利授权数量每年递增50%,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宁波高新区深化与大院大所大企业的合作,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其中,深化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合作,引进了宁波市规模最大的科研机构――北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加强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合作,引进共建了宁波市中小企业质量保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引进共建了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研究院。这些高水平科研机构的引进,有效提升了宁波高新区的科技综合实力。
  宁波高新区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积极打造创新型人才高地,创建了中国宁波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出台了多项人才激励政策,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宁波创新型人才最集中的区域。
  新兴产业突围 提升集群水平
  宁波高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突破口,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区域实际,宁波高新区确立了以新能源与节能、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科技型企业总部、软件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3+3”产业发展方向,建成了三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并结合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部署,进一步聚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等产业,努力将宁波高新区打造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
  “十一五”期间,宁波高新区的产业集群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以太阳能为龙头的新能源主导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已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0%以上;半导体照明(LED)产业形成集群发展态势,已集聚了几十家优秀的半导体照明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全面建成软件园一期,软件园软件企业总数、产值、从业人员均占宁波市的1/3以上,初步确立了在该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中的龙头地位;形成了检测产业的高地,集聚了一批国际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服务机构,检测范围基本涵盖宁波“5+5”主导产业。
  5年来,宁波高新区已成功引进培育了太阳能电源、均胜汽车电子、赛尔富电子、德力西电气、激智科技等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成功引进IBM公司共建国际智慧物流产业园,设立了IBM在中国大陆的第四个研发基地――IBM智慧物流中心,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
  强化辐射带动 引领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宁波高新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园区积极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先后设立了宁波高新区江北园、余姚园,实现品牌共享、信息互通、产业互动、联动发展。宁波市近100家制造业重点企业在宁波研发园设立了研究院(研发中心);宁波市象山县政府牵头组织19家县内重点企业及工程(技术)中心集中入驻宁波研发园,打造象山科技创新基地,有效实现资源共享和研发创新;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先后与宁波市1000多家企业开展了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2010年技术服务收入实现合同金额1.9亿元,带动新材料产业新增产值60亿元;宁波高新区的院士工作室、大院名校技术转移中心已在宁波市范围内开展技术对接活动,实现合同金额7500万元,为企业带来巨大倍增效益。此外,宁波高新区创业孵化体系累计培育的近1200余家创业企业中,有70%落户周边区域继续发展,有效带动了周边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
  下一步,宁波高新区将重点建设三大基地,打造宁波高端产业发展的支撑极,为该市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一是打造以新能源、半导体与光电、新材料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宁波高新区规划建设若干个专业产业园,到“十二五”末建成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新能源等三大产业实现总产值600亿元。二是打造以研发推广应用基地、IBM智慧物流产业园为主体的研发创新基地。宁波高新区将加快引进一批智慧城市载体和服务平台,打造国内一流和国际先进的研发推广应用基地;同时全面推进IBM智慧物流产业园建设,到2012年完成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建成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智慧物流产业园,形成总营业额超150亿元的规模,为宁波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智力支撑。三是打造以科技服务业、科技金融、新媒体、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到“十二五”末,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成占地约300亩、总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0亿元的现代服务业基地,重点集聚金融服务、动漫影视以及衍生品生产等企业,打造极具辐射力的现代服务业平台。
  同时,宁波高新区还将提升三大品牌,继续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加快提升研发园、软件园、创业园三大品牌影响力,强化人才保障工作,真正发挥园区强大的创新溢出功能,增强对宁波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辐射带动效应。一是提升宁波研发园的辐射引领功能,按照国内一流标准对研发园目标再定位,加快整合研发资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创新创业,形成以宁波研发园为核心、以大院大所为重要依托的研发创新体系,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两基地一中心”:再集聚由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领衔的行业技术研究院、由创新龙头企业组建的企业技术研究院20家以上,研发机构总量突破300家,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研发基地;再集聚国际著名、国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50家以上,各类检测认证机构突破150家,建成国内领先的检测认证基地;宁波创新港举办各类科技活动1000次,宁波投资广场集聚各类投融资机构突破100家、向宁波市转移技术成果2000项,建成国内知名的创新服务中心。
  二是做大做强宁波软件园。“十二五”期间,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设宁波软件园二期、三期,5年内建成软件园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集聚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1500家以上,其中国际IT企业500强、国内软件企业100强、信息服务外包100强企业达到1/3以上,园区信息产业总收入突破300亿元。通过5年努力,把宁波软件园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级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打造创业园新格局。宁波高新区将进一步拓展创业孵化空间,规划建设宁波创业中心二期、加速器二期,力争5年内新建孵化器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快创业企业引进培育力度,力争5年内孵化创业企业2000家以上,其中新增海外人才创业企业500家以上,培育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50家以上,培育创业企业1000家以上;办好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发明创新大赛、电子服务设计创意大赛,进一步扩大“三创共进”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宁波孵化器协会会长单位的作用,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合作,带动宁波市创业孵化工作加快发展。
  四是强化人才保障工作。全面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出台力度更大的创新型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形成人才政策特优、人才机制特活、创新型人才特集中的“人才特区”,力争到“十二五”末,园区人才总量达到5万人,其中创新型人才达到2.5万人以上;全面创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深入实施引进海外人才工程计划,累计引进海外留学人才1000人以上,把宁波高新区打造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高层次人才集散港。
  此外,宁波高新区还将加快旧村改造、新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三大步伐,打造宁波新一轮城市大发展的先行区。通过上述“333”行动计划的实施,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强化辐射带动能力,引流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到“十二五”末,宁波高新区将全面建成“三区一城”和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最能凸显宁波创新型城市水平和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形象的展示平台。
  功能转型提升 建设科技新城
  经过调研,宁波高新区的领导班子认为,要实现建设“三区一城”的战略目标,宁波高新区必须在现有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进行转型提升。
  在发展模式上,宁波高新区要从产业要素集聚向创新要素集聚转变,增加财政支出对于创新创业的支持,大力引进高级人才,推进多种形式的政学研企的合作,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的能力;在经济结构上,要从先进制造业占主导向现代服务业占主导转变,加快发展以高技术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走出传统工业园区的模式和定位;在产业培育上,要从模糊口径引入向细分产业集群转变,收紧产业引进的瓶口,根据现有基础、发展趋势、周边环境,重点引进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业项目,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细分产业集群,避免散而不聚;在园区效率上,要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转变,提高企业引进的门槛,以引进投资密度大、地均产出率高的企业为主,大幅提高园区土地产出的效率,走集约发展道路;从形象定位上,要从产业园区向科技新城转变,注重高新区的社会属性,发挥其城市功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高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提高居住、商业、教育、医疗设施的供应水平,推动“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形成研发区、产业区、居住区相匹配的现代化新城区,把宁波高新区建设成为一个融产业、科技、社会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
  同时,宁波高新区领导班子清醒地认识到,功能转型提升的同时必须有所坚持。首先,始终坚持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创新是高新区的永恒主题,是高新区发展的第一思路。未来5年,宁波高新区要力争在树立创新品牌上有新作为,再打造几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力争在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上有新作为,在推动宁波经济转型升级上发挥更好的作用;力争在培育创新文化上有新作为,打造宁波创新文化的策源地和扩散地,努力成为宁波创新文化的突出代表。
  其次,始终坚持转型发展这一主线。转型升级是宁波高新区未来5年发展的主线。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敢闯敢干,加快实现观念转型;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加快实现产业转型;要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和社会功能,打造“新都市、新经济、新社会”,加快实现城市转型。
  第三,始终坚持赶超跨越这一主调。宁波高新区要时刻绷紧赶超跨越这根弦,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周边地区,努力做到“三个更优”:项目要更优,要下大力气引进几个顶尖级的机构和项目,在项目显示度上实现大的超越;人才要更优,要进一步强化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花大力气引进一流的领军型人才;环境要更优,要建设高品质的配套设施,把园区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科技之城、创业之城和品质之城。
  第四,始终坚持和谐发展这一主旨。宁波高新区要创新社会管理,在化解矛盾、处理突发性事件上有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宁波市前列。要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打造成为该市社会事业发展最优的区域。要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全面改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迈出实质性步伐,持续增强干事创业的强大活力。
  未来5-10年,宁波高新区将坚持把推进创新创业作为园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战略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积极完善创新体系,全面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最大程度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培育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创新集群,引领宁波市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与周边区域的协同联动、优势互补,推动园区实现从产业要素集聚走向创新要素集聚、从资源资本驱动走向创新创业驱动、从产业园区走向科技智慧新城三大转变,将园区建设成为以创新创业为主导,以特色化高新产业集群为支撑,以政府服务、金融服务、生活服务为配套,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长三角南翼高技术中心、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和谐生态的科技智慧新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