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内外兼修”保增长

2011-3-6 15: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施浩
    2010年上港集团吞吐量为2906.9万标准箱,首次超越新加坡位居全球第一。对上港集团来说,这或许只是个开始,除了随行业景气度整体回升而“水涨船高”之外,费率的提升、费用的降低和产能的逐步释放都意味着公司的业绩弹性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与该公司董秘姜海涛进行了交流。
    上港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集装箱业务、散杂货业务、港口服务和港口物流业务,其中以集装箱业务为主,其收入占据主营业务的一半以上。从航线看,公司集装箱吞吐量主要去往欧洲、美国、亚洲近洋以及非洲南美澳洲等四大区域,其中欧美主干航线占比较大,而东南亚等新兴航线增长较快。
■ 行业整体景气回升
    去年以来,外围经济持续向好,反映在今年1月份的数据上,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3.9%,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1350.47万标准箱,出口额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上升37.7%和17.6%。姜海涛告诉记者,1月份通常并不是行业的最旺季,能有这样的业绩的确超过公司的预期,其原因可能在于出口的整体复苏以及2月份春节前提前出货的因素。一些行业研究员也有类似观点,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还将2011年全国集装箱吞吐量的增幅预计为13%~15%,高于市场之前预期的10%,同时将集装箱港口业绩未来几年的增速估计为15%~22%。
    与行业数据相辉映,上港集团今年1月份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0.9万标准箱,创历史单月新高,同比增幅21%,该增速高于全国增速3个百分点,印证了公司的业绩弹性较高。1月份的超预期数据为2011年全年的业务增长奠定了好的基础,不过姜海涛也表示,虽然从1月份数据看今年有望继续保持业务量的增长,不过全年的增幅能否达到甚至超过预期还要等第一季度数据出炉之后才可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此前业内人士曾测算,上港集团的业绩未来几年内增速有望达到20%。
■ 费率提升空间较大
    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集装箱费率处于较低水平。而作为全球集装箱和散货吞吐量的第一大港,上港集团的装卸费率甚至低于深圳盐田和赤湾等国内港口。据此判断,和国内其他港口上市公司相比,上港集团的费率提升空间最大。
    去年12月,宁波港发布公告,自今年1月1日起将外贸集装箱装卸包干费率上调8%。据研究员判断,上海港会保持跟周边港口同步的提价幅度,若综合提价8%,经测算可带来约8.44亿元收入,税后每股收益提升0.031元,业绩增厚幅度达12.23%。据姜海涛介绍,在公司年前与船运公司签订的协议中,费率的确有所增长,但姜海涛没有透露具体的增长幅度。
■ 产能提升费用稳定
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港口产能利用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其2009年的产能利用率都在100%以上,2010年产能利用率更高,区域内一些港口码头已经出现饱和并超负荷运行的情况。上市公司中,除近年新投产码头泊位之外,码头利用率普遍达到饱和状态。上港集团外高桥港区和洋山一期产能利用率都达到200%以上,特别外高桥港区单位岸线实际吞吐量达到30万标准箱/百米,在国内港口中居首位。洋山2~3期,若按照实际能力可达到设计吞吐能力2倍以上的标准,洋山港区还有约1000万标准箱以上的容量空间。
    同时,由于集装箱港口建设已经显著放缓,盈利增速有望超过箱量增速。财务数据显示,2010年上港集团箱量、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上升16%、15%和39%,公司营业利润率达35%,同比提升6%。2011年,公司只有外高桥六期的新泊位投产。分析人士预计,按照正常的产能利用率,在箱量达到4000万箱前公司不需要投产新的泊位,故公司未来5年内固定成本将维持平稳。
    自上港集团去年10月末公告收购洋山港之后,市场普遍担心由收购带来的折旧与财务费用将摊薄公司每股收益,股价也因此一度出现下滑。对此,姜海涛表示,公司会尽力保持整个“十二五”期间业绩的平稳增长。目前,洋山港的收购还在走审核程序,顺利的话有望在第二季度可以完成。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