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业开局良好

2011-3-6 15:5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王文嫣
    2010年,国内港口行业缔造了辉煌。有10个港口吞吐量超过2亿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2011年,辉煌仍在延续。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37亿吨,同比增长13.5%,航运业今年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 开局良好
    据交通运输部最新数据,今年1月,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7.35 亿吨,同比增长13.3%,开局形势良好。其中,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2.37 亿吨,同比增长13.5%。大宗商品成为外贸货量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铁矿石、原油、成品油的进口量分别增长47.9%、27%、51%。全国集装箱吞吐量达1350.47 万标准箱(TEU),同比增长17.6%。长三角和环渤海港口涨势明显。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天津港、营口港装卸量同比增速超过20%以上。
    从进出口形势来看,1月份,PMI 新出口订单指数53.5,较前一个月上涨0.3个百分点。PMI 新出口订单位于50的分界点上方,是由于去年12月份欧美经济有所复苏导致新订单有所增加。2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透露,全球经济复苏正在加速。
    中信证券研究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以及集装箱行业的复苏,预计集装箱行业将给港口行业带来超预期的利润,因此也将带动港口行业在2011年的业绩。
    2011年1月起,宁波及其以北的主要港口纷纷上调了装卸包干费。对相关上市公司而言,装卸包干费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近日,深赤湾在接受机构调研时,公司方面也透露已经基本与船东公司谈成增加5%的装卸费。最新跻身全球第一大港的上海港尽管集装箱装卸费低于国内部分港口,至今却依然按兵不动。长江证券认为,如果上海港依照周边的宁波港综合提价8%,测算下来可带来接近10亿收入。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铁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在港口堆放数量越来越多,而钢厂、电厂实际消耗量并没有明显增加。下半年,对于以装卸大宗资源性商品为主的港口来说,可能面临风险。但外贸集装箱的全年货量可能会好于预计。
● 产业升级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层面推动航运港口建设的动作较多。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口岸经济是蓝色经济的主体之一。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获批后由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的第一家海关特殊监管区,青岛海关关长臧玉健表示,此举是利用功能政策优势和优越的地理方位,加快青岛机场和青岛海港后移潍坊业务运作,并积极整合延伸烟台、日照、威海、潍坊的港口功能,大力开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业务,逐步建立起服务潍坊、辐射山东及全国的高端国际物流中心。
    而在2010年5月就批准通过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该规划覆盖的区域中有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南通港、连云港港等著名港口。研究分析人士认为,该规划的作用之一就是加强长三角港口的一体化,避免恶性竞争。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质性推进,上海市“两会”上交通港口局人士透露启运港退税政策有望得以实施。
    此外,随着产业西进,国务院今年1月21日下发了《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主要任务中有打通西南地区连接珠江三角洲的水运通道,进一步完善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大力推进京杭运河和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建设等计划,通江达海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研究分析认为,在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向西部转移以后,加快发展内河水运将有效保证沿海港口的货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