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东亚合作 加快自贸区探索
2011-3-19 15: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隋映辉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东亚各国产业、贸易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在经济贸易合作的平台上,中日韩之间的市场联动性、技术合作及产业互补性越来越突出。因此,“十二五”期间,继东南亚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协议框架协议的签订,青岛积极探索建立“两黄(黄河流域经济带、环黄海经济圈)、(中日韩)三国互动”为纽带的自由贸易区实验区,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所谓自由贸易区,就是商品可以免征关税自由进出的港口或海港城市。自由贸易区政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贸易自由、企业经营自由和汇兑自由三大方面。如贸易自由,对自贸区产品出口不提供任何优惠与特权保护;对进口商品一般商品不收关税;其进出口贸易手续十分简便,一般只需在货物进出口14天内报关,无须事先批准。因此,自由贸易区政策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发展了贸易,促进了开放,吸引外资聚集,带动了航运、造船、商贸和金融等行业的兴起,这些行业又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市场,推动国家或区域经济实现规模扩张及产业转型升级。随着东亚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合作不断深化,未来10年,东亚经济区的中日韩的产业将相互依存、全面接轨,进一步建立起产业聚集、资金互动、市场开放的功能机制,构成中日韩互动的工业、贸易功能区,全面展开东亚经济贸易合作。
二、自贸区建设的五大功能
为了推进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促进区域经济贸易的合作,必须加强多边、互动的产业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市场化的运作及产业结构调整。面向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资产重组趋势,进行整体性规划和系统管理。通过产业领域的战略性合作,在技术、经济、文化和区位优势之间的相互作用下,塑造市场与产业合作的环境,实现以 “资源产业化、服务市场化、规则国际化”为战略起点的发展模式,构建一种适应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在“互惠互利、合作双赢”的基础上,将经贸合作与“产业转移、技术嫁接、并购拉动、资产重组”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产业合作与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机制,加快在产业领域的资本运作与战略调整,推进区域经济技术一体化的发展。
新的战略运作平台将利用自由贸易制度、自由企业制度、自由外汇制度和自由出入境制度,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集散功能、配置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创新功能。集散功能,即通过构建自由贸易区统一的信息平台,连接各国信息网络,有效实现交易和扩散,建立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并购服务中心及其它服务中心等。配置功能,即发挥自由贸易区及共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的作用。包括产品开发功能、加工制造功能和产品配套功能。服务功能,即围绕中日韩及多国或地区的经贸合作,以及为产业转移、产权转让、企业并购、招商引资等提供各类中介咨询服务。管理功能,即依据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制定合作政策,规范管理、进行调控。通过优化环境,发挥资源配置、结构调整功能,为产业转移提供基础。创新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突破区域性障碍,实现与国际管理、法规、制度接轨,推进合作方式转型,形成国际化管理机制、运作方式、服务规范和开放环境。
五大功能的衔接配套及系统性作用,从不同角度促进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完善与发展,形成了功能性协调及往复循环关系。其中,以集散功能为先导,推动“流量经济”的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以资源配置、管理功能为基础,促进产业经济合作,实现超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成为区域性制造中心或经济中心;以中介服务功能为条件,提供优越环境和有效运转,成为围绕技术引进、产业调整、企业改革、金融服务的区域资产重组与交易中心、存量资产与增量资产嫁接的对接中心、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配置中心、跨国并购与外资合作的服务中心;以创新功能为动力,增强生机与活力,形成符合国际规则的交易环境。与这些功能相配套,需要通过自由贸易区平台,积极参与各国或地区的战略对接,建立一个优势互补的交易、信息、服务系统,并与其他东亚国家或地区链接,为各国或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提供服务。
三、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措施
围绕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区域性产业转移,在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等领域,应主动开发新思路,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产业聚集、经贸服务以及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利益分享制度、资产互补管理和组织适应机制的协调及创新,推动产业经济贸易合作和结构优化升级。本着“平等互利,真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推进资产的跨区域优化组合;依靠产权置换和工业,加速资产结构调整。通过联合与协作,构建一个以东亚自由贸易区为基础的多元化、全方位的共同市场。
其次,通过吸引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参与中国企业的资本运作和战略合作,促进各种经济要素的迅速聚集,加快资金、技术和信息的广泛集散、交易和重组。同时,通过跨国招商以及实施资产互补运作,打破区域产业分工结构下的技术壁垒,推动区域产业内部的资产调整和结构升级,促进区域产权交易市场体系的建设,以此构筑东亚自由贸易区“大流通、大开放、大聚集”的共同市场格局和产业竞合环境,并加快进入中国多重经济圈区域。
第三,依据不同国家资源结构、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特点,遵循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各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本优势,进行产业优势互补和独占性、差异性合作。同时,作为一种经济贸易合作需求,在从事优势互补与合作的活动中,需要在政府的支持下,延伸配套加工链、产业链和现代服务链,进行产业比较优势合作和物流、金融、交易等现代服务链条的有效衔接。在经济贸易合作中不断推进产业链接模块化的演化与变革。
第四,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合作精神,从当前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具体实际出发,依照区域经济贸易发展及产业转移趋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与有效协作。通过利益合作及捆绑方式,如各国城市之间的科技、教育、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合作;企业间的相互持股、产业置换、委托经营、资产抵押、资产重组等合作,促进技术经济要素的优化配置,并作为建立共同市场的基本途径,以及推动区域经济贸易布局合理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效手段之一。
因此,有效运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力量,通过遵循互惠互利、共同繁荣的市场经济原则,充分发挥利益协调机制作用,充分调动东亚地区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推进形成一个统一的区域共同市场,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在产业、经贸合作等方面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科学评估、协调服务、咨询研究等作用。同时,加强相关科技、人才的交流和培训等。
以中日韩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区实验区,是东亚经济发展的一种应对转型挑战的积极探索。自由贸易区是一条实用而又实际的道路,它能将区域经济体编织在一起。当东亚经济互相依赖、互相交织在一起时,它们将拥有一个共同的未来。这种共同体感和同舟共济感,将有助于东亚地区的产业互动与协调发展。青岛参与在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共同市场建设,不仅将实现开发开放的重大拓展,而且将扩大与东亚各国或地区的合作领域,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步伐。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