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让农民看到冷链投入的利好
2011-2-19 19:5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 范云兵
“就目前我们国家来说,农产品流通还是以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模式。”日前,在北京举办的2010物流发展报告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流通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丽华表示,批发市场在农产品供应链当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上游连接种植户,下游连接了零售商和消费者。
她说,在批发市场内部,充分利用冷链设施、冷链物流配送、冷链技术存储和加工等,可以服务于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其冷链只能用于批发市场内部,与农户及消费者之间的整体运作能力非常有限,这极大限制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农民:重要而弱势的群体
陈丽华表示,批发市场在延伸到上游产业链的时候,种植户是个对接难点。
她说,目前我国农产品每年都有30%腐烂在田间地头,是一种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这部分损失绝大部分都是由农民来承担。而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就可以有效减少这些损失。“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不止是消费者驱动,同时更是对农户弱势群体的保护,或者是资源保护的驱动。”
但陈丽华也坦言,冷链是一个前期投入非常巨大的行业,完整的冷链体系投资包括四个方面——农户、中间商、消费者和政府。而在这个体系中,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投资、如何对冷链所产生的利益进行分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民利益的分配。
在冷链物流过程中,农民在进行预冷、储存等,都需要一定的成本。而若要投入这些成本,农民首先想到的是:巨大的投资是否能够抵消产品腐烂的损失。“农户投入后,他会收入什么?”陈丽华说,“必须把高附加值的一部分转给农民。但现实情况是,经销商千方百计地把投入转嫁给农户,而农户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
国外经验值得借鉴
关于如何保护农民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利益,陈丽华介绍了一些国外经验。“韩国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由政府主导。”陈丽华说,“基础设施再按照统一的规划方案来运营。这个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保护弱势群体,即农户。”
她介绍说,韩国主要是通过拍卖制的交易方式来保护农民利益。其拍卖制,与我国拍卖行的机制几乎完全一致。“但在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果我问一个农户他的大白菜多少钱1斤,他说1元1斤。但别的商户会说,我的8毛。然后这个8毛钱1斤的商户出售他的大白菜。”也就是说,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体系是由上而下,最大限度的缩小农民利益。拍卖制则相反,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利益。
此外,在韩国的拍卖机制中,还有期货交易,即订单农业。通过订单来指导农民应该如何生产,这也使韩国农产品物流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也出现了一定意义上的订单农业,但这种订单农业的指导性和强制性等相对还较差。”陈丽华说。
而在美国,不但拥有韩国的拍卖机制和订单农业,还包括信息化运作体系、管理体系,以及运输配送等,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
要结合中国特色
有了完整的保护农民利益的体系,农民才能大胆进行前期资本投入。但根据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
陈丽华说,要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市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实事求是原则。要在不同的地区,针对不同农产品,不同客户对冷链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体系。还要对长途运输的易腐烂的农产品进行分类,而且对市场需求高的地区进行优先建立冷链物流体系。
二是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模式来建立冷链市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模式是以批发商为主导,要循序渐进地改进这一现状,逐步发展到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模式。
三是保护市场弱势群体。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的引入拍卖机制,给农户信息系统方面的支持,或者适当的专业人员指导。实现农民、商户、消费者等各方面利益的共赢。“在这几个原则的基础上,我建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要通过这样的几个方式实施。”陈丽华说,一方面是加快现有市场的更新改造。同时,要减少农产品流通的环节,供应链结构上要进行改进,使供应链更短,
另一方面是引导和鼓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吸收先进的冷链技术,鼓励冷链技术的创新,以及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当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还是要保证冷链系统的利益分配,尤其是保证农民的利益。”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