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郊区:“十二五”产业调整向纵深挺进

2011-1-4 23: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从“十五”末的3∶88∶9到“十一五”末的1.6∶74.8∶23.6,长治郊区三次产业比例的变化是该区近年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真实写照,但高达74.8%的二产比重仍是当地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

    除了宏观政策提出的新要求外,郊区本身以低附加值、高能耗值为特征的经济结构也已无法支撑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据了解,2009年是郊区自2003年跨越式发展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而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超重型的产业结构较易受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影响、抗风险能力差,是导致发展压力的重要因素。

    “郊区转型,迫在眉睫。”对此,郊区各级领导和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已经达成共识。正是基于这个清醒和中肯的认识,“十二五”期间,郊区以建设晋东南中部现代制造业基地、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晋东南中部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三大基地为核心内容、打造晋东南中部经济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应运而生。

    园区引领下的三大基地

    按照长治郊区的规划,“十二个园区两场”将构成该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载体。事实上,它们也是郊区产业转型的先行军和实验田。缕析这十二大园区的基本定位,均围绕三大基地的发展布局展开:

    以西白兔循环产业园、首钢长钢冶金工业园、现代电力工业园为先导,建设晋东南中部现代制造业基地;以漳泽高新技术产业园、黄碾—马厂可持续发展工业生态示范园、职业教育园区为依托,建设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以堠北庄综合物流园、长邯路汽贸园、环湖生态经济园、长治新区服务园、老顶山神农文化生态经济园、长北干线农业综合开发园为基础,建设晋东南中部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两场”,则指的是全力抓好故县、长北两大集贸市场的改造。 

    在郊区现代制造业基地的构建中,新型能源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尤其是精密铸造及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将成为郊区的转型方向。其中,以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传统重型工业(煤、焦、化、建、冶)的改造提升是重要内容,“由于各种历史因素,郊区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目前的重工业格局,郊区的转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把这些传统产业丢掉。”郊区发改局副局长庞伟明告诉记者。据了解,首钢和长钢的合并重组、山西漳泽电力2×1000MW超临界发电机组建设等一批大项目将对当地传统产业的提升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不过,这些大项目的建成也可能使郊区的经济进一步重型化。值得欣喜的是,郊区的决策层正从产业集群化运作的角度发掘新的发展机遇,以首钢与长钢的联合重组为例,他们认为如果依托该项目的资源、产品、技术及品牌诸多方面的优势,郊区钢铁企业通过合纵连横形成钢铁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大力发展钢铁现代服务业,打造“中西部钢铁产业创新服务基地”,对于解决当地钢铁产业同质性强而配套性差、小而全等问题具有开拓性意义,同时也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壮大。

    更引人关注的是郊区“十二五”期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青睐。眼下,落户于郊区漳泽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潞安集团太阳能电池板项目第一条生产线已经试产成功,这个项目采用垂直一体化产业模式,基本覆盖全部光伏产业链,技术优势明显,是郊区构建新能源产业的重点项目。此外,该区还将联系自身优势,在生物制药产业和生物农业上谋求突破,并将积极争取建设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据了解,郊区已经纳入规划建设的职业教育园区会集结长治市所有的职业教育资源,并且有望与北京大学合作建设科技产业园,无疑将为其未来的产学研发展路径打造技术和人才优势。

    在现代商贸物流基地的建设方面,郊区已经迈出了关键步伐。“无论是从未来的城市定位,还是已有的优势来看,商贸物流业都是郊区‘十二五’的发展重点。”庞伟明说。根据规划,他们将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和扶持政策三大平台建设,突出扩大规模、拓展腹地、增强功能三个重点,建设山西东南部物流中心的枢纽。此外,旅游会展、中介服务、公共服务以及房地产业都将是郊区未来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文化旅游产业,郊区文化底蕴深厚,炎帝文化、侠义文化、潞商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各具特色,这些文化资源将在未来五年得到深入挖掘,从而彰显“文化漳泽”。

    多重保障体系支撑转型之路

    在郊区的初步规划中,现代物流、现代煤化工、现代服务业、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业将构成该区未来的五大主导产业。而且,在规划建设的十二大园区中,第三产业分量颇重,转型发展的决心不容置疑。但一直以煤、焦、冶、电、化等传统重型工业为主的郊区要完成跨度如此之大的转身,压力也不容忽视,但郊区人依然信心满满。

    信心源于实力。长治郊区区长张治云向本报记者分析了郊区转型的三大优势:一是产业优势,郊区已初步形成钢铁、电力、煤焦、化工、医药等十大产业体系;二是区位优势,地处太原—石家庄—郑州大经济三角中心,交通便捷;三是政策环境优势,首钢长钢合并重组、潞安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大项目的落户即有赖于当地良好的政策环境。

    基于这些已有的比较优势,郊区提出了九大战略,即资源推动战略、品牌牵动战略、项目拉动战略、开放驱动战略、科技带动战略、集群联动战略、错位灵动战略、城乡互动战略以及和谐生动战略,从而保障转型发展的顺利实施。

    “郊区转型,目前最迫切的是招商引资。近几年郊区在这方面始终抓得很紧,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出台一些政策,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第二是项目招商的奖励政策,第三方面是推进重点项目的责任机制。”张治云告诉本报记者。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郊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将坚持引进项目与发展产业集群相结合,引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智力技术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并且将围绕“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思想,以跨国公司、国内500强和国内民营100强企业为引资对象,实施重大项目招商;围绕为长治市十大产业承接配套服务与郊区的五大支柱产业集群,向上游延伸招商引进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向下游延伸招商引进现代物流、销售网络、采购中心等企业。

    项目至关重要,但有了人才、科技以及资金的力量,项目的落地与做大做强才有真正的保障。对此,郊区在“十二五”规划中都进行了安排部署,区本级科研经费支出在年度财政支出中占比1.5%;设立区科技创新转型扶持基金;成立“长治郊区人力资源开发委员会”;建立创业风险基金……一系列具体且颇富含金量的措施均在规划之列。尤其在融资问题上,长治郊区区委书记孙宏波已经明确提出将突破单纯依赖银行融资的方式。用活金融资本手段,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强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将成为郊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看点。

    但对于重工业化的郊区来说,土地、能耗、环境容量以及资金等诸多问题仍然是实现转型跨越必须突破的瓶颈因素。如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基调下,把握自身优势,突破瓶颈制约,将一个崭新的漳泽区交给后来者?五年的时间,破解这一命题的金钥匙在郊区人自己的手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