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诗达邮轮:中国邮轮市场火热

2011-1-27 11: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歌诗达邮轮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刘晨军最近心情很不错,2011年才过了不到一个月,他已经完成了公司下达的全年任务的40%。
    “今年5月到8月给中国市场的舱位已经基本订完了,这也预示着2011年的中国邮轮市场会继续火热。” 刘晨军说。
    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邮轮公司,歌诗达也见证了中国邮轮市场的飞速发展。2006年刚进入中国时,公司接待的大陆乘客只有1.3万人,到2007年增加到了2.1万,但到2010年,接待人数已经突破了10万人。
    “所以我们会继续加大到中国的航线和运力投入,今年就推出73条不同的亚洲线路,并首次在中国市场尝试短途航线,主要集中在从上海出发的7条日本航线上。” 刘晨军告诉记者。
    邮轮需求激增
    事实上,最近几年包括歌诗达邮轮在内的多家国际邮轮公司,都已陆续布局中国。2010年访问我国沿海城市的国际邮轮达到了128个航次,同比增长68.4%,而在2005年只有35个航次。2010年,以我国沿海城市为出发港的国际邮轮客班轮有95个航次,同比增长18.8%,而2005年则是一个航次都没有。
    另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下称“CCYIA”)的统计,2010年乘坐邮轮赴海外旅游的出入境中国大陆游客79万人次(不含港澳台),比2009年65.8万人次同比增长20.1%,乘坐邮轮来华的入出境国际游客46.2万人次,同比增长15.5%。
    “这两个数字不仅高于国际旅游的增长率,也高于国际邮轮旅游的增长率,说明邮轮产业在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比我们此前预计的提前了一年,” CCYIA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炜航对记者表示。
    昨天,由CCYIA和上海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共同出版发布的《2010-2011中国邮轮发展报告》也预计,2011年的邮轮市场依然火爆。预计全球通过邮轮旅游的人次将达到1920万,同比增长4.1%。
    产业链待掘金
    郑炜航对记者指出,对邮轮市场的拓展,可以拉动上下游等多个产业的发展,而我国在拓展相关产业链方面并没有太多涉及,比如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自己的邮轮公司,也没有一家造船企业能建造邮轮。
    不过,郑炜航也对记者透露,目前天津、浙江、福建、海南、上海等几个省市都有企业在酝酿成立本土独资或者合资的邮轮公司,预计2011年就可能会有一家本土邮轮公司浮出水面。
    当然,也有国内企业已经看到了邮轮经济带来的商机,比如这几年一直作为国外邮轮公司来华停靠主要港口之一的上海港。
    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副总经理黄海东昨天告诉记者,上海港并不只想参与邮轮码头这一环节,而是希望介入邮轮产业的上下游。去年,上海港就与地中海邮轮组建了合资的上海港国际邮轮旅行社,专门帮助邮轮公司找客源。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为邮轮补给供应的船供公司,去年还在全港范围内招聘了14名员工到国外培训,为将来建立一支本土邮轮船队打下人才基础。
    “目前邮轮人才的培养在我国的确还是弱项。”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肖家宝昨天告诉记者,尽管国内很多院校有邮轮相关专业,但实际上教学大纲和内容并不符合培养复合型邮轮人才的要求,“邮轮产业的相关人才需要航运与旅游结合,涉及港口运作、船舶运作、市场运作、技术操作、相关服务等多方面,而目前的教学还主要是以管理专业为主。”
    此外,一些支持国内邮轮产业拓展的政策也有待进一步配套。郑炜航就对记者指出,目前国内对成立邮轮公司的限制还比较多,比如船员配比必须是70%~80%以上的中国船员,邮轮进入中国必须是10年以内的船龄等,而这在国外都没有相关限制。目前国家旅游局正在为有关部门撰写邮轮产业发展的相关报告和建议,进一步的支持政策有望出台,此外由国家旅游局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10)委托CCYIA和上海旅游局历时一年编写的《国际邮轮口岸旅游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已通过评审,将于近日发布。这将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邮轮行业标准,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对规范我国国际邮轮口岸旅游服务、提升国际邮轮口岸旅游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