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叉车市场回顾与明年展望

2011-12-24 14: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许一平
2011表现:
    前高后低市场回归理性
    自2008、2009年经济危机之后,对于中国的叉车市场,大多数人持谨慎乐观态度。但这是一个常常出人意料的市场,如同2010年,大家都知道市场会恢复,会增长,但却没人能预料到这个增长会达到80%,一举从2009年的11.5万台,增长到了19.2万台。而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出口市场。
    2011年,同样我们也没有想到,自3月份那个令人吃惊的“同比81%的增长”之后,销量增速就一路下滑。环比除了8月份小幅反弹外,其余全部是负增长。截至11月份,叉车销量增幅为24%。
    从下面的图1中,可以看到,2010年与2011年在某些程度上,有些近似。都是在第一个季度的末尾出现明显的冲高,当月达到本年度的最高销量,然后开始逐渐减少。不同的是,2010年下半年基本维持在16000台左右的月销量,而2011年却持续下降,基本上呈现为“滑梯形”。
    对于我们,更关心2012年将如何发展,是如同前两年一样,第一季度冲高,随后一路回落?还是像更早的2006、2007年,以比较平均的月销量缓慢增长?在没有发现其深层次的原因之前,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也不敢妄言。
    再来看一看全球叉车市场。截至今年10月底,全球市场的总量为81.3万台,同比增长26%。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在2011年并没有成为全球市场的增长点。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前全球最大的两个叉车市场——西欧和中国,其增幅是相近的;而总量相对较小的东欧、大洋洲则成为了2011年世界叉车市场新的增长点。这是否意味着,在达到了20万台左右的年度市场容量后,中国已经迈入了一个成熟的市场行列?相当于一剂强心针的政策刺激作用已经开始消散,未来将迈入理性发展,小幅稳健增长的行列?
    而与此同时,小幅稳健增长,是否也意味着叉车需求结构的调整将正式开始。在此之前,行业已经预期了很久的“电动车逐步替代柴油车,仓储车需求比例大幅增长”的趋势并没有显现。随着这一轮的恢复性增长及调整,以及新的5年计划、节能减排指标、仓储用地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是否这一趋势能否出现?
    以上我们探讨了市场的容量与结构,接下来还要看一看市场需求的层次。
    一般习惯上,我们将市场分为高端、中端与低端,这一划分的依据主要取决于价格与性能两个方面。通常我们将欧美品牌归属为高端、大部分的国内品牌归属为低端,而将部分的日韩品牌以及部分高端国产车型归为中端。迄今为止,中国叉车市场的需求层次基本上仍处于一个不规则的“哑铃形”——低端市场需求量是最大的,构成了一个强大的基础。作为中国叉车新军的某个国内品牌,以其价格优势,去年1年的销量就超过了万台。而在另外一头——高端市场也没有萎缩,尤其是高位仓储车,基本上仍然是欧美为主的外资产品占据主导地位。相对来说,位于“腰部”的中端市场则进步不大。
    然而,2011年,这一结构也正在改变。首先,市场的增长显然主要不是来自于对高端品牌的需求。与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消费的概念不同,不像价格不菲的iphone几乎一上市就迅速攫取了市场份额。作为生产工具的叉车,作为一种消费者与使用者分离的商品,人们更多地追求其实用性与可靠性,品牌的附加价值相对来说是较低的。从2008~2011年,进口品牌所占的市场份额一路从21%下降到了14%,而价格竞争也是愈演愈烈。在利润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的市场里,控制成本成为了大多数品牌的首选。于是在过去的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在国内设厂投产,或者扩大国产产品范围,甚或与国内品牌合资或合作,开发新的产品。
    与此同时,在内燃车技术上已经成熟的国内品牌,开始纷纷进军仓储车领域。虽然目前在研发技术及整车工艺设计上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得益于大多数的零备件供应商都已进入中国,在某些技术上,国内厂商一开始就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而国内厂商在投资上更加有魄力、在渠道上更加有优势,因此,很快地,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产品线向上延伸。因此,在原有的中端市场上,又演化出中高端与中低端两个阵营——高端逐步向下,低端逐步向上。我认为,未来最大、也是最成熟的市场,是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技术成熟、价格比较透明的中端市场。
2012关键词:
    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智能化
    最后,我们谈一谈叉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从2011年汉诺威国际物流展主要参展企业展出的最新技术来看,我认为,未来叉车行业发展有几个趋势——整体解决方案、新能源、智能化。
    在今年的汉诺威展会上,不约而同地,几位拥有50年以上叉车制造经验的排头兵,都打出了新的口号:如丰田集团 (包括丰田、BT)Response together、林德Engineered for your performance、斯蒂尔Orange is the color of intralogistics和永恒力Best Invest等。
    从这些口号来看,这些企业已将自己所处的位置、在供应链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了改变。不再仅仅是叉车的制造商、销售商,而是以搬运顾问的身份,主动地去解决客户在存储、搬运环节所存在的问题;也不再仅仅关注设备本身,而是着重于各系统之间的配合与整合;不再仅仅关注叉车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而是着重于仓库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从各个展商位于主要展区的产品也可见一斑。斯蒂尔和永恒力都展出了自己的车队管理系统。对于生产基地或者配送中心分布于各地的集团性企业,或者拥有上百台叉车的大型企业来说,车队的整体投资以及每年的维护费用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车队管理系统作为一种供应商与客户自己共同使用的管理平台,可以做到对每一台叉车使用状况的监控,以及整体使用效率和成本分析,从而进一步模拟出最合理的更新换代或者保养建议。
    在提供物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方面,永恒力是走在行业前面的,也是最用心思的。在其8000平方米的展位内,永恒力展出了从卡车到达仓库卸货,再到货物装车出库的整个仓库运作环节。其中包括了从WMS软件到货架、输送线、叉车以及激光导引车在内的各种软硬件。与以前不同的是,所有的这些,不是简单的拼凑,因为所有的产品包括WMS在内都是永恒力自己研发、整合、制造的。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对于仓库管理者来说,并不意味着用最好的设备,仓库效率就最高,而是所有设备都能发挥最高效率的仓库,才是最好的仓库。这就要求设备之间互相匹配,没有任何的冲突。对于多个供应商体系而言,这一点比较难以做到,或者对于客户自身有非常高的专业要求,因为每一位供应商都会尽量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对于永恒力这样熟悉整体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管理,包括售后服务的企业来说,可以为客户提供投资性价比最高的方案,这也就是永恒力“Best Invest”的内涵。
    而新能源,其实已经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了。对于传统的内燃叉车来说,新能源的方案仍然是混合动力,而对于电动叉车来说,则是锂电池。早在2008年上海的CeMAT上,永恒力就展出过一台锂电池为动力的概念车;到2011年,永恒力展出的已经不是一台概念车了,而是一台实实在在从生产线上下来的现车。因为永恒力一直在电车上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而这一新能源技术从概念到量产仍然花了3年的时间。截至今天,永恒力可能仍然是惟一的一家能够真正量产提供锂电池叉车的供应商。但是在展会上,丰田、斯蒂尔、林德几乎都展出了锂电池样车,虽然形式和技术都略有不同,但这必然是未来的一种趋势。相对来说,混合动力的发展,就比较快了,几乎在各种吨位的平衡重叉车上,现在几乎都能看到大大的“Hybrid”的标志。现在所缺的,只有市场了。
    再来谈一谈智能化。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非公开的讨论,就是自动化仓库会否取代机械化仓库。对此,我们不做议论。但是另一个趋势是明显的,就是设备本身的智能化。
    智能化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RFID技术的应用。RFID技术等于是为叉车装上了一双眼睛,也使叉车的大脑思维更加清晰,它将仓库环境以及货物的信息在第一时间直接地传递到叉车的控制单元,经过快速地逻辑判断,自动地作出最佳的选择,使得仓库作业的效率及安全性大大提高。
    二是WMS系统与叉车的连接。WMS是仓库管理运作的灵魂,叉车接受WMS指令等于是赋予叉车灵魂。举个例子来说,新型的车载电脑可以接收WMS给出的货位指令,并结合高度选择功能,直接将货叉提升至所需要的高度,甚至可以做到细微动作。即先升至货架的高度,货叉伸进托盘后,再提升若干直至托盘被托起。当然,这些功能在自动化仓库中都是基本的动作。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在智能化叉车上所需要的投入,远远低于自动化仓库系统。
    综上所述,2011年是回归理性的一年;而2012年从市场层面看,将会是稳步增长。从技术层面看,则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一年。
图22010~2011年10月世界工业车辆联盟全球工业车辆订单统计表
图1中国叉车月度市场销量跟踪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