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引路 协力同心 推进安徽公路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2011-12-1 11: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近年来,全省公路行业紧密联系行业转型发展实际,以“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为载体,以“修路修身、养路养心”为核心价值理念,结合公路行业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按照“内有凝聚力,外有影响力”和“展现徽风皖韵,一路读懂安徽”的基本思路,大力开展了公路文化建设活动,着力将徽风皖韵融入到安徽公路的发展中来,为全省公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行业发展软实力进一步提高。公路文化建设的开展,使“修路修身,养路养心”核心价值理念不断渗透到每位职工心田,公路行业发展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实现了公路行业外部和内部的和谐共进,外部和谐为公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内部和谐为公路创造了发展动力。全省公路行业实现了“五得到”——公路行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工作开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活动开展得到职工广泛参与、职工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中心工作得到全面促进。 
   二是公路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路文化建设促进了公路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状况不断提升,为群众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道路环境。新建和改造的一大批公路服务设施,大大提高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了服务功能,方便了广大车主和社会公众,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完善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功能,成立路警联合指挥中心,实现了与交警的数据交换和联合审批,方便了行政审批相对人,解决了人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提升服务效能。 
   三是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目前,全行业共有17家单位获得国家级先进称号,71家单位获得省部级先进称号,474家单位获市厅级先进称号;7位同志获国家级先进称号,45位同志获省级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称号,181位同志获市厅级先进称号,扎根公路的养护工巩光跃同志光荣入选“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交通人物”,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代表交通运输部参加全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竞赛,取得二等奖的优异成绩。省公路局荣获“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省直三优文明单位”、“省直文明单位”称号,今年7月,省公路局党委被安徽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四是公路文化建设成就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全省公路文化建设的开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今年,在省直单位2010年度机关干部职工年度“德、能、勤、绩、廉”考核时,省考评部门破例将省公路局“优秀”名额指标由原15%上调至20%。各市公路部门把公路文化建设与个性文化和地域文化紧密结合,深入开展文化建设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赞赏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黄山市公路局歙县分局把公路文化建设与皖南徽韵地域文化紧密结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支持,提升了示范点的个性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得到了社会的赞赏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认可,黄山市寸土寸金,但在多年未决的公路用地问题上,当地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解决。2010年,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座谈会在合肥市肥西县召开,合肥市委、肥西县委把肥西公路分局作为唯一的亮点向大会推举,并作为文明创建工作免检单位。淮北市公路局直属分局文化建设受到了市委领导极大关注,市委书记毕美家专程率市几大班子领导到直属分局调研公路文化建设,毕美家书记感慨地说:“我没有想到淮北市还有这样一个单位,如果淮北市有三分之一单位都像公路局这样,淮北市的文明创建工作就不成问题了!”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在淮北调研期间也给予了直属分局很高的评价。2010年,共有40多家单位纷纷来淮北公路局直属分局参观考察。 
   以文引路,协力同心,推进公路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践行一个核心理念,努力增强行业文化凝聚力。在全省公路系统普及和推广以“修路修身、养路养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争取做到人人知晓,并使全体公路职工对公路文化价值体系的认同率进一步提高,不断增强行业文化的凝聚力。深化安徽公路文化内涵,提升和丰富安徽公路文化价值体系,努力培育具有徽文化特色的公路文化品牌。 
   实现两个拓展,全面提升行业文化感染力。一是以省局机关申报部文化示范单位为标志,将公路文化建设由基层向机关拓展。今后的公路文化建设工作中,在立足基层的基础上,逐步向市局机关、省局机关拓展,省局、市局要在总结基层公路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基础上,逐步探索机关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做好整体规划,进行一些必要的筹划和包装,努力将文化建设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二是以开展文化公路建设为标志,将公路文化建设由办公场所向公路拓展。公路文化建设,其核心在于文化与路的结合。205国道安徽段改造示范工程最终确定的文化主题——“五色绘皖韵、一路读安徽”,而形象标识则为“五色石”。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将使道路富有生命,拥有自己的语言、灵魂,释放着它的内涵。它把服务行车安全、运输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感官舒适的精神需求。 
   促进三个转变,不断强化行业文化软实力。一是从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转变。要在执行力上下功夫,让职工把文化手册变为实际行动,迈出文化建设向文化管理转变的第一步;要认清现状,把握文化建设的正确方法,不断将文化建设推向更深的层次;要使干部职工寻找到更多共鸣点,深入开展文化宣贯活动,使公路文化入眼、入脑、入心、入行,增强文化的凝聚力;要通过各种文化载体让活动丰富起来,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激发出思维的火花,进一步丰富公路文化内涵。二是从实践推动向理论实践并重转变。充分发挥理论的先导作用,积极探讨公路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和有效途径,总结发展规律,为公路文化建设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三是从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并重转变。要使公路行业核心价值体系运行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软硬件并重,在抓好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管理和服务工作。要以建立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长效保障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为重点,形成符合公路行业规律,具有地域特色的公路文化制度框架。 
   立足四个结合,发挥行业文化创造力。一是与公路发展形势紧密结合。要将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与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相结合,以建设公路文化为抓手,着力增强自身凝聚力,提高公路职工归属感、认同感,推动行业顺利转型。二是与公路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公路文化建设工作既是促进公路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公路工作重要内容之一。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公路中心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用公路建设塑造文化,用公路养护展示文化,不断提升公路文化建设的生机和活力,增强服务公路事业发展的能力。三是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宣传全国养护“双百”人物,培育新典型,充分发挥文化示范先进单位的模范作用,打造标杆,引领全省公路行业文化建设新风尚,提升行业文化建设品质,树立公路行业文化品牌。 四是与“微笑服务、温馨交通”紧密结合。要把“微笑服务、温馨交通”活动作为公路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扎实开展、深入推进,确保有亮点、有成果,全面推进公路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公路文化新活力。一是实施好交通运输部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按照《安徽省公路系统贯彻落实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全行业培育1—2个文化品牌,15个文化示范单位,40名先进典型。二是不断完善公路文化示范单位建设。制定出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深入推进公路文化示范点的建设,并将文化示范点建设由分局升级到市局。三是深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继续开展“职工之家”和“五小”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公路职工业余文化艺术团、公路摄影协会、书法美术协会等各类文艺团体的作用,创作一批高质量的公路文艺作品,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四是扎实办好《江淮公路》杂志。要将《江淮公路》办成为公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舆论宣传的重要平台。 
   完善举措,强化制度保障。一是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要把全行业干部职工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直面挑战、克难奋进,开创我省公路科学发展新局面。二是要齐抓共管,各展其长。完善和创新“一把手”负总责、其他领导一职双责、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行业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形成行业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三是统筹推进,务求实效。做到统一部署安排,整体协调推进,统筹兼顾硬件与软件、当前与长远、机关与基层的关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